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名称 | 石泉县迎丰镇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迎丰镇2024年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的通知 | ||
索引号 | zzfsqxyfz/2024-0033 | 公开目录: | 信息公开 |
公开责任部门 | 石泉县迎丰镇人民政府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迎政发〔2024〕12号 | 成文日期: | 2024年04月19日 |
有效性 | 有效 | 公开日期: | 2024-04-19 08:00 |
内容概述 | 山洪灾害是指山丘区由于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损失的灾害。为有效防御山洪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避免群死群伤事件的发生,维护自然、社会与人的和谐,特制定本预案。 |
各村(居)委会、镇属各单位:
现将《迎丰镇2024年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石泉县迎丰镇人民政府
2024年4月19日
迎丰镇2024年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总 则
山洪灾害是指山丘区由于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损失的灾害。为有效防御山洪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避免群死群伤事件的发生,维护自然、社会与人的和谐,特制定本预案。
(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等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各级地方人民政府颁布的有关地方性法规、条例及规定;
(2)经批准的国家、省、市、县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报告和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报告等。
(1)坚持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
(2)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抢、撤相结合;形成“镇自为战、村组自救、责任到人、预警到户、提前转移”的山洪灾害防御机制。
(3)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分级管理责任制、分部门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
(4)因地制宜,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镇境内村、社区及自然村落受山洪灾害威胁区域范围。
1基本情况
1.1 自然地理及水文气象
1.1.1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
迎丰镇位于石泉县东北部,东与汉阴县酒店镇接壤,南与中池镇交界,西与云雾山镇毗邻,北与宁陕县龙王镇狮子坝乡隔山相望,距石泉县城50千米。迎丰镇地处秦巴山区,水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80%。境内土壤岩石构造复杂,断裂发育较多。
1.1.2河流分布情况及气候特征
境内大小河流共10条,河流总长度70公里,径流总量500万立方米。境内的池河是汉江的一级支流,发源于秦岭山脉宁陕县鼓山墩,经中池、池河镇于莲花石注入汉江。境内流长15公里,境内流域面积96.78平方公里。全镇境内有弓箭沟、迎丰沟、云川河、香炉沟、五两沟五条支流相继注入池河。
1.1.3气象、水文条件,暴雨洪水特性
我镇地处亚热带边缘季风气候区,降水特征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全年降水量943.4mm左右,全年降水量主要集中7、8、9三个月,3个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因此该时段也是山洪灾害的高发期。从历年的灾害情况看,主要表现为河、沟洪水泛滥并伴随山体滑坡等。暴雨主要变化特点是:季节提前,强度增大,次数增多,暴雨多少的年份交替出现,实际变化比较明显。
1.2社会经济
1.2.1行政区划情况
