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xzfgzbmsqxxczxj/2023-0049 公开日期: 2023-08-17 09:48
来源 石泉县乡村振兴局
内容概述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问题整改及重点工作调度会议精神,切实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根本措施,确保我县脱贫群众收入稳定增长,结合我县脱贫群众2023年前三季度收入现状,特制定本方案。

石泉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领导小组关于印发《石泉县2023年脱贫群众增收方案》的通知

各镇巩固衔接领导小组,县级各相关部门:

《石泉县2023年脱贫群众增收方案》已经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石泉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领导小组

2023年8月11日

石泉县2023年脱贫群众增收方案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问题整改及重点工作调度会议精神,切实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根本措施,确保我县脱贫群众收入稳定增长,结合我县脱贫群众2023年前三季度收入现状,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结合2023年前三季度脱贫群众收入及集中排查情况,逐户排查增收短板,重点对2023年前三季度家庭人均纯收入同比下降、年度预计人均纯收入低于8500元、易地搬迁对象和监测户家庭深入开展分析研判,坚持“一户一策、一人一法”,落实产业就业、综合保障等措施促进增收,确保2023年脱贫群众收入稳定增长,增速超过去年。

二、工作措施

(一)发挥产业带动作用,增加经营性收入

1.制定产业奖补政策。按照《石泉县2023年农业产业发展奖扶方案》要求,围绕五大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鼓励脱贫群众、风险未消除的监测对象发展农业产业,按照当年种植、养殖实际收入的10%予以奖扶(最高不超过5000元),增加经营性收入。对脱贫群众发展蚕桑产业,蚕种按照35元/张、在溯源系统登记交售的优质茧给予1元/斤奖补,对蚕桑机械给予50%奖补(每台最高套奖补1000元)。对已具产业规模的脱贫群众,引导和鼓励申报家庭农场、发展庭院经济、流转耕地发展粮油等,并按奖补标准给予产业奖补。(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县乡村振兴局,各镇)

2.做好产业技术指导。发挥好七支专家技术服务团队力量,用好外聘技术专家、技术员和村级指导员,对脱贫群众开展技术培训和田间指导,让群众掌握农村实用技术,促进丰产稳产增收。对技术好、能指导、成效好的脱贫群众,作为高素质农民培育对象,优先聘请为县级技术员或村级指导员。(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各镇)

3.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实施农村集体经济“培强壮大”行动,积极开展村集体经济提等赋能工程,持续推行“三个五”集体经济发展方式,盘活村集体闲置土地、林地和资产资源等,拓宽村集体增收渠道,鼓励村集体发挥好上联企业下联农户的纽带作用,大力发展订单生产,带动脱贫群众生产和就近务工。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增加村集体收入,县级将按照生产经营性收入的5%奖补到村,可向用于分红,提高村集体经济分红财产性收入,进一步发挥村集体经济联农带农作用。(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各镇)

4.建实利益联结机制。建立“龙头企业+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能人大户+千家万户”产业发展模式,发挥好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实行龙头企业发布订单,集体经济合作社组织农户接单生产,引导促进群众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合作社组织销售农副产品,形成分工协作、利益联结、互利共赢的格局,稳定增加脱贫群众生产经营性收入。在搬迁安置点配套农业产业园区,让搬迁群众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对有产业发展意愿的搬迁群众,做好技术培训指导,帮助掌握实用技术,增加产业收入。(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农业农村局,各镇)

5.落实政策性农业保险。按照中省市做好政策性保险工作要求,切实提升保险覆盖率,重点突出有产业的脱贫群众享受保险政策扶持,引导保险机构开发特色农业险种,探索产值保险,对因不可抗力因素造成亏损的产业基地由保险公司按程序、条款予以赔付,提升农业产业抗风险能力;督促承保保险公司做好理赔,减少脱贫群众产业发展中因灾因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各镇,人保财险、中华联保险公司)

6.用好金融帮扶政策。对县域内直接从事农业种养、生产加工的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各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和劳动密集型农业生产加工企业、家庭农场、能人大户,在银行申请“特色产业贷”且按期还款的,给予银行贷款利息全额补贴。用好用活小额贴息贷款、互助资金协会等金融产品,对有贷款需求且对符合条件的农户及时放贷和贴息,帮助脱贫人口发展生产和开展经营。(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各镇,农商银行石泉分行,邮储银行石泉分行)

7.抓好消费帮扶促增收。利用好定点帮扶单位优势资源,推介以富硒食品预制菜为主的本地特色农副产品进高校、进工厂。组织开展“万企兴万村”消费帮扶行动,鼓励各类企业积极参与,用好“832”平台、“石泉食美”等农副产品网络销售渠道和公共品牌,探索产供销一体化运行模式和矩阵式直播带货模式,把更多产业链增值效益留给群众。(责任单位:县经贸局,县乡村振兴局,县供销联社,各镇)

