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泉县,有不少人大代表既是人民群众的代言人,也是发展产业的“领头雁”。他们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石泉县第十九届人大代表、陕西宝誉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理陈林就是其中之一。
2016年,陈林返乡创业,他通过前期走访调查发现,池河镇柏安村非常适合发展养殖。于是注册成立了陕西宝誉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柏安村流转土地和荒山300余亩,建起了黑猪养殖基地。经过七八年的发展,现如今,公司年出栏黑猪4000余头,产值达1500余万元。
石泉县人大代表 陈林:作为人大代表,我们在发展产业的同时,也想带动周边的村民共同发展。
柏安村三组村民吴太平今年46岁,虽然手部有残疾,但依然辛勤劳作,养猪养鹅。2023年初,陈林向他赠送了三头仔猪,到了年底,家里卖猪,收入一万多块钱。
现场音:“这个猪你们今年养了5头?//今年养了5头。//养5头卖了4头?//嗯,卖4头,自己留了1头。//卖的多少钱呢?//卖的13块钱一斤。”
石泉县池河镇柏安村村民 吴太平:陈总把猪崽崽给我们,他就指导我们怎么喂,不准喂饲料这些东西,陈总对我们帮助很大,这几年我们的生活提高了很多。
从建立黑猪养殖基地以来,陈林已免费为20户家庭困难的村民提供仔猪,指导科学养猪,增加家庭收入。为了带动更多农户致富,陈林又成立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为村民提供仔猪和技术指导,并按市场价回收。每年,通过土地流转、黑猪养殖、粮食收购、入园务工等方式,带动40余户村民增收。
石泉县人大代表 陈林:发展产业这一块,我们也具有一定的优势,比如说从技术方面,从市场营销方面,都是我们比较有优势的,所以我们周边农户有条件养殖的,我们尽量来带动他一起发展产业,产品也可以通过我们的平台,通过一些渠道把它销出去。
近年来,由于大量年轻人外出务工,或进城入镇从事三产,留在村里的老人无力耕种,导致撂荒。陈林从小在农村长大,对乡亲、对土地的感情很深。在他看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一分土地都应发挥价值。于是,他向县人大提出了《关于加快农村撂荒土地治理的建议》。
石泉县人大代表 陈林:因为我们从小在农村长大,现在大量土地撂荒,国家粮食安全这个战略三番五次在提,所以我也结合实际情况建议撂荒地整治,一是给农户将来种好粮食打下基础,第二个方面是土地种成粮食以后也能增加收入,加上自己养猪养牛,像这种自己有农作物,也能节省成本。从去年开始,全县各镇都在积极整治撂荒地,仅池河镇就让1093亩撂荒地又重新种上了粮食。
石泉县池河镇省级重点示范镇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 陈武:耕地恢复之后,主要是由村集体合作社组织村民,一是耕种,二是我们发展预制菜产业。下一步,我们将严格按照耕地管理,严格控制耕地流出,杜绝撂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