全镇辖三官庙、三湾、梧桐、弓箭沟、红花坪、新庄、庙梁、香炉沟8个行政村和集镇社区1个居委会。2023年末辖区2719户6649人。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5.5公里,南北最大距离19.5公里,总面积168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0人。
1.2.2社会经济情况及主要经济指标
全镇经济以农业生产为主,现有耕地16505亩,其中水田4042亩。人均占有耕地2.3亩;202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4850元。,围绕“桑、芋、畜、菜、果”五大特色产业,建立“合作社+农户”带贫益贫机制,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20个,家庭农场51个,培育县级家庭农场15个、农村能人大户150人。2023年,发展魔芋13400余亩(2023年新发展魔芋2000余亩),订单养蚕1100余张,同时发展订单蔬菜、林果、林蜂、中药材、养鸡、冷水鱼养殖等产业,落实大豆玉米复合种植任务2100余亩,发展黄精1200余亩。
1.2.3重要工矿企业和重要基础设施规模及分布情况
全镇境内有2个水电站,分别为迎丰水电站、庙梁水电站。
1.2.4区域内公共设施及旅游景区情况
镇辖区内有派出所、司法所、电管所、卫生院、邮电所、农商行、村级卫生室6所,敬老院1处、九年制学校1所、幼儿园1所、旅社4所以及其他驻镇单位,除村级卫生室外,均在集镇中心地带。
1.3山洪灾害概况
1.3.1山洪灾害的类型、成因及特点
我镇山洪灾害的特点:一是暴雨山洪出现频率高,季节性突发性强。7、8、9月份是我镇的主汛期,也是山洪灾害的多发期。多年来的灾害大多集中在这三个月,给我镇的基础设施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危害。二是暴雨山洪出现区域性明显,易发性强多出现在高山偏远地带。三是山洪来势猛,成灾快。四是山洪灾害破坏性强,危害大。五是水毁工程修复难度大。
造成山洪灾害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山区特殊的地形地势(沟窄坡陡)、土质疏松易造成泥石流是诱发山洪灾害的基础条件。二是复杂的地质结构是加剧山洪灾害的重要因素。三是短时高强度暴雨是发生山洪灾害的直接原因。四是河道狭窄泄洪能力严重不足是造成山洪灾害的主要原因。
1.3.2典型历史山洪、泥石流、滑坡灾害情况
据统计,至2023年底,全镇目前共涉及灾害点19处146户464人,其中地质灾害点11处60户195人,受山洪灾害威胁8处86户269人。自1998年至2021年间,因暴风雨、冰雹等自然灾害,特别是2021年8月22日的特大洪灾是我镇历史上罕见的特大山洪灾害,造成我镇三官庙等5个村严重受灾,给我镇带来巨大的损失,农田被毁,房屋倒塌,全镇受灾人口2889人,农村基础设施受到损坏,直接经济损失2000余万元。2005年先后遭受“7.5”、“10.1”的两次暴雨灾害袭击;2003年“8.29”遭受了特大暴雨的袭击;2008年“5.12”地震对境内地质造成了巨大的不稳定性。(具体情况见附表3)
在历年的山洪灾害防御面前,除常规的行政措施落实外,广大村民对防灾知识了解不多,没有防灾意识,部分村民对山洪灾害的防御意识淡薄存在侥幸心理。其次,信息不畅,传递不灵,等待观望思想居多。
1.4山洪灾害防御现状
1.4.1山洪灾害防御非工程措施现状
我镇成立镇、村、社区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明确了以镇、村、社区行政首长为总指挥和第一责任人,确立汛期日常办公、办事机构,落实了防汛抢险责任人、易发灾害区域、重点水利工程监测责任人,组建抢险队伍,储备防汛物资。给村组安装配备了无线广播、手摇警报器、铜锣、口哨等必备设施和器材,大幅提升了我镇山洪灾害监测、预警能力。
1.4.2山洪灾害防御工程措施现状
全镇仅在池河流域集镇段建有防洪河堤四处长1551米,池河流域香炉沟段(二组安置点外)有防洪河堤1处长99米,防洪标准按20年一遇洪水设防。
1.4.3山洪灾害防御体系存在的薄弱环节
目前我镇防灾及救灾方面存在的问题:
①部分村组引水排洪渠道管护不到位,削弱了沟溪、河道自身的泄洪能力。
②预警预报设施不健全,有效防治局地山洪灾害的难度大。
③现代通讯设施不足,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④加强山洪灾害防御组织机构建设是做好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保证。
2 组织体系
2.1组织指挥机构
2.1.1镇成立防汛指挥机构
镇政府成立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指挥部,在镇党委、镇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负责全镇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织领导和指挥调度:
总 指 挥:冯 铭 政府镇长 电话:13310952033
副总指挥:郑 石 副镇长 电话:18709157805
