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医疗、养老……公共服务关乎万家冷暖、民生忧乐。公共服务的发展水平,与群众的生活品质有着直接的关系。为提高搬迁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搬迁群众搬得出、住得下,熨斗镇先联村搬迁社区积极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公共服务,提升服务质量,解决移民搬迁群众生活困难,协助群众适应搬迁后的新生活,切实为搬迁群众提供高品质的公共服务。
如何引导搬迁群众真正融入搬迁社区,快速适应搬迁后的新生活一直是搬迁后扶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部分群众搬迁后因为远离土地,脱离了农业生产;部分年老群众搬迁后不会用电器、灶具,生活出现困难;部分群众搬迁后不知道政策哪里问,户口怎么办,办理各项政策“两头跑”;部分搬迁户家中只有留守老人与小孩,老人无人管,小孩无人教……为切实解决这些搬迁群众切实存在的困难问题,熨斗镇采取政府牵头主导,搬迁社区以及各驻村工作队共同配合,探索出一系列高品质的搬迁社区公共服务方法。
关注“衣食住行”,改善基本民生。为切实改善搬迁住户的生活条件,熨斗镇紧紧围绕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契机、持续巩固“五星级文明社区”创建成果,积极包装申报项目向安置点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倾斜。目前安置点已配套建设储藏室、日间照料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图书阅览室、集镇购物代办点、综治警务中心等服务设施。修建文化活动小广场一个,并配套了各类健身器材,解决了群众娱乐休闲需求。为解决群众停车难、停车乱的问题,还结合地形实际划定了停车位以及消防通道,增设了电动车充电桩和停车棚。同时为切实做好居民服务,维护好安置点环境卫生,搬迁社区围绕安置点水、电、讯、环境卫生成立了专门的服务队伍,对水、电、讯等基本生活服务均安排专人进行维护维修,公益性岗位对安置点环境卫生进行全面清扫。
关心“生老病死”,保障底线工作。以防返贫监测走访排查工作为中心,对移民搬迁安置点住户进行常态化走访,切实关注搬迁住户的基本生活保障情况,对存在困难的搬迁户及时上报兜底措施,对家庭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导致家庭出现重大变故的农户及时纳入监测对象。目前,已在安置点排查纳入监测对象30户,经过帮扶成功消除风险9户。同时,扎实为群众做好政策服务,结合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在搬迁安置点便民中心安排专人负责便民代办服务,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幸福感。
关切“安居乐业”,强化对接服务。运用“领导包楼栋+干部包单元”的社区服务方式,将全镇48名党员干部与搬迁社区支部联建,实现科级领导到点、党员干部到户,精细服务到家。扎实开展“敲门行动”,干部每周二集中入户走访,宣讲民政救助、学生资助、医疗保险等惠民政策和电信诈骗等安全知识。制作便民服务卡,涵盖养老、医疗、综治等36项便民服务事项,实现难题有人解、治安有人管、矛盾有人调,高效解决群众诉求。提供就业帮扶,以安置社区为单位建立到户到人的易地扶贫搬迁脱贫劳动力“三业”台账,实现“一月一更新、一月一汇总”,强化务工监测,及时调度搬迁脱贫人口务工情况,聚焦未就业或失业返乡的脱贫劳动力,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就业帮扶机制,持续开展“零就业”家庭清零就业帮扶行动。利用“线上”、“线下”同步宣传方式,组织开展线束培训、“春风行动”等招聘活动,大力推广“精准培训+劳动输出+跟踪服务”模式,通过转移就业促进搬迁贫困户家庭稳定增收,目前已落实就业1082人稳定就业(含公益性岗位154人)。建立搬迁安置点社区工厂2个(毛绒玩具厂、线束工厂),安置就业人数80人。
关爱“白叟黄童”,丰富娱乐生活。为切实解决移民搬迁安置点“空巢老人”“留守儿童”问题,熨斗镇先联村搬迁社区扎实推进老幼关爱工程建设。做好设施配套,在安置点周边引导人员创业,开办儿童乐园,对安置点周边儿童提供照料、娱乐服务,建成日间照料中心,为老人提供关心关爱服务。做好走访关注,对搬迁安置点儿童安排教师结对,通过平时及寒暑假走访,实时掌握学生在家情况,同时扎实宣传教育扶持政策以及暑期防溺水等安全知识。对安置点“空巢老人”安排镇村干部开展常态化走访,重点关注其生活情况以及身体健康,确保安置点老人“老有所管,老有所养”。丰富文娱活动,组织引导搬迁安置点群众组建文化自乐队,定期开展电影放映、文艺表演等多种多样的休闲活动,在重要节日时组织开展趣味运动会、文艺比赛等娱乐活动,进一步丰富移民搬迁户的闲暇娱乐生活,进一步提升搬迁群众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