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xzfgzbmsqxxczxj/2023-0008 公开日期: 2023-11-12 18:43
来源 石泉县乡村振兴局
内容概述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巩固衔接领导小组《关于印发<支持返乡创业推动乡村振兴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安巩衔组发〔2023〕8号)文件精神,结合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石泉县发展“归雁经济”助力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石办发〔2023〕15号)要求,积极鼓励外出人员返乡创业、兴办实业、带动就业,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拓宽群众就业增收渠道,促进农民群众和脱贫人口收入稳步增长,特制定十八条支持措施。

石泉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领导小组关于印发《支持返乡创业推动乡村振兴十八条措施》的通知

各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领导小组,县级有关单位:

现将《支持返乡创业推动乡村振兴十八条措施》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石泉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领导小组

2023年11月9日

支持返乡创业推动乡村振兴十八条措施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巩固衔接领导小组《关于印发<支持返乡创业推动乡村振兴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安巩衔组发〔2023〕8号)文件精神,结合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石泉县发展“归雁经济”助力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石办发〔2023〕15号)要求,积极鼓励外出人员返乡创业、兴办实业、带动就业,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拓宽群众就业增收渠道,促进农民群众和脱贫人口收入稳步增长,特制定十八条支持措施。

一、坚持规划引领。结合县域富硒食品(预制菜)、生态旅游、装备制造产业、新兴工业、中药材、蚕桑产业六大产业链发展布局,引导返乡能人大力发展特色经济、联农带农经济、集体经济和民营经济。推动经济开发区和特色产业园区提质升级、投融资平台整合转型,支持返乡人员创办的经营主体参与产业链项目建设,承接产业集群、产业园、产业强镇等融合发展项目。结合高质量项目推进年行动,围绕“六大产业链”建设,谋划返乡创业重点支持项目并给予创业孵化、人才培训、科技服务等扶持,做好项目包装、策划和储备,建立项目信息库和需求目录,在政务平台、政府网站、创业服务平台等向社会公开。(责任单位:县发改局、人社局、文旅广电局、农业农村局、经开区管委会、经贸局、市场监管局、林业局、乡村振兴局,各镇人民政府)

二、加强创业信息对接。精心梳理汇总各行业支持返乡创业政策措施,统一汇编成政策清单或明白卡,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官方微信等平台及驻村帮扶“四支队伍”及时对外发布,扩大政策知晓率,确保各项政策直达基层。充分发挥县镇村三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作用,常态化精准摸排、动态掌握在外人员发展情况和返乡创业意愿信息,适时开展返乡创业就业政策宣传、返乡能人座谈交流和考察观摩活动,县镇村三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定期开展“一对一”跟踪服务,精准实现人才、项目、资金的供需对接,推动返乡入乡创业项目快速落地。(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农业农村局、文旅广电局、乡村振兴局,各镇人民政府)

三、优化创业行政审批。结合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提升行政审批效率,提高市场监管效能,营造良好创业环境吸引返乡人员创业兴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对市场准入效能进行全领域、全过程、全方位评估,着力畅通市场准入环节。通过“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推行“一窗受理”,线上使用企业开办全程电子系统,实现企业设立审批等环节1个工作日内办结。围绕审批事项,落实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精准帮代办服务,同步建立“代办台账”实时跟踪记录,掌握企业项目建设计划和进度,实时帮助企业梳理审批流程脉络,及时打通难点堵点,促进建设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效。(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管局、行政审批局、人社局、农业农村局,各镇人民政府)