成 员:徐玉禄 人大主席 电话:13571437115
吴晓军 党委副书记 电话:18429056333
崔云龙 纪委书记 电话:13509152130
张 晓 组织委员 电话:15353255677
张绍健 宣传委员 电话:13992550830
刘雨佳 副镇长 电话:15829859277
党政办、纪委办公室、人大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应急办、社会治理办公室、市场监管所、财政审计所、农业综合服务站、社会保障服务站、公用事业服务站、迎丰供电所、迎丰派出所、司法所、交警中队、迎丰中心卫生院、庙梁电站、迎丰电站等单位负责同志以及负责迎丰片区电信、移动、联通、广电公司负责人组成。
指挥部下设防汛办公室和七个工作组。
值班电话:0915-6661052
2.1.2村成立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及抗洪抢险应急分队
迎丰镇有八个行政村和一个城镇社区,共成立9个抢险应急分队。各村(社区)成立防汛防滑领导小组,村支部书记任组长,两委委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成立以基干民兵为主体不得少于10人的应急抢险队。各村、组均要落实降雨和水位、工程险情、泥石流、滑坡监测人员,确定1—2名信号发送员,并造花名册报镇、县防汛办备查。(各村机构成员名单见附件3)。
2.2职责和分工
2.2.1镇防汛抗旱指挥部职责
负责领导、组织、协调、决策全镇的防汛抗洪工作,拟订全镇防洪政策性文件、规章制度,及时掌握全镇汛情、灾情并组织实施抗洪抢险措施,调度指挥抗洪抢险队伍,组织灾后处置,并做好协调工作。
2.2.2镇防汛办公室工作职责
镇防汛办公室设在镇政府二楼,由李全森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具体日常工作。
主要职责:
负责镇防汛指挥部的日常工作,贯彻执行上级有关防汛抗洪工作的方针政策,拟订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并组织实施,组织全镇防汛指挥系统的建设与管理,负责收集、分析和报告灾(险)情信息,及时传达汛情和指挥部的工作指令并监督落实,及时向指挥部汇报工作进度,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会商灾害发展趋势,对灾害损失及影响进行评估,制定抢险救灾对策和措施,为指挥部决策提供依据,当好镇党委、镇政府防汛工作的参谋。
各工作小组职责:
镇防汛指挥部下设信息监测组、调度指挥组、抗洪抢险组、医疗救护组、综合统计、宣传报道组、后勤保障组、纪检督查组。各组按职责分工开展抗洪抢险救灾工作,组成人员、主要职责和责任人如下:
(1)信息监测组:
组长:张晓(15353255677)
成员:李全森 罗 勋 李 慧 村级监测员
主要职责:
1、负责雨情、水情、工程险情监测,收集整理相关信息,及时上传下达。村级监测员应及时获取监测、预警信息,按规定发布预警信号。
(2)调度指挥组:
组 长:冯 铭(13310952033)
成 员:徐玉禄 崔云龙 张 晓 张绍建
郑 石 刘雨佳
主要职责:
1、发布抗洪救灾紧急动员令;
2、决定重大险情的抢险方案;
3、决定调用抢险队伍;
4、负责请示县防汛指挥部调派物资、人员支援抢险;
5、决定抗洪抢险的其他重要事项。
(3)人员转移组:由镇属及各单位全体干部职工和民兵预备役组成,成立两个应急抢险队分队,负责人和成员(见附件):
第一应急抢险分队:(河西片区)
第二应急抢险分队:(河东片区)
主要职责:
1、负责各类险工险段的抢险救灾;(镇武装部和应急抢险队)
2、负责抢险救灾车辆的调集、安排和维护交通秩序;(迎丰政府、迎丰交警中队)
3、负责抢险设备、物资的储备和调用;(财政所、防汛办、民政所)
4、负责镇党委、政府、防汛指挥部和重要防汛部门的供电、通讯保障;(迎丰供电所、电信、移动、联通)
5、负责社会治安的维护和易燃易爆、有毒等化学物品的处理;(迎丰派出所)
6、负责及时组织修复水毁工程;(镇政府)
7、负责对食品的质量进行检测,维护市场物价稳定,协助抢险设备、物资的调用。(市场监管所)
(4)医疗救护组:
组长:姚强(15309157753)
成员:严 军 凃家普 余海峰
主要职责:
1、负责救灾药品和器械的储备、抢险、遇险伤病人员的救治及灾后公共卫生防疫;(迎丰中心卫生院)
2、负责组织对灾区动物的预防、控制和扑灭工作,加强动物疫情监测,切实采取措施防止和控制动物疫病的爆发流行。(环保所)
组长:张绍建(15891455210)
成员:杨 凯 李 慧 陈 宁 陈香梅
主要职责:
1、掌握抗洪救灾动态,综合汇总情况,编写抗洪救灾简报;
2、负责向县委、县政府、县防汛指挥部及有关部门汇报汛情、灾情、抢险救灾工作;
3、负责各地灾情的收集、核查、汇总。
4、及时落实镇党委、镇政府抗洪救灾命令、决定及汛情公报等的播报传递任务;
5、及时报道抗洪抢险活动情况和广大干群在抗洪抢险救灾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