8.运营好强村公司。按照“政府引导、集体经营、市场运作、村民参与”的总体思路,紧紧围绕蚕桑、畜禽、蔬菜、魔芋等农业特色产业,大力推行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收购、统一包装、统一营销“五统一”模式,积极搭建线上线下产销对接平台,不断畅通农产品“出村进城”通道,切实以销售促生产、带基地、保增收。完善内部组织架构,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推动尽快实现实体化运营,着力构建生产、供销、投融资一体化综合性运营服务平台,打造农村集体经济的利益共同体。建立专业运营团队,整合全县相关涉农企业及村集体经济组织资源,探索建立村企共建、村村联建、产业联营、协同互补、订单种养、统购统销等发展模式,加紧对接招商引资,找准品牌运营商,打造公共品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推动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供销联社,各镇,县强村发展有限公司)

(二)加大就业增收力度,稳定工资性收入

1.持续促进稳定就业。对已就业的1.8万脱贫人口、监测对象持续跟踪监测,常态化跟踪返乡回流尚未就业脱贫户、易地扶贫搬迁家庭等劳动力求职需求,及时推送企业用工岗位需求信息,实现供需无缝对接、“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深化“雨露计划+”脱贫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行动,关注新成长劳动力、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落实“131”就业服务;支持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展,落实职业介绍补贴政策,引导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面向农村开展就业服务;发挥苏陕劳务协作促进就业机制作用,加强跨省劳务合作,及时发布跨区域岗位信息,实现对脱贫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确保有劳动力脱贫户家庭一户一人以上就业,务工就业规模不低于2022年水平。(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各镇)

2.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每月定期对易地搬迁群众摸排,实时掌握“零就业”易地搬迁户就业状态,对“零就业”户有就业意愿的劳动力开展精准就业帮扶。按照“优化布局、质量优先、引优退弱、资源整合”的原则实现易地搬迁社区新社区工厂稳中有升,以培育认定待遇好、用工好、经营好、管理好“四好”新社区工厂为抓手,促进易地搬迁群众高质量就业。组织开展易地搬迁社区公共就业服务人员业务培训,不断提升搬迁社区公共就业服务人员的服务能力,积极做好迁出地、迁入地就业事项的服务衔接,确保易地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人社局,各镇)

3.发展县域富农产业促进就业。聚焦富硒食品(预制菜)、旅游康养、蚕桑制品、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中药材产业等“六大产业链”,大力培育劳动密集型产业、环境友好型企业,拓展就业岗位,提升就业服务水平。支持新社区工厂(帮扶车间)、就业帮扶基地健康发展、壮大升级,巩固吸纳就业工作成效,大力推广“总部企业+新社区工厂+家庭工坊”发展模式,扩大脱贫人口就业空间,助力乡村振兴、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责任单位:县六大产业链专班,各镇)

4.实施以工代赈吸纳就业。大力实施以工代赈,按照衔接资金推广的以工代赈项目劳务报酬发放金额原则上不低于项目总投资15%要求,充分挖掘重点工程项目主体工程建设及附属临建、服务保障、建后管护等方面用工潜力,围绕适合人工作业、劳动密集型的建设任务和用工环节,建立重点项目急需用工需求清单,动态掌握项目提供岗位、吸纳就业、人员分布等具体信息,促进脱贫劳动力优先就业。(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人社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交通局、县水利局、县林业局、县乡村振兴局,各镇)

5.提升就业技能。加强脱贫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需求摸底,建立脱贫劳动力培训需求库,确保有意愿的脱贫劳动力接受高质量技能培训。围绕县内外用工需求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以脱贫劳动力、易地搬迁劳动力等为主要培训对象,以县职教中心为主阵地、民办培训机构为补充,紧紧围绕县域“六大产业链”用工需求,以订单、定向、定岗式培养为方向,突出本县富硒食品(预制菜)、旅游康养、新兴产业等重点产业,加大“石泉养蚕工”“石泉家政”劳务品牌的技能培训力度,组织脱贫劳动力进校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提高就业技能水平。支持脱贫家庭“两后生”就读技工院校。(责任单位:县人社局、教体科技局、县经贸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广旅游局、县林业局、团县委、县妇联、县残联,各镇)

6.强化重点群体就业帮扶。稳定乡村振兴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规模,合理有序开发乡村振兴公益性岗位,依照“按需设岗、以岗聘任、在岗领补、有序退岗”的原则,强化乡村振兴公益性岗位统筹使用力度,保持岗位规模总体稳定。加强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等“三类对象”就业动态监测和帮扶,实施乡村振兴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促进其就地就近就业。鼓励对于从事非全日制乡村振兴公益性岗位的人员,在确保严格履行岗位职责的前提下,按相关规定从事其他灵活就业,增加就业收入。(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局、县乡村振兴局,各镇)