四、强化公共服务保障。全面推进户籍业务“放管服”改革,提升户政服务便利化水平,省外户口迁移事项实行“跨省通办”,省内户口迁移事项实行网上“一站式”办理,推动新落户人口与县城居民享有同等公共服务,保障农民工等非本地户籍常住人口均等享有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对家庭无实际住房且符合政策条件的返乡创业人员,可优先入住公(廉)租房。返乡创业人员子女就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由教体部门就近就地优先安排。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重大贡献的返乡创业人员,其子女就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可按照合理需求优先保障。对初始创业失败的返乡创业人员及其家庭,符合城镇低保或临时救助条件的,优先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或给予临时救助。加强企业年检等日常执法检查,通过“双随机、一公开”方式开展好各类用人单位劳动用工情况等专项执法检查和部门联合抽检工作,督促企业将工资按时发放到位,按规定缴纳五险一金。返乡创业人员同等享受我县招商引资相关政策。(责任单位:县乡村振兴局、公安局、教体科技局、财政局、人社局、住建局、招商服务中心、民政局、卫健局,各镇人民政府 )

五、完善商业设施建设。按照县域商业建设方案,完善县城商业设施、建设镇级商贸中心、建设改造农村传统商业网点、提升县域文旅服务功能。推进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畅通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健全县域商贸流通骨干网络,培育县域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全力实施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逐步建成冷链物流基地。引导生鲜电商、邮政快递企业建设前置仓、分拨仓,建设一批面向城市消费的生鲜食品低温加工处理中心。整合现有存量冷链设施资源,在农产品产出期合理调配使用仓储保鲜冷藏库,减小农产品产销环节损耗,提高农产品生产效能。(责任单位:县经贸局、发改局、文旅广电局、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供销联社、邮政管理局,各镇人民政府)

六、加大产业招商力度。坚持“144520”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和二十字招商方略,以“六大产业链”为重点,以推进招商项目落地为目标,积极开展“双招双引”推介和各类商贸洽谈、文旅推介活动,推行小分队招商引资模式,积极对接在外创业能人、商会代表,定期外出接洽、扣门拜访。发挥在外石商暖心服务工作专班职能作用,号召在外创业的石泉籍企业家关心家乡发展,投身石泉建设。充分发挥县镇村三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作用,深入各镇、村(社区),收集整理在外石商和返乡创业人员基本情况、从事行业、精专领域、事业成果、联系方式等信息,编制在外石商通讯录,建立起政府和本地商企及在外石商之间资源共享、发展共商、利益共赢的联系网。进一步提升项目服务能力,细化帮办代办措施,优化帮办代办流程,提升帮办代办实效,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干事创业环境。(责任单位:县招商服务中心、发改局、经贸局、农业农村局、经开区管委会、人社局、市场监管局、文旅广电局、行政审批局,各镇人民政府)

七、开展创业技能培训。紧紧围绕县域“六大产业链”及县内外用工需求,全面了解返乡创业企业和人员培训需求,依托职业培训机构开展各类创业培训。结合职业技能培训,将有培训需求的返乡创业人员全部纳入创业培训范畴,依托各类优质培训资源开展SYB、网创等培训。对参加返乡创业培训的农民工、脱贫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和退役军人等人员,按规定落实培训补贴。将返乡人员纳入高素质农民培育、农业经理人培养、示范家庭农场主能力提升培训、青年农场主培训、农民合作社培训和乡村振兴云培训等培训体系,提升从业人员创业就业技能。将返乡的实用技能人才作为乡村工匠重点培育对象,符合条件的及时认定为乡村工匠,择优推荐为乡村工匠名师、大师。推广“职业技能培训+劳务品牌培育”模式,重点培育推广“石泉养蚕工”“石泉家政”“石泉小碗菜料理师”劳务品牌,推动技术、人才、数据等要素资源聚集发展。实现以劳务品牌助推劳务输出就业规模,使培训就业有效衔接。(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发改局、教体科技局、农业农村局、经贸局、经开区管委会、市场监管局、乡村振兴局,各镇人民政府)