6、准确报道灾害情况;
7、编辑整理洪灾和抗洪影像资料;
8、接待外来媒体。
(6)后勤保障组:
组长:刘雨佳(15829859277)
成员:黄 鑫 杨 瑞 周敏敏
主要职责:
1、负责镇党委、政府、防汛指挥部值班领导和工作人员的生活安排;
2、负责来迎慰问的上级领导和兄弟乡镇领导的生活安排;
3、负责上级派遣来迎支援抗洪抢险部队的生活安排;
4、负责后勤物资的筹备。
(7)纪检督查组:
组长:崔云龙(13509152130)
成员:梅迁彬 王开茂
主要职责:
1、严格执行镇党委、镇政府、镇防汛指挥部抗洪救灾命令和决定,督促检查各级各部门领导及时到岗,全力做好抗洪抢险等工作;
2、监督检查抗洪救灾资金、物资调拨到位情况;
3、查处抗洪抢险救灾中渎职行为和违纪案件。
2.2.3村级组织机构各成员职责及分工
各村应成立防汛防滑工作领导小组,由各村书记任组长,村支部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村监委会主任为副组长,各村民小组组长、村委委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成立以基干民兵为主体不得少于10人的应急抢险队。各村、组均要落实降雨和水位、工程险情、泥石流、滑坡监测人员,确定1—2名信号发送员,并造花名册报镇、县防汛办备查。
2.2.4组织纪律
(1)各责任人必须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恪尽职守,本着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落实工作任务。
(2)在灾害来临时,各责任人和全体成员按照预案的内容,迅速启动、不折不扣地完成工作任务。
(3)各责任人、工作组成员、应急抢险队成员所有手机必须24小时畅通,确保信息灵通。
(4)对转移安置的对象必须统一指挥,所有转移对象必须听从指挥,确保转移安置人员安全,按照转移安置路线有序进行。
(5)各责任人要按照责任分工,深入到分管的防区现场检查指导,切实履行职责。凡因工作不力,责任不落实出现问题的,将严格追究有关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
2.2.5在交通、通讯中断等紧急情况下,村级防汛防滑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做好本区域的人员转移自救工作。
3 监测预警
山洪灾害的防治需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以非工程措施为主,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在山洪灾害重点防治区初步建立以监测、通信、预报、预警等非工程措施为主并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灾减灾体系,减少群死群伤事件和财产损失。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主要包括水雨情监测和群测群防预警系统两大部分,水雨情监测主要包括站网布设、信息采集、信息传输通信网组、设施设备配置等。水雨情监测以简易监测为主,因地制宜的建设人工监测站和适量的自动监测站,采用定时观测,定时报汛,在暴雨天气状态下加密观测、增加报汛段次。群测群防预警信息的获取来自于镇村监测点,由监测人员根据山洪灾害防御培训宣传掌握的经验、技术和监测设施观测信息,采用人工传递或采用对讲机报告给镇村防灾负责人,有条件的可采用电话或手机逐级报送到县级防御指挥部。镇政府同时接收县防汛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和群测群防监测点和村的预警信息,根据县级预警信息向村、户发出预警,紧急情况时,可由监测人员直接向村、组、户发出预警,进行抢险转移,确保安全。
3.2监测预警制度
在汛期内,防汛指挥部和各村组主要领导、值班人员及监测人员实行昼夜值班,值班室24小时不离人;积极做好信息搜集与整理,认真做好值班记录,并随时处理等级结果;重要情况要及时逐级上报,做到不误报、漏报;认真组织完成上级和有关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
各村、社区监测员负责对本辖区内的降雨量、河溪水位、泥石流和滑坡动态等信息进行观测、收集、上报。
境内河流监测人:
弓箭沟流域汛情监测人:
张兴明(弓箭沟村支部书记) 15991957178
迎丰沟流域汛情监测人:
崔用国(梧桐寺村支部书记) 15771655568
梧桐沟流域(含火石沟、小沟、凳子沟、后沟(梧桐安置点))汛情监测人:
刘子丰(三官庙村支部书记) 18991535758
甘少红(三湾村支部书记) 13992508223
蔡名勇(梧桐寺村副主任) 17742476558
五两沟流域汛情监测人:
陈志国(新庄村支部书记) 17392407809
良站沟域汛情监测人:
胡养鑫(红花坪村支部书记) 15991950988
池河流域(含香炉沟、西腊沟、季家沟、太平湾)汛情监测人:
吴明军(香炉沟村支部书记)18991535768
