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在饶峰镇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抢收玉米的场景,一个个硕大的玉米棒子被村民背回家。但是,玉米掰了之后,玉米秸秆还在地里,村民用不上,不能乱扔乱堆,又不能一烧了之,一直以来,成为困扰村民的一件头疼事。
伴随着一阵阵轰鸣声,在饶峰镇蒲溪、胜利等村的玉米地里,一辆辆秸秆还田机来回穿梭,一排排秸秆被“收入囊中”,一颗颗秸秆秒变粉末,铺满田地。
“2023年,为落实粮食安全政治任务,蒲溪村种植玉米200余亩,但玉米收了之后,如何处理成片成片的大量玉米秸秆,成为了摆在村集体眼前的难事。今年,蒲溪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投资5万余元,购置了一台拖拉机,同时配套了一台秸秆还田机,将玉米秸秆一次性收割并打碎,再使用旋耕机将秸秆跟土壤混合到一起,暨处理了秸秆,又为土地增肥,土质也更加松软。我们村从此告别秸秆焚烧时代,让秸秆既变废为宝,二次利用,又净化环境,保护生态,一举多得。”蒲溪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彭宪平高兴地说道。
“往年,我家包谷地里的秸秆要么喂牛,要么直接烧掉。这几年,生态环保管得严,不让焚烧,又没法处理。今年好了,村上号召秸秆还田,帮我们处理秸秆,全部由机器打碎,这样保护了环境,又给土地增了肥力。”胜利村村民老杨高兴地说。
“多年来,每到秋收季节,秸秆焚烧遍地开花,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这几年,我们通过常态化开展秸秆禁烧宣传教育,加强日常督查巡查,同时将秸秆作为饲料消耗一部分,秸秆焚烧问题得到有效控制。但是出现秸秆乱扔乱堆,堵塞河道,影响环境等问题的同时,秸秆偷烧偷焚仍时有发生,屡禁不止。今年,我们在蒲溪、胜利2个村试点机器收割粉碎,就地还田利用,通过机械作业,变废为宝,综合利用,做到疏堵结合,源头治理,节约成本,既达到了既保护环境,又受群众支持的目的,下一步,将在全镇范围内大面积推广。”饶峰镇生态环境所所长胡龙强说道。
秸秆粉碎还田,让秸秆走上生态环保、增值生效的发展路子,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赢。下一步,饶峰镇将逐步推广耕、种、收全程机械化耕作和秸秆还田综合利用的方式,让更多群众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