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xzfgzbmsqxyjglj/2024-0021 公开日期: 2024-04-23 14:31
来源 石泉县自然灾害防灾救灾和应急救援总指挥部办公室
内容概述

关于认真做好2024年度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县自然灾害防灾救灾和应急救援总指挥部各成员单位: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指示批示以及来陕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认真落实省、市、县决策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树牢“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理念。按照《安康市2024年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安减委发〔2024〕1号)文件精神,结合县域实际,围绕全面加强我县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从健全责任体系,提高监测水平,提升防治能力,做好灾害应对,夯实基层基础,防范各类自然灾害等方面强化建设,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效降低因灾经济损失,为推进美好石泉建设提供坚实保障。现就做好2024年度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要求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责任体系

1.提高认识,强化组织领导。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系列论述,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坚决落实“两个坚持、三个转变”工作要求。深刻认识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性,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加强对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县自然灾害防灾救灾和应急救援总指挥部和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抗震救灾五个指挥部和防震减灾联席会议统筹协调、牵头抓总作用,各镇党委政府和各部门要将防灾减灾救工作与其他中心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责任单位:各镇党委政府、经开区管委会,县自然灾害防灾救灾和应急救援总指挥部及各成员单位。)

2.夯实责任,完善灾害防范救援体系。按照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协调联动,反应快速原则。进一步健全完善县镇村三级防灾减灾救灾指挥体系,坚持并完善党委领导,县自然灾害防灾救灾和应急救援总指挥部统筹安排,五个专项指挥部及办公室具体组织,各镇、经开区管委会和各部门按属地负责、行业主责分别抓好落实的防灾减灾救运行机制。要进一步明确联络员,定期组织召开联席会议、研判会议等工作制度,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完善落实检查、考核、评估等制度。要健全人武部、武警中队、退伍军人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协同机制,健全定期联络、信息共享、协作配合等工作机制,持续加强军地联动,确保紧要时刻能够发挥作用。(责任单位:各镇党委政府、经开区管委会,县自然灾害防灾救灾和应急救援总指挥部及各成员单位。)

二、强化监测预警,提升防范能力

3.扎实开展隐患排查整治。按照属地管理和分级分行业负责原则,各镇、各相关部门负责充分利用石泉县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组织开展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排查,特别是水利、林业、自然资源、住建、交通、农业农村、气象、应急管理等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能责任,明确专人负责,组织专业力量,牵头开展江河湖库堤坝、林草防灭火、地质灾害、城镇防洪和建构筑物抗震性、道路桥涵、农业设施、气象灾害、危险化学品和非煤矿山等重点场所、部位和设施隐患排查,对发现的各类风险隐患,逐一建立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制定针对性措施及早整改销号。(责任单位:各镇人民政府,经开区管委会,县自然灾害防灾救灾和应急救援总指挥部相关成员单位。)

4.加强风险会商研判。认真贯彻落实《陕西省减灾委关于建立防灾减灾救灾联合会商研判机制的方案》和《安康市暴雨灾害预警与响应规定》要求,在极端天气、重要节点和突发重大自然灾害事件期间,县镇两级及各相关部门要及时组织开展会商研判,及时发布信息,科学提出防范应对措施,有针对性做好灾害风险防范应对工作。要逐步完善自然灾害风险分析研判机制,形成多方参与会商和多源监测预警信息的综合研判。(责任单位:各镇人民政府,县自然灾害防灾救灾和应急救援总指挥部相关成员单位。)

5.做好预警监测与响应。推进防灾减灾救灾领域科技信息化建设。建立县、镇视频会议系统,加快“智慧应急”建设,强化各行业部门灾害监测信息融合应用,加强部门间预警信息共享机制建设。严格落实《安康市暴雨灾害预警与响应规定》,强化县防指、各镇、各部门依法依规科学有序做好灾害监测预警和防范应对工作。按照“平时服务,战时应急”要求,强化应急广播应用平台管理和维护,严格落实灾害预警临灾“叫应”机制,第一时间将灾害预报预警到一线责任人和受威胁人群,打通应急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责任单位:各镇人民政府,经开区管委会,县自然灾害防灾救灾和应急救援总指挥部相关成员单位。)

6.做好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各镇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要严格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24小时带值班制度管理,督促村(社区)和重点企业单位严格执行值班值守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县镇村AB岗信息员、村级网格员和风险点监测员队伍,明确职责任务,实行台账管理,每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灾害风险隐患特征、识别方法和信息速报等知识技能教育培训,提升基层一线人员队伍风险隐患识别处置能力。严格执行市县信息报送制度,做到先报事后报情,信息双报,保证灾情信息链通畅,灾情信息上通下达。(责任单位:各镇人民政府,经开区管委会,县自然灾害防灾救灾和应急救援总指挥部相关成员单位。)

三、强化基础建设,夯实防灾能力

7.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安排部署和要求,围绕《石泉县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任务分工》文件内容,持续推进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特别要强化镇村(社区)和重点单位企业应急管理机构、队伍、预案、物资、场所、平台和村(社区)网格员队伍、装备、工作制度建设,打通应急管理“最后一米”。(责任单位:应急管理局牵头,各镇人民政府,经开区管委会,县自然灾害防灾救灾和应急救援总指挥部相关成员单位。)