余顺平(庙梁村支部书记) 15399156110
崔用国(梧桐寺村支部书记) 15771655568
余顺刚(城镇社区支部书记) 15332667681
镇防汛办电话:6661052
县防汛办电话:6321198、6326577
3.3监测点与危险区、防汛责任人的关联关系
灾害区划分以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划分标尺,其原则为:
1、各主要河流、沟溪两岸及水库周边的农户、村庄、学校、企事业单位;
2、各村、社区已查明的滑坡、泥石流易发区域。
危险区:
(一)三官庙村:吴礼江房屋背后、赖长生房屋背后、三官庙村一组;
(二)三湾村:小沟安置点;
(三)梧桐寺村:梧桐寺村委会背后;
(四)弓箭沟村:程炳洪房屋背后、黄义成房屋背后、胶沟排;
(五)红花坪村:一组胡家院子;
(六)庙梁村:迎丰镇庙梁电站;
(七)新庄村:新庄六组安置点;
(八)香炉沟村:一组胡家扁、原高涧村二组集中安置点、五组马家院子、六组组余家院子;
(九)集镇社区:三角地至李启恩沿河住户、上街头老街沿河边住户、迎丰电站、叶文章安置点背后、迎丰卫生院。
安全区:1、池河、弓箭沟河、迎丰沟河、云川河、香炉沟河沿线以外,地质结构稳定区域;2、各村除地质灾害隐患点以外,地势平坦,坡度平缓,地质结构稳定区域。3、各村委会活动室,迎丰镇政府院内,九年制学校内。
(监测站与预警对象关联表附表5)
3.4预警依据
我镇预警信号发布依据市县气象部门发布的暴雨预警信号,根据不同的预警信号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暴雨预警信号分为四级,分别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预警,如下所示:
1、暴雨蓝色预警信号: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这时要采取以下防御措施:
①、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准备工作;
②、学校、幼儿园采取适当措施,保证学生和幼儿安全;
③、驾驶人员应当注意道路积水和交通阻塞,确保安全;
④、检查城市、农田、鱼塘排水系统,做好排涝准备;
2、暴雨黄色预警信号: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这时要采取以下防御措施:
①、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工作;
②、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路况在强降雨路段采取交通管制措施,在积水路段实行交通引导;
③、切断低洼地带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在空旷地方的户外作业,转移危险地带人员和危房居民到安全场所避雨。
④、检查城市、农田、鱼塘排水系统,采取必要的排涝措施。
3、暴雨橙色预警信号: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这时要采取以下防御措施:
①、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应急工作;
②、切断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户外作业;
③、处于危险地带的单位应当停课、停业,采取专门措施保护已到校学生、幼儿和其他上班人员的安全;
④、做好城市、农田的排涝,注意防范可能引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4、暴雨红色预警信号: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到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这时要采取以下防御措施:
①、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应急和抢险工作;
②、停止集会、停课、停业(除特殊行业外);
③、做好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防御和抢险工作。
3.5预警指标
3.5.1我县是山区县,溪河众多,除汉江、池河、子午河外,其它溪河水位观测点较少,因此不把水位作为判断山洪灾害的主要依据,而把流域内降雨的临界值作为判断山洪灾害发生的依据。
3.5.2根据我县防汛基本情况和实际,结合雨水情对应关系,通过综合研判,确定:当达到暴雨黄色预警指标(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时为我县山洪灾害准备撤离信号;达到暴雨橙色预警指标(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时为我县山洪灾害立即转移信号;如有其它特殊水、汛紧急情况发生时,县、镇防指可择机适时发布山洪灾害应急响应指令。