八、建优创业孵化平台。大力培育创业创新孵化载体,盘活利用国有闲置资产,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一批低成本或零成本的创业孵化基地(返乡创业园区)。积极鼓励和引导返乡创业人员入驻各类创业孵化基地(返乡创业园区)创业,对入驻政府投资认定创业孵化载体的,提供低租金或免租金经营场地。对返乡人员在本县创办小微企业或者从事个体经营且正常运营6个月以上的,给予每人5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对经认定的新社区工厂吸纳脱贫劳动力就业人数达到相关政策标准的,可按规定给予相应的场地租赁、水电费和吸纳就业补贴。对返乡创业园区吸纳返乡人员就业成效突出的,优先推荐申报市级、省级和国家级返乡创业示范园区,经认定分别按每个20万元、100万元、500万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补资金。经认定的创业孵化基地(返乡创业园区)还可按规定申请创业孵化项目补贴。(责任单位:县人社局、财政局、发改局、经贸局、农业农村局、经开区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

九、开展示范平台创建。鼓励各类返乡人员创办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支持经营水平较高、经济效益较好、有发展潜力、符合认定条件的经营主体创建省级产业龙头企业、示范合作社、示范家庭农场。积极开展国家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及全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县建设,加快发展培育一批文化产业特色镇和村(社区)。评选一批非遗社区示范点、非遗进景区优秀案例、非遗特色镇村。(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农业农村局、文旅广电局、乡村振兴局,各镇人民政府)

十、优化创业用地。积极为返乡人员发展产业项目提供土地资源要素保障服务,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及产业用地政策的前提下,做到应保尽保。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政策,支持返乡企业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发展二、三产业,鼓励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以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房屋等资产作价入股或者租赁给返乡企业,联合发展乡村振兴产业,激活农村“沉睡”资源,为返乡创业实体提供用地和用房保障。(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局、文旅广电局、乡村振兴局、发改局、农业农村局、人社局,各镇人民政府)

十一、强化人才引育。持续实施“百千万”人才工程,结合返乡创业项目,聚焦全县“六大产业链”的人才需求,按照“产

业+高校(院所)、孵化+园区”工作思路,大力引进一批有工业化意识、专业化知识、现代化见识的企业管理型人才和专业技能人才,建立健全返乡创业专家人才智库。实施产教融合,开设返乡创业特色产业相关专业,引导职业院校资源支持返乡创业项目发展,支持返乡创业企业与院校合作,订单式培养企业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到2025年,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100人以上,成立科技人才服务团队6个以上。大力支持本地工业企业或园区吸引中高层管理型干部(年薪25万元及以上)和关键岗位紧缺技术工人 (年薪 15 万元以上)返乡就业,对企业招用达到相关条件人员的按照实际招用人数给予招用企业5万元/人一次性补贴(县就业基金中列支)。(责任单位:县科协、教体科技局、人社局、财政局,各镇人民政府)

十二、加强科技服务。提升返乡创业项目的科技服务质量,以“政府引导、多方共建、资源共享”为原则,建立健全科技服务资源共享机制。根据返乡创业企业技术需求,加强与中国农科院、秦创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河海大学、中国富硒产业研究院、安康市农科院等机构和高校院所的科技协作,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创新引领作用,搭建科技人才服务库,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科技服务人才队伍,发展技术转换、知识产权运营、科技咨询等新业态。组织实施好个人科技特派员和法人科技特派员服务,利用好省市县专家工作站、市农科院等科技人才服务平台,精准安排科技支农服务。实行校企、校地合作,为返乡创业企业或返乡创业基地做好产学研合作服务,协调高校、科研机构不定期现场技术指导,共同解决企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责任单位:县科协、教体科技局、农业农村局、人社局、文旅广电局、林业局、经开区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 )

十三、强化资金支持。发挥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引导作用,对返乡领(创)办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发展产业,联农带农机制健全符合入库条件的项目,县级财政衔接资金可给予一定补助,鼓励支持各类经营主体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合资合作、村企共建。对成功申报地理标志商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证明商标或集体商标且推动帮扶产业发展,使脱贫群众嵌入产业链条获取更多利益的,县级财政可给予一定比例奖补和支持。对返乡创业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符合条件的可参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政策给予支持。引导返乡创业企业对技能岗位招用人员积极开展培训,符合条件的给予职业技能培训补贴。(责任单位:县乡村振兴局、发改局、财政局、人社局、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各镇人民政府)