8.进一步提升应急救援能力。按照省市县加强基层应急能力和体系建设任务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县域内县镇村三级应急队伍建设,增强自然灾害应对、工程抢险、安全生产事故处理等专业救援能力。调整完善县、镇、村三级综合及半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补充配备救援装备,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各镇负责编制本辖区突发事件综合应急预案,各部门负责专项和部门预案修订备案,督导本行业相关企业单位编制各类应急处置方案,构建全覆盖的县级应急预案体系。同时积极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及时总结完善,提升预案实用性。采取分级负责方式,多渠道对应急管理网格员、信息员和应急救援队伍开展应急管理信息收集和报送,应急救援实战等能力培训,提升综合应急救援能力。(责任单位:县应急管理局牵头,各镇人民政府,经开区管委会,县自然灾害防灾救灾和应急救援总指挥部各成员单位。)

9.统筹推进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坚持“固存量、提质量、抓增量”思路,在全县村(社区)围绕“组织机构建设、制度预案完善、风险隐患排查、应急演练落实、宣传教育常态化、减灾能力提升”等方面抓提升,稳步推进县域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抓好2023年度命名的池河集镇社区省级减灾示范社区巩固和2024年度喜河集镇社区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建设。(责任单位:县应急管理局牵头,相关镇人民政府,县自然灾害防灾救灾和应急救援总指挥部相关成员单位。)

10.强化防灾救灾保障能力。各镇和经开区按照“统一调配、分级负责、综合储备”原则,健全政府为主、社会为辅和家庭相结合的应急物资储备机制,推进县镇村三级物资储备体系建设,重点强化村(社区)物资储备室建设,实现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前置管理。县发改、应急管理、住建、水利、交通、林业、农业农村、民政、经贸、卫健等重点部门履行部门职责,分行业抓好应急救灾物资储备与日常管理。针对食品、饮用水等不易长期保持物资和大型工程机械、砂石料等物资,按照分级负责,采取与商超、企业签订“商业代储”方式储存,建立管理台账。构建县镇村三级联动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强化推进县域应急避险安置点建设。按照县委办、县政府办印发《关于加强防灾避险安置点建设实施方案》文件要求,围绕“六有”继续推进县镇村全覆盖的应急避险安置点建设,提升灾害救援保障能力。(责任单位:各镇人民政府,经开区委员会,县自然灾害防灾救灾和应急救援总指挥部相关成员单位。)

11.深化宣传教育培训。按照分级负责、分行业负责的原则,组织对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负责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领导干部、业务干部、一线干部进行全面培训,提升各级党员干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能力和水平。组织开展“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等重要节点的科普宣传教育活动,持续深入开展防灾减灾安全应急科普知识“五进”活动,充分运用各类媒体平台,不断推送防灾减灾救灾公共教育系列产品,提高广大人民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和避险抢险技能。县应急管理、自然资源、住建、水利、林业、气象等部门要统筹做好地质灾害、地震灾害、气象灾害、防汛抗旱、林草防灭火等各灾种灾害防范宣传工作。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等单位要充分发挥优势,开展防灾减灾主题报道、集中报道,形成浓厚舆论宣传氛围。教育部门要将防灾减灾救灾知识纳入各级学校教学计划,组织各级各类学校制定防灾避险应急预案并开展应急演练,不断提高在校师生防灾减灾救灾意识和技能。科技和文广旅游部门要在科技展馆、博物馆、科普教育基地、旅游景区等区域将防灾避灾、生命安全教育、重特大灾害事故教育警示等作为重点内容多形式开展防灾减灾体验和科普展览等宣教。其他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部门和行业职能职责,扎实有效开展防灾减灾宣传。(责任单位:各镇人民政府,经开区管委会,县自然灾害防灾救灾和应急救援总指挥部相关成员单位。)

12.抓好灾害救助工作。强化灾情管理,夯实镇村及水利、住建、交通、农业农村、林业等相关部门灾情报送责任,加强县镇村三级AB岗信息员(灾情报送员)履职管理,县应急管理局牵头,会同农业农村、交通、水利等部门建立灾情信息共享机制,加强灾情会商,确保灾情统计、报送时效性、准确性、统一性;强化灾后应急救助、过渡期救助、冬春生活救助,突出受灾困难群众等重点人群,细化救助方案,实行精准救助,有效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积极推进灾后恢复重建,优先解决好损毁居民住房重建、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恢复等直接影响群众生活的问题,以项目建设主导,有序实施灾后恢复重建。(责任单位:各镇人民政府,经开区管委会,县自然灾害防灾救灾和应急救援总指挥部相关成员单位。)

各镇人民政府,经开区管委会,县自然灾害防灾救灾和应急救援总指挥部相关成员单位负责,适时上报阶段性工作亮点、成效,11月底前将本镇、本部门年度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情况报县自然灾害防灾救灾和应急救援总指挥部办公室(县应急管理局防灾减灾股,联系电话:0915-6319196 )。




                                                     石泉县自然灾害防灾救灾和应急救援总指挥部办公室

                                                                                2024年4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