3.6预警信息的发布
镇防汛指挥部办公室接到气象部门发布的暴雨天气预报时,或县防汛指挥部办公室发布的山洪灾害预警信息时,防汛带班领导必须到岗到位,当降雨接近或超过临界雨量值时,及时向各村组住户发布山洪灾害预警信息,当区域内河溪水位急剧上涨,必须立即向下游村庄和相关部门发布预警预报,当区域发生泥石流、滑坡的征兆时,应向上级防汛指挥部门和下游受威胁的区域发布泥石流、滑坡预警信息。当辖区内水库及塘坝,如有发生溃坝性重大险情时,应及时向上级和受威胁区的村庄、住户发布险情预警信息。
3.6.1预警发布及程序
根据我镇实际,按照下列程序预警:
1.一般情况下,山洪灾害防御预警信号,由镇防汛指挥机构按照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发布的预警信号向村委会发布,再由村委会向村民小组、危险区住户发布预警信号。
2.如遇区域性突发山洪、滑坡、泥石流、水库、塘坝溃坝等紧急情况,村组可直接报告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和镇政府,并直接向危险区群众发布预警信号,在最短时间内用最直接的预警信号完成预警工作。
3.6.2预警启用条件
1.当气象部门预报有大到暴雨时,县级防汛部门发布暴雨预警信息。
2.区域性大到暴雨或时段降雨达到或大于临界值时,由镇防汛机构发布山洪预警预报。
3.镇辖区内突发泥石流、滑坡、水库、山塘溃坝等紧急情况,所在村组可直接报告县级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和镇防汛指挥机构,并可直接发布预警信号。报警,及时组织受威胁群众向指定地点撤离。
3.7预警信息的发布方式
镇防汛指挥部通过短信、电话、对讲机、广播、电视等形式对重点区域和人员密集区域发布预警信息;村(组)通过高音喇叭、铜锣、手摇报警器、高频口哨、电话、对讲机、无线预警广播等形式发布预警信息(对于人口居住较分散的村组,可增加使用火把和人力传递等传统的报警传输方式发布预警信息);所有通信遭山洪破坏而失效无法与外界联络时,镇、村可利用现有的交通工具,采用人力口头传递预警信息,通知受山洪威胁的居民撤离和转移。
4 人员转移
4.1人员转移原则
应按照就近、快速、安全的原则,明确转移路线,明确安置地点。人员转移因地制宜,采取集中、分散相结合的方式。
4.2人员转移方案
当我镇接到县防汛指挥部暴雨黄色预警信号时,镇、村(社区)防汛指挥机构迅速启动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抢险队伍迅速奔赴现场,因地制宜,准备转移涉险群众。当我镇接到县防汛指挥部暴雨橙色预警信号时,当发布橙色预警信息指令时,居住在沿河两岸低洼地段或滑坡点及危房户人员,必须立即转移,转移安置工作遵循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弱病残人员后一般人员的原则,转移地点、路线以就近、安全为前提,对涉及转移安置的人员事先发放明白卡,将转移路线、时机、安置地点、责任人等有关信息明确到户到人 ,因地制宜地采取集中、分散等安置方式。镇、村、组干部层层包干负责,妥善转移和安置好每个受灾农户,确保万无一失。(详见附表6)
4.3人员转移纪律
镇、村(社区)防汛指挥机构,汛期必须严格遵守24小时值班制,健全雨情、水情、值班记录,带班领导必须到岗,值班人员认真做好防汛上传下达等各项指令,杜绝防汛值班电话不畅通、脱岗行为发生。一遇险情,带班领导迅速决策,果断指挥,奔赴灾情第一线,将灾情降低到最低程度。若因脱岗或指挥不力,造成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的,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理。
迎丰镇境内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无条件服从镇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指挥部的统一调度,对转移安置的对象必须统一指挥,所有转移对象必须听从指挥,确保转移安置人员安全,按照转移安置路线有序进行。对工作不力、玩忽职守、延误汛情造成严重后果及妨碍防汛工作人员执行公务的按有关规定从严处理。
4.4转移安置保障
接到转移指令后,立即组织转移,人员转移到安全地点后由。由保障组为主,对紧急转移的人员作好临时安置,发放粮食、饮用水、衣物和生活用品,并由卫生院人员对转移人员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
4.5灾后处置
待山洪灾害结束后,镇、村(组)负责人要有序组织相关人员对受损房屋、周边环境状况进行查看,确认安全后,组织被转移人员有序返回。
5 抢险救灾
建立健全抢险救灾工作机制,成立镇应急抢险救灾工作组,由人大主席徐玉禄(河西片区)、副镇长郑石(河东片区)担任组长。在接到上级抢险救灾指令后,迅速安排后勤保障组备齐一日份熟食,卫生院派出3-5名医师和护士以及一台救护车随队保障,组织全部应急抢险救灾组成员,以最快的时间安全到达指定地点进行抢险救灾工作。物资和车辆由镇政府统一管理和调配。
