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xzfgzbmsqxwhhlygdj/2023-0089 | 公开日期: | 2023-07-15 09:40 |
来源 | 石泉县文化和旅游广电局 | ||
内容概述 | 政协石泉县十四届二次会议第7号提案的复函 |
类别: A
签发人:王守明
石泉县文化和旅游广电局关于对政协石泉县十四届二次会议第7号提案的复函
王守明 龙群英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深挖非遗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提案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县扎实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活态传承中得到有效保护,依托辖区内的非遗资源,持续在实施非遗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上做文章,促进文旅融合,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推动非遗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弘扬,绽放时代魅力。
一、不断完善非遗保护体系
为推进我县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文化主管部门先后出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施方案》、《石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申报通知》等相关文件。石泉县非遗保护中心积极组织申报省市非遗项目名录,建立非遗三级名录数据库、代表性传承人申报认定、开展非遗传承活动等手段,提升非遗保护传承和发展水平,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取得更好成效。
截至2023年,我县共有省级非遗项目4个,市级非遗项目24个、县级非遗项目121个。申报省级代表性传承人1名,市级20名,县级89名,省级乡村和文化能人1名。申报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单位)8个,全国第一批非遗和旅游融合优选项目名录1个。建有秦巴风情园非遗展馆、汉江古城非遗陈列馆、中坝庖汤会非遗陈列馆3个,设立非遗展示传承场所24处。统筹整理出版《鬼谷岭秘传》《鬼谷子养生秘探》、《音乐作品集》、《石泉民歌》等非遗书籍、刊物多部。
二、持续加大法规宣传力度
我县结合城乡实际,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法制宣传周等期间,通过手机媒体、村村通、村村讲、宣传讲座、非遗展览、发放《非遗法》宣传册、展板等等不同方式,持续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以县级非遗产业带头人、非遗传承人典型事例为切口,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法规,让广大群众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性,加强全民非遗保护意识。
三、广泛开展传承展示活动
结合学校第二课堂,将非遗文化融入延时课程内容,在机关开展“鬼谷子文化”讲座,组织非遗进社区开展常态化展演,更新非遗场馆的讲解词,提高非遗讲解水平等手段,通过开展一系列非遗进企业、进机关、进社区、进家庭、进景区传承展示活动,营造全民保护及全民参与意识。以2022年为例,非遗保护部门策划实施了“七夕”系列活动、“鬼谷子祭典”活动、“跟着节气去旅行”等非遗传承展示活动。常态化开展非遗进景区活动,在明星桑海、中坝作坊小镇、汉江古城等景区年均开展民俗展演活动80余场次。二是大力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策划了“送你一个冰墩墩”“以青春之声 讲述非遗故事”“烙画、扎染走进职中”等主题活动,城关一小、二小把“汉调二黄”“剪纸”等非遗项目纳入延时课堂教学内容。指导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生创作烙画作品《红船》、扎染作品《秦巴山水 石泉十美》参加全市技能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展示活动,在学校掀起“学非遗 传非遗 展非遗”热潮。举办了“坭兴陶艺展”,拍摄“献礼二十大 非遗展芳华”展播视频40余件、非遗和文创产品60余项,并积极推送10多部短视频参加全省“文化进万家-非遗直播家乡年”征集活动,其中“石泉火狮子”获省文旅厅“优秀短视频”奖,短视频“红红火火闹元宵”等在文旅部官方网站展播。2022年,“石泉柚子功效茶”、“石泉庖汤会”亮相第十八届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为全国各地的参展客商展现石泉的特色文化产业。
四、引导非遗工坊助力乡村振兴
我县充分发挥政策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依托非遗代表性项目或者当地传统手工艺,引导县域内非遗工坊开展非遗保护传承,带动当地人群就地就近就业。中坝作坊小镇、木竹山茶艺店被确立为省级非遗工坊,山上山下小作坊、鬼谷子腊肉制作等6家工坊确立为市级非遗工坊。陕西巴人文化旅游公司被评选为陕西省非遗产业促进会理事副会长单位,柚子功效茶传承人评选为理事副会长,非遗传承保护“先锋人物。木竹山茶业和巴人文化旅游公司被促进会授予非遗产业扶贫模范企业,石泉龙泉茶叶有限公司被授予2020年度非遗产业扶贫“模范单位”。以省市非遗项目为主要依托陕西巴人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熨斗茶业有限公司等命名为安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示范基地。2022年统计数据显示,非遗工坊带动就业约2000人,人均年收入在2.5万元以上。
五、探索非遗+旅游融合新路径
深入挖掘“石泉庖汤会”、“草把龙”、“蚕桑习俗”等策划了“草把龙祈福泼水节”“跟着节气去旅行”“打谷节”“石泉食美-年货到你家”-非遗陪你过大年等系列活动。活动期间,开设非遗集市,组织非遗美食和文创产品现场销售。推进中坝作坊小镇、醉美桑海景区的非遗主题研学游,将“石泉庖汤会”、“石泉鬼谷子的传说”等非遗项目和本县旅游资源结合,打造了“中坝作坊小镇非遗体验游”“云雾山鬼谷岭一日游”等具有鲜明非遗特色的主题旅游路线。在石泉几大景区常态化开展“汉调二黄”、“采莲船”、“花鼓坐唱”等非遗展演。如今,石泉汉水庖汤会文化旅游活动已成功举办九届,受到了广大游客的称赞,得到了国家、省、市级多家媒体对石泉非遗的关注报道,深受社会各界好评。中央电视台《记住乡愁》《美丽中国乡村行》《影像方志》、《喜上加喜》等栏目对石泉火狮子、庖汤会、石泉蚕乡宴等多项非遗进行专题拍摄。醉美桑海景区被评为陕西省研学旅游实践基地,中坝作坊小镇的非遗研学旅游每年吸引了大批省内外各大院校的师生来此研学和写生。
六、后期工作计划
1、加强项目梳理,完善非遗数据库。
通过实地走访、调查等手段开展调查,对资料不健全非遗项目查缺补漏,不断完善。继续深挖非遗项目内涵,申报省市级非遗项目。对非遗传承人存续状况进行摸底,建立奖励激励机制,对省市传承人开展传承状况实行考核。 定期组织非遗培训交流活动,拓宽非遗保护工作从业者眼界,提高其传承能力。
2、积极开展非遗宣传推广工作
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等活动,培育非遗示范传承基地。在重大节庆、非遗宣传日等组织非遗志愿服务队开展非遗专题文化节、非遗市集等活动,集中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精粹,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力。通过各类直播、短视频等内容丰富的展示、展演、体验等活动,策划一些有新意、群众参与性强的活动,对外展示本县优秀的非遗文化,增强人们对非遗的认知和喜爱。
3、加大融合发展力度
一是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用时代精神为其赋能,创作推出一批与时俱进、有影响力的文艺精品。如音乐作品“打谷欢歌”。二是创新融合发展模式。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节日”“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非物质文化遗产+健康”等多种融合发展方式,扩大品牌影响力,实现经济价值与品牌效益双赢。
特此复函。
联系人及电话:陆红云 17772918109
石泉县文化和旅游广电局
2023年7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