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xzfgzbmsqxczj/2024-0117 发布日期: 2024-05-30 14:46
来源 石泉县财政局
内容概述 人民健康是社会和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其战略目标中明确提出“到2030年健康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健康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健康服务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

【委员提案】关于加强县域医共体人才队伍建设的提案 (第7号)

提案人:李春

提案内容:

人民健康是社会和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其战略目标中明确提出“到2030年健康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健康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健康服务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

加强县域医共体人才队伍建设,是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高县域内就诊率、缓解群众“看病难”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我县各级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不足,人才培养难、引进难、留住难等问题日渐突出,已成为制约县域医共体高质量发展和深化医改最主要的瓶颈。县域医疗卫生人才数量较少、素质不高,严重地影响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致使部分群众不得不舍近求远,前往上级医院看病就医,导致“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主要表现为:

一是人才引进难。受人事编制的影响,医疗机构岗位急需、高层次人才因编制不足不能及时引进,缺乏学科带头人,导致县级医疗机构专科特色不明显,专业拓展困难,其服务能力、服务质量,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严重影响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发展。

二是县级医疗卫生人才流失严重。目前,县级医院医学类本科生卫生人才的招聘现状为“招不来、留不住”。因受编制影响,这部分人员的待遇水平相对而言也比较低,无法吸引卫生人才到县级医疗机构工作,加之考虑子女教育问题及省、市三级医院扩张,人才“虹吸效应”明显,致使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很大程度上存在专业人才“留不住、进不来”的现象。部分人也只是将此当做“跳板”,去选择有更好发展前景的三级医院。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我县医疗机构流失人才共37人,其中:高级职称6人、临床医师20余人,还有部分护理骨干。医务人员培养周期长,新招聘的医学毕业生按规定必须到省市三级医院参加为期三年的规范化培训,培训期间工资待遇、社保等均由所在医院承担,每人每年支出近10万元,县级医院平均每年有10余人在外培训,仅此一项就医开支100多万元,同时,医院每年还要选派部分技术骨干外出参加短期培训、进修学习,也需要足额的资金保障,人才储备压力逐步增大。   

三是医疗卫生机构编制短缺,人才总量总体不足。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日益增加,医疗机构的规模、软硬件条件、床位数量增加,但医务人员的编制仍按2016年核定数量执行,去年底,县办编办一次性削减县医院编制70个,造成实有编制和人才总量严重不足,为满足公立医院发展要求,编外人员数量不断增多。由于编外人员没有财政拨款,福利待遇和在编人员差别较大,导致同工不同酬现象,严重挫伤编外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且临聘人员的人头经费、福利待遇等经费保障数额较大,医院负担过重,已严重制约了当前医疗卫生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对策建议:

1.创新用人机制,加强医学类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一是根据医共体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县人社、编办等部门每年合理确定招聘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用于县镇医疗机构紧缺专业技术人员的招聘。二是新招聘的医学类本科生不受编制备案制管理限制,直接确定正式编制。

2.提高医疗卫生人员薪酬待遇,防止人才盲目流失。一是因为行业特殊性,医务人员无法执行正常的作息时间和节假日休息制度,法定节假日加班,应按照相关规定发放相应补助。二是推行医疗卫生人员同工同酬机制,真正让这些人才能够“招的来、留的住”,用待遇、亲情留住人才。

3.加大保障力度。一是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印发《关于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21〕52号),并按照“两个允许”的要求,调整并完善《石泉县县级公立医院人才招聘及引进办法》,适当提高人才引进的专项补助、生活与购房补助标准,延长补助期限,并将各项补助金额纳入社保缴纳基数。二是县财政按照医疗机构编制备案实有人数保障人员经费,县人社局根据编制总量核定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