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石泉要闻> 媒体关注>正文详情

陕西石泉县:一条老街 留住古韵乡愁

时间:2024-05-06 08:03作者:董剑南 齐珂雨源自:学习强国

4月29日,夜幕降临,石泉秦巴老街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游客或在古朴的青石板路上漫步,领略古街的时代风貌,或在西门外伴着江风聆听悠扬歌声,或在街区感受民俗表演的无限魅力……青砖灰瓦、古宅老巷间,古韵依旧,“烟火”正浓。

一砖一瓦,一街一巷,诉说着光阴的故事。石泉秦巴老街位于石泉县城中心区域,始建于西魏,复建于明清,主街长约1000米,宽约4米,街区内有禹王宫、江西会馆等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东西城门、古县衙、古巷道、古院落、古民居等明清古建筑。历史上这里曾是商贾云集、繁荣富裕的商贸一条街。

石泉县秦巴老街游人如织。许兵 摄

“早些年由于年久失修,秦巴老街逐渐没落萧条。别说是游客,老街里的居民都在想方设法搬出去。”石泉县全域旅游发展中心副主任陈晨介绍,近年来,石泉县按照“传承历史文脉、留住古韵乡愁、把握地域特色、促进产城融合”的建设理念,持续对老街“一街十六巷”进行改造提升,积极探索“旅游+”产业发展模式,让秦巴老街在保留历史文化和特色风貌的同时,成为一张亮丽的文旅名片。

完成禹王宫、江西会馆、关帝庙、古城门、古戏楼、古院落等修缮工作,对现代建筑进行立面仿古改造,进行配套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和街景美化绿化……经过一系列保护性开发与修复,古色古香的秦巴老街与汉江两岸的自然风光交相辉映,成为市民和游客休闲观光、文旅消费的新选择。

“今天吃了石锅鱼,看了特色民俗表演,体验古风古韵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浓浓‘烟火气’,太令人惊喜了。”4月29日,在秦巴老街文化墙前拍照打卡的渭南游客刘娟告诉记者。

汉调二黄、皮影戏、舞龙舞狮、“鬼谷子”下山迎五福……游客沿街区游览,随时都可能与特色民俗文化表演“撞个满怀”。

石泉县秦巴老街开展民俗文化活动。许兵 摄

“最受游客欢迎的是省级非遗石泉火狮子表演。”秦巴老街讲解员杨丹说,火狮子时而腾空跳跃,时而追逐嬉戏,传递着吉祥如意的美好祝愿,每次表演现场气氛都十分热烈。

石泉县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有“鬼谷子故里”和“金蚕之乡”之称。在建设发展过程中,秦巴老街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理念,深入挖掘鬼谷子文化、汉水文化、蚕桑文化,开展特色活动,增强游客体验,让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在秦巴老街,随处可见身着汉服的游客。人在景中,也成了亮丽的风景。

2021年,石泉良辰华服体验馆负责人付多多把汉服工作室搬到了秦巴老街。客人多时,工作室一天能做200多名游客的妆造。

“古色古香的老街、风景秀丽的汉江与汉服的适配度很高,随手一拍都很出片。汉服和汉水文化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喜爱。”付多多说。

古建筑老街区,是外乡人眼里的风景,也是故乡人记忆中的乡愁。秦巴老街的持续改造提升,让原住居民更加安居宜居,也为他们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近年来,秦巴老街提升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水平,盘活闲置院落、临街商铺等老旧房源,打造文旅消费体验新场景,实现“主客共享”。

石泉县秦巴老街游人如织。许兵 摄

在秦巴老街生活了30多年,石泉县城关镇老城社区党支部书记刘世元见证了这里的“没落”与“重生”。

“现在住在老街里生活既便捷又舒心。老街人气旺了,大伙儿有的把房子租出去,有的自己做起小生意,乘着老街发展的‘东风’过上了更好的生活。”刘世元说,社区居民组建了文化艺术团,闲暇时为老街游客带去民乐、管乐、腰鼓、旗袍走秀等表演。

如今,秦巴老街在留住古韵乡愁的同时,涵盖了文化创意、特色餐饮、休闲娱乐、民宿小院、非遗展厅等多种业态,开设各类店铺160余家,同时依托老街夜景延长文化旅游活动时间,实现多种业态联动发展。秦巴老街先后入选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和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文脉绵延不息,城市更具韵味。人潮涌动、烟火氤氲的秦巴老街,讲述着保护带动利用、利用促进保护的生动故事,演绎着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相融共生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