十四、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对脱贫人口自主创业或企业招用脱贫人口就业且符合相关条件的,按照陕西省财政厅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支持重点群体创业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陕财税〔2023〕9号)文件要求落实国家税费优惠政策。脱贫人口(含防止返贫监测对象)、持《就业创业证》(注明“自主创业税收政策”或“毕业年度内自主创业税收政策”)或《就业失业登记证》(注明“自主创业税收政策”)的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自办理个体工商户登记当月起,在3年(36个月)内按每户每年24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个人所得税;企业招用脱贫人口,以及在县创业就业服务中心登记失业半年以上且持《就业创业证》或《就业失业登记证》(注明“企业吸纳税收政策”)的人员,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自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当月起,在3年内按实际招用人数予以定额依次扣减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企业所得税优惠。定额标准为每人每年7800元。进一步精简涉税资料报送、简化办税流程,压减市场主体办税时间,有效减轻纳税人办税负担;对入驻返乡创业示范基地、产业园区、创业孵化基地、标准化创业中心等场所或租用各类园区标准化厂房生产的返乡创业企业,符合条件的在租金、管理费、水电费等方面给予一定额度减免。(责任单位:县税务局、财政局、人社局、招商服务中心、经开区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

十五、提供创业金融支持。发挥市场化征信机构优势,运用大数据手段整合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和金融机构的信用数据,对返乡创业企业及人员进行分级分类信用评价,县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优先为创业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建立完善担保机构、保险机构等多方面参与的市场化风险分担机制。对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项目优先调查、优先评级、优先授信、优先放贷。支持银行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对发展前景良好的返乡企业可通过贷款展期、续贷等方式,给予其一定期限的临时性延期还本政策。对于参与乡村振兴的返乡企业,鼓励拓宽抵(质)押物范围,探索开展集体资产股份质押业务,鼓励利用厂房、大型农机具、股权、商标等抵(质) 押贷款,把开展农业休闲旅游、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所需贷款纳入农业信贷担保体系范围予以支持。对符合创业担保贷款条件的返乡人员创办经济实体和小微企业,个人可申请20万元以内创业担保贷款,合伙创业的可申请100万元以内创业担保贷款,个人或合伙创业贷款期限最长3年,财政按规定给予贴息;小微企业可申请1000万元以内的创业担保贷款,贷款期限最长2年,县财政按规定承担300万元以内的贷款贴息。鼓励银行机构加快对小微线上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的探索创新,整合线上平台资源,提高返乡创业企业金融服务便利性,引导信贷资源向返乡创业群体倾斜。(责任单位:县政府办(金融办)、发改局、财政局、人社局、农业农村局、招商服务中心,各镇人民政府)

十六、推动特色保险产品发展。支持通过“信贷+保险”模式,争取将返乡创业的农业产业纳入农业政策性保险范围,适当提高农业保障标准,用好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政策,对符合条件返乡创业企业的农业产业予以一定保费补贴。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参保投保,推动农业保险由“保成本”向“保价格、保收入”转变,降低自然与市场风险。(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农业农村局、政府办(金融办),各镇人民政府)

十七、强化考评奖惩。将支持返乡创业工作纳入对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人才振兴范畴,实行常态化督查,定期督办问效。将推进返乡创业成效显著的个人和单位,优先推荐为乡村振兴工作表彰激励候选对象,对返乡创业政策落实不到位、工作推动不力、返乡创业效果不明显的镇及部门予以通报。(责任单位:县巩固衔接办、乡村振兴局、人社局、农业农村局,各镇人民政府)

十八、加大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手机终端等宣传媒体和传播渠道,持续加大创业政策、产业发展、乡土文化、优势资源、旅游文创、优势项目的宣传力度,开展创业项目及优秀创业者推介活动,宣传推介一批返乡创业的优质项目、经验做法和先进典型,大力弘扬创业精神、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积极营造创业、兴业、乐业的浓厚氛围。(责任单位: 县乡村振兴局、人社局、农业农村局、文旅广电局、经贸局,各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