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石泉县校外活动中心按照教育部要求,充分发挥职能,在全县学校内进行了一系列学校美育浸润活动,全面提升了学生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等核心素养,丰富了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开足开齐美育课程,加强学科渗透融合
全县中小学校高度重视美育教学管理,坚持将学校美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把美育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评价的重要指标,并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全日制中小学课程计划,开齐、开足音乐、美术课程;加强艺术学科的渗透与融合,将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融合,与各学科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坚持群体提高与个体特长发挥相结合,坚持日常教学与活动竞赛相结合,努力提高艺术学科教学质量。
加强美育教师队伍建设,逐年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所有中小学校均配备音乐、美术专职教师,全县艺术专任教师共110名,教师学历均达到标准,并且在确保专职教师配置的前提下,发展具有艺术特长的教师为艺术社团兼职教师,全县艺术类兼职教师79名。各学校还充分利用校园周边优势,聘用有文艺特长的社会文化艺术专业人士和民间艺术工作者指导学校艺术团队建设。
同时,不断加强艺术教师岗位培训和专业提高培训,把艺术教师培训纳入教师培训工作计划。今年以来,美育教师积极参与美育教育课题研究、艺术类专业领航课、达标课、基本功大比武、音乐教师赴常州金坛跟岗学习、省级合唱指挥线上培训、陕南民歌培训等活动,不断提高美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
加强资金统筹,落实经费保障
各学校加强资金统筹,保障用于添置改善美育教育设施、设备、器材及开展艺术活动等经费,结合学校标准化建设、薄弱学校改造等项目,加快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美育教育设施设备标准化建设,补齐学校美育教育短板,改善美育教育教学条件。美育专用功能部室104间,美育教学设施、器材4600余件(套)。2019—2023年全县中小学美育经费投入310余万元,各学校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配置标准,充分发挥场馆等设施设备功能,尽力满足美育教育教学、社团活动开展和大型艺术活动需求。
营造良好美育氛围,活动丰富开展
日常的工作学习当中,各校注重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教室、走廊、宣传栏等,营造格调高雅、富有美感、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环境。
各学校根据校情,面向全体学生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美育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加一项自己喜欢的课外艺术活动。从音乐、舞蹈、美术,到书法再到戏曲,做到了校校有特色、班班有活动、生生有特长。开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美育课程,开展戏曲、扎染、版画、社火、编织、泥塑等具有艺术特色的课程内容,积极倡导汉调二黄、二胡等具有民间艺术、民俗文艺等乡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聘请当地具有艺术专长的人才和民间艺人到学校开展艺术辅导、课后服务或讲座,具有很强的使用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在普遍达到艺术课程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逐步增加对艺术课程各个学习领域的自主选择。据悉,全县中小学校开展美育类社团活动达1900余次,参与美育类社团学生人数9000余名。
同时,县局常态化开展全县中小学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庆“六一”、庆“教师节”等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现自我、提升自我的舞台,用浓厚的艺术陶冶情操,培养学生艺术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校园、热爱艺术的丰富情感。
积极参与各级各类艺术活动,成绩斐然
今年以来,全县中小学校开展校级艺术类活动达90余次,参加省市县各类艺术活动达190余次,在国家、省、市级比赛中获奖作品达50余件;城关第一小学合唱节目代表安康市参加全省“永远跟党走 唱响新时代”展演评选,城关第二小学舞蹈《金蚕丝雨》、曾溪镇中心小学绳操《绳彩飞扬快乐成长》代表石泉县参加安康市首届中小学生校园科技艺术节现场展示。
接下来,县教体科技局将继续坚持“五育并举”的育人方向,持续抓好美育工作,认真研究解决美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补齐美育工作短板,找准学生才艺与学生发展的契合点,加强学校美育特色校本课程开发,加大美育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全方位多渠道地推进我县美育教育稳步、深入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艺术综合素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