5.2抢险救灾准备
广泛宣传和培训山洪灾害法律、法规和防灾、减灾及地质环境保护科普知识,使干部群众了解山洪灾害的危害性和做好防灾、减灾及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树立防灾、减灾和地质环境保护意识,自觉投身到防灾、减灾斗争中。
为切实保障抢险救灾工作正常进行,镇、村(社区)防汛指挥机构要建立健全抢险救灾工作机制,储备一定的抢险救灾物资,用于保障和保证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医疗。
汛期内要求各村(社区)及相关单位密切注意天气变化情况,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安全度汛,一遇暴雨或连阴雨,形成山洪、泥石流并发,极易成灾,各村(社区)及相关单位要迅速全面进入防汛临战状态,镇、村(社区)党政主要领导不得离开辖区,要坚守岗位,及时掌握防汛工作状态,了解汛情趋势。各级防汛责任人员,进一步检查落实各项防汛措施,一旦发生险情,镇、村(社区)防汛指挥机构要迅速启动山洪灾害防御预案,上报灾情,主要领导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按照防汛职责分工,带领抗洪抢险队伍,全力以赴抗洪抢险。抢险原则是先救人,后财产,将被困群众撤离到安全地带,如有人畜伤亡,及时抢救受伤人员,清理、掩埋人畜尸体,对可能造成新的危害的山体、建筑物等,要安排专人监测、防御。同时,积极做好灾后安置,发放粮食、衣物,做好卫生防疫工作,保证群众正常生活,组织力量抢救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为灾后重建打下良好基础。
5.4基础设施应急保障方案
一旦发生险情,村防汛指挥工作组应及时向镇防汛指挥部报告,镇防汛指挥部接到险情后立即发布抢险救灾命令。镇抗洪抢险应急队按照工作职责迅速投入抢险救灾。
迎丰派出所负责全镇社会治安稳定,交通管制。基础设施办负责道路恢复。移动、联通、电信公司负责通信设施抢修,保障对外正常通信。迎丰供电所负责供电保障。迎丰集镇水厂负责供水保障。
5.5治安、卫生防御、灾后救助应急保障方案
做好镇村垃圾清理和卫生防疫,科学组织实施抢险救灾,防治险情和次生灾害发生;积极组织和及时发放抢险救灾物资,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处住、有干净水喝,引导广大群众开展抗灾自救,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组织做好灾情普查和上报工作,启动守在村屯选址、规划和建设等项工作,积极动员各方力量实施灾后重建。
6 保障措施
6.1落实山洪灾害防御责任
各责任人必须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恪尽职守,本着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落实工作任务;在灾害来临时,各责任人和全体成员按照预案的内容,迅速启动、不折不扣地完成工作任务;各责任人、工作组成员、应急抢险队成员所有手机必须24小时畅通,各村要安排村干部汛期内值班工作,确保信息灵通;对转移安置的对象必须统一指挥,所有转移对象必须听从指挥,确保转移安置人员安全,按照转移安置路线有序进行;各责任人要按照责任分工,深入到分管的区域现场检查指导,切实履行职责。凡因工作不力、责任不落实出现问题的,将按照《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坚决追究有关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
6.2汛前监测检查排查工作
6.2.1为切实做好山洪灾害防御工作,镇、村(社区)防汛指挥机构汛前要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山洪灾害防御预案”,镇村(社区)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预案编制工作,对预案中存在的问题要实地调查,实行登记造册,制定和复检回访制度,限期整改。
6.2.2 镇防汛办和各村(社区)主要责任人对辖区内的水利工程、河道、沟溪和其他地质灾害点进行检查,及时清理修复隐患点;全面检查检测辖区安装的监测预警设施和设备,确保设备设施正常运行。
6.2.3 各包户镇村干部要扎实做好“三到户”工作,将转移路线、避险地点、责任人及联系方式等有关信息制作明白卡,张贴到危险区内所有住户家中醒目位置。
6.3加强宣传教育增强防灾避灾意识
镇、村(社区)防汛指挥机构要充分利用会议、宣传册、入户等手段,采用多形式、多途径,广泛向辖区群众宣传山洪灾害防治基本知识及防灾、减灾和自救保护知识,不断提高山洪灾害防治水平及群众避险能力。各级防汛责任人熟悉预案,广大干部群众了解预案,熟悉撤离路线和安置地点,为预案快速启动创造条件。要有计划的开展实战演练,不断修改预案中存在的漏洞,使预案具有科学性、实用性、操作性。
