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xzfgzbmsqxwhhlygdj-GK-2024-0167 | 发布日期: | 2024-05-29 13:56 |
来源 | 石泉县图书馆 | ||
内容概述 | 石泉县图书馆“校长好书推荐”(第二十五期:张诗军,喜河镇中心小学校长) |
期次 |
第二十五期 |
好书推读人 |
张诗军 |
单位及职务 |
喜河镇中心小学校长 |
推读 好书 |
《教育的真谛》 |
作者 |
陶行知 |
出版社 |
长江出版社 |
作 品 简 介 |
《教育的真谛》这本书精选了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精华,本书以“实践篇”“求真篇”“育人篇”三大篇章讲述了教育过程中实践的重要性,短篇通俗易懂,让读者自己在书中找到教育的真谛,把握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对广大教育工作者具有高屋建瓴的指导意义。 作者简介:陶行知,安徽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斋夫自由谈》《行知书信》《行知诗歌集》。 |
||||
阅 读 感 悟 |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经常思考“什么是教育?”从备课、上课到批改作业,这样的工作是不是真正的教育,能不能达到教育真正的目的。通过读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的真谛》这本书让我感触颇多,这本书告诉了我:爱就是教育的真谛,也就是说要在教育中灌注“爱”。 一、让学生爱老师,亲其师、信其道 教师对学生的爱有很多种。提到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热爱学生,热爱学生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集中体现。陶行知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一点是毋庸置疑,但是需要商榷的是到底如何去爱。我常常有此疑惑:顺着学生一些是否能够与学生走得更近,是否能让学生更加接受我?之后的相处发现单纯顺着学生并不助益教学,学生的道德水平与自控力还未成熟,对于原则的概念比较模糊,如果一味对其顺从、迁就,很容易导致学生问题的出现。爱的教育可以有很多种。尊重信任是爱,严格要求也是爱;赞扬褒奖是爱,批评处分也是爱。因此,我们老师必须通过合适的方式让学生爱老师。当学生喜欢你,他才会愿意听你的课,才会学得踏实,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以正直的人格,渊博的学识,端庄亲切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在学生的眼中仿佛是美的化身,知识的信使,给学生一种无形的感召力;并以其优美、生动、独具风格的表达,赢得学生的钦慕、爱戴。这种形象不是教师矫揉造作的临场发挥,而是教师内在气质的自然外化。学生自然会对教师有一种敬畏之感,喜爱之情。 二、让学生爱自己,充满自信、悦纳自我 在阅读《教育的真谛》的过程中,我发现教师在学生的人生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每一个教师都要努力做到让学生爱自己、让学生变得自信,能够悦纳自我。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得到赏识,通俗地来讲就是渴望被关注、被重视、被看得起。很重要的一点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培养他们的自尊感,让他们认识到自身角色的意义,做一个合格的学生,进而学会做人。自尊感其实是一种强大的推动力。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我们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自尊感,树立起做人的信心,热爱自己!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以这种赤子之忱致力于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奉献其终生。选择了教育,就选择了奉献,选择了无私的爱。爱是教育的真谛,希望自己能够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时刻谨记这句话,努力去爱学生、努力去让学生爱上老师、努力去让学生悦纳自我。 |
||||
推 荐 理 由 |
这段时间在读陶行知名篇,我把这本书时时放在桌面,放在床头,放在随手可即的地方。这些名篇就像一杯茗茶,你要一小口,一小口慢慢咀嚼,需要你细细品尝,方可领悟其中的芳香,吸取其精华。陶行知名篇是教育理论的精髓,每篇篇幅短小精悍,阐述着教育的真理,真不愧是浓缩的精华。 他讲的“生活即教育”,令我叹为观止。生活就是教育,是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是坏的生活就是坏的教育;是认真的生活,就是认真的教育,是马虎的生活,就是马虎的教育;是合理的生活,就是合理的教育,是不合理的生活,就是不合理的教育。生活决定了教育,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教育又改造生活。陶先生倡导“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大自然里,使它们任意飞翔。 把学校的一切延伸到大自然里,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陶先生主张远离生活的教育不是真教育,好教育,脱离实践的知识是虚的,不实用的。今天我们的教学提倡数学生活化、人文化也正是陶老先生的理念,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就在生活之中,学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已成为我们每一个教师所努力做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