7.支持返乡创业带动就业。大力发展“归雁经济”,积极招引能人返乡创业、管理技术人才返乡就业。加强创业载体建设,强化培训、资金、场地、用工、激励、薪酬等扶持,助力返乡创业项目更好发展。依托我县已认定的创业孵化基地和返乡创业示范园区,加强管理并做好吸纳脱贫劳动力就业数据统计,积极落实吸纳就业、技能培训、创业贷款、创业补贴扶持政策,大力扶持脱贫劳动力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教体科技局、县财政局、县招商服务中心、县委组织部、县委统战部、县人大办、县政协办、县经贸局、县民政局、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县工商联、各镇)

8.落实就业创业补贴政策。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制定出台的稳岗就业政策,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及细则,围绕企业吸纳就业、扶持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等就业创业渠道,落实好各项就业创业补贴。强化就业扶持政策宣传解读,印发政策服务指南,优化事项办理流程,提高各项就业创业补贴拨付效率,推动各项稳岗就业政策落地见效。(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财政局,各镇)

(三)落实综合保障措施,保障重点群体收入

1.做好兜底提标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要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5370元/人/年,农村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6984元/人/年,及时足额发放低保、特困救助金,确保低保金较去年有所提升。(责任单位:县民政局,各镇)

2.严格执行低保政策。全面排查整户无劳动能力脱贫人口,将符合条件的脱贫人口及时依规纳入低保范围,落实好低保边缘家庭重病重残“单人保”政策,抓好低保扩围增效,落实好刚性支出扣减、“分类施保”等政策规定,做好动态管理,对家庭人口、家庭收入、家庭财产发生变化的,及时进行动态管理,做好提档、财产豁免等工作,确保应保尽保、应兜尽兜。(责任单位:县民政局,各镇)

3.抓好特困供养政策。全面排查符合条件的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义务人或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的能力的脱贫人口,对符合特困人员认定条件的,及时依规纳入特困供养。(责任单位:县民政局,各镇)

4.全面落实各项补贴。全面梳理各类惠民惠农补贴兑付情况,严格按照相关补贴发放流程,早排查、早确认、快审核、快落实,确保兜底保障、粮食直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产业奖补、生态补偿、医疗保障、残疾补贴、教育资助、就业补助、养老金、贷款贴息等各项惠民惠农补贴在9月底前按时足额落实到位。要全面掌握脱贫人口赡养收入、家庭理赔、社会捐赠等方面的收入,确保精准统计不漏项。(责任单位:县民政局,县教体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医保局,县乡村振兴局,县林业局,县残联,各镇)

(四)强化防返贫监测帮扶,守牢规模性返贫底线

持续抓好防止返贫监测帮扶,严格落实防返贫监测帮扶各项机制,加强预警监测,确保“应纳尽纳”。强化走访排查,加强部门联动、数据比对和共享,及时将三类人群纳入监测帮扶;因户因人开展精准帮扶,及时落实兜底保障、住房、医疗、产业、就业、教育、饮水、养老等政策措施;落实好易地扶贫搬迁社区主体责任,实现排查监测无死角,确保收入下降脱贫人口、收入骤减对象、搬迁对象等重点人群能发现及时、帮扶及时。(责任单位:县乡村振兴局,各镇)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增收重点行业部门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其他相关行业部门主要负责人、各镇党委书记为成员的工作专班,县巩固衔接办为专班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督促指导和推进落实等工作,分解指标、细化举措,确保有关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二)压实责任落实。压实县委县政府促进脱贫群众增收主体责任、行业部门和各镇主管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各镇各部门要提高站位,把促进脱贫群众增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根本措施,摆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好。以深入开展乡村振兴领域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和作风专项整治为契机,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压紧压实责任,精准测算收入,找准短板和增收措施,利用最后的时间,奋发赶超,确保实现全县年度总体目标。

(三)持续跟踪监测。各镇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成立工作组,确保脱贫群众增收措施能落实到位。驻村工作队要进村入户,全面掌握脱贫群众家庭情况,在促进脱贫人口增收上发挥更大作用。规范收入监测采集,确保收入数据真实可靠。要分析研判情况,对照重点帮扶对象,逐户制定增收措施并建立台账,开展常态化走访和跟踪监测,确保实现2023年度脱贫群众增收目标。

(四)加强工作督导。县巩固衔接办要不定期开展脱贫群众增收工作督导,针对督导发现问题要明确整改措施,专人负责,限期整改,确保责任层层压实、任务件件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