近年来,云雾山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深化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着力打造“源头预防为先、非诉机制在前”的诉源治理新模式,以实绩实效守护“平安顺利,幸福安康”。
关口前置,防患未然。镇领导班子坚持每月召开信访工作例会,对近期发生初访个案、重复信访事项进行分析研判、通报进度,做到每宗信访事项均责任到人,化解进度及时共享,形成全体班子齐抓共管工作合力;注重网络舆情信息的收集处置,镇村均指定专人每天跟进抖音、微博等新媒体涉云雾山镇动态,确保第一时间排查发现涉网络舆情,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依据网络舆情的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实行分级响应,做到舆情应对“早发现、早识别、早处置、早化解”;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为主线,以人民调解以案定补奖励机制为抓手,对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成功的民间纠纷,给予相应补贴。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司法调解、法律顾问衔接联动的作用,调动村、组两级调解组织的积极性,真正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截至目前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36起,成功调解36起。
多方联动,分层化解。坚持因事施策、因人施策、因时施策,有效整合人民调解员、乡贤能人、“两代一委”、基层网格员等各方力量协同开展化解工作。将“两所一庭”与321网格化管理深度融合,整合政法资源、汇聚政法力量,实现专业优势互补,通过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实施三力联调,实现“公调”解纷、“诉前”止争;借力村规民约,村规民约是推动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的重要抓手,通过村规民约,于情于理于法最大限度预防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今年以来运用村规民约共成功调解纠纷15起;通过开展生活困难帮扶,便民服务代办,深入释法说理,为信访人解开心结,达到了息诉罢访的效果。
丰富形式,强化引导。依托云阳村、官田村等法治文化阵地,建立法律图书室、法治宣传栏、法治文化墙等,融合乡村文化、廉政文化、孝义文化等法治元素,形成集健身休闲、普法宣传、法治文化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法治文化区,让群众在茶余饭后“抬头见法、出门学法”,使法治意识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植入民心,让广大村民群众学好法律、用好法律捍卫个人利益,用合法合规的途径去解决信访诉求,避免了非访情况的发生。同时赋能人民调解员和“法律明白人”角色功能多元化,当好法治宣传的“小喇叭”。将每一个调解现场当作极佳的普法宣传阵地,向群众普及法律知识,按照“全覆盖、无死角、村不漏组、组不漏户”的要求,今年以来通过设点咨询、发放宣传册2000余份、院坝会150场次、微信公众号转发普法信息60余条等形式,扩大了宣传的广度和深度,营造“人民调解在身边”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