6.4发放山洪灾害明白卡
每年汛期来临之前,镇、村防汛指挥机构汛前检查辖区内薄弱环节,制定防御措施。切合实际完善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将受山洪灾害情况掌握到户、预警信息发布到户、责任落实到户。易发生山洪或滑坡地段,制作到户明白卡,将转移路线、安置地点、安置责任人等有关信息发放到户。
6.5制作安放标示标牌
灾害点制作警示牌或标示牌,标明危险区、转移路线、安置地点等,安放于醒目位置。
6.6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我镇在汛期来临之前制定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并印发各相关单位,使各级防汛责任人熟悉预案,广大干部群众了解预案,熟悉撤离路线和安置地点,为预案快速启动创造条件。要有计划的开展实战演练,不断修改预案中存在的漏洞,使预案具有科学性、实用性、操作性。
6.7有针对性的开展防汛演练
我镇在汛期来临之前,在每处地质灾害点开展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演练,使各级防汛责任人熟悉预案,受威胁区域群众了解预案,熟悉撤离路线和安置地点,在灾情来临之际能够迅速转移撤离。
6.8防汛物资保障
镇财政所负责准备应急救援资金5000元,民政所负责储备衣物、棉被500床(套)。
物资物品供应点:迎丰镇国树农场超市 王海东 电话:15991183446
抢险救灾物资储备表
名称 |
数量 |
名称 |
数量 |
名称 |
数量 |
编织袋 |
5000条 |
铁丝 |
1吨 |
铁锹 |
50把 |
钢钎 |
20根 |
十字镐 |
10把 |
架子车 |
5辆 |
木桩 |
50根 |
手电筒 |
50个 |
电池 |
80对 |
应急灯 |
10个 |
雨衣 |
50件 |
雨鞋 |
50双 |
救生衣 |
20件 |
救生圈 |
20个 |
防雨布 |
300㎡ |
砂石料 |
1500m3 |
卡车 |
1辆 |
挖掘机 |
1辆 |
铲车 |
2辆 |
皮卡 |
1辆 |
|
|
砂石料、卡车、挖掘机、铲车采取协议代储方式。物资库存地点:迎丰镇水保站门面房和武装部
管理人员:李全森 联系电话:18309221254 梅迁彬 联系电话:13324654777
6.9制定保障措施,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及联系方式
(1)财政所:负责抗洪抢险救灾经费的筹措、调拨与管理。
(2)供电所:负责抢险救灾过程中的电力抢险、恢复等工作。
(3)卫生院:负责卫生防疫和医疗救护工作,在发生灾情时,有效组织医疗救护和灾后防疫。
(4)派出所、综治办:负责维护抢险撤离过程中的社会治安及交通秩序,执行指挥部的警戒、戒严命令及强制疏散撤离命令,负责专控区人员强制撤离,确保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6.10组织纪律
1、各村(社区)、各站、办、所及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扎实做好山洪灾害防御准备工作,确保防治责任、防御预案、物资储备、抢险队伍、抢险措施“五落实”,凡因准备工作落实不到位造成重大损失的,镇党委、镇政府将严肃追究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
2、镇、村(社区)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指挥部、各成员单位主要领导在汛期一般不得外出,确需外出的,必须报请镇党委、镇政府主要领导批准,同时报镇纪委、组织部门备案,否则按擅离职守处理。
3、镇、村(社区)要坚决杜绝干部“走读”现象。各村(社区)及各相关单位都要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领导带班制度,随时接受指挥调度。凡因无人值班、领导干部手机不通贻误工作,给国家和人民带来重大损失的,镇党委、镇政府将严肃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带班领导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4、坚决服从指令,凡对防汛指令推诿扯皮、讲条件、落实不到位的,视其情节,严肃追究责任。凡因工作不力造成人员重大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将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5、一旦发生重大险情,各级领导及防汛负责人必须靠前指挥,科学、果断决策,积极组织抗洪抢险。镇村社区干部必须坚守岗位,服从指挥。凡因指挥不力、组织不到位、责任落不实的,将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