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zzfsqxchz/2025-0002 | 公开日期: | 2025-03-06 09:41 |
来源 | 石泉县池河镇人民政府 | ||
内容概述 | 石泉县池河镇位于陕西省安康市西南部,地处秦岭、巴山之间,汉水之滨,属浅山丘陵地貌,距石泉县城12公里,为石泉县域副中心,先后被列为全国重点镇、国家级卫生镇、陕西省15个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省级重点示范镇、安康市脱贫攻坚统筹农村发展创新试点镇,安康市基层改革创新观察点,也是西北重要的蚕桑生产基地。 |
石泉县池河镇位于陕西省安康市西南部,地处秦岭、巴山之间,汉水之滨,属浅山丘陵地貌,距石泉县城12公里,为石泉县域副中心,先后被列为全国重点镇、国家级卫生镇、陕西省15个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省级重点示范镇、安康市脱贫攻坚统筹农村发展创新试点镇,安康市基层改革创新观察点,也是西北重要的蚕桑生产基地。
池河镇域面积101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和2个社区,户籍人口2.3万人。2022年高质量完成“对标补短强弱化险”和“百日提升百日督帮”行动,实行网格化排查走访机制常态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一户一策精准帮扶措施,新纳入监测对象16户54人,消除风险21户68人,未出现一户一人返贫致贫。争取巩固衔接资金1031.4万元,落地实施池河镇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垃圾转运设施等18个项目,支持乡村产业和乡村建设,百姓的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深入开展扶贫资产管理“回头看”,进一步完善项目资产申报管理机制,全省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项目管理业务培训会到明星村现场观摩。深化“135”搬迁后扶模式,创建“五星级”服务社区2个,在营新社区工厂6家、吸纳就业240余人,西苑社区被命名为陕西省“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示范点。我镇代表全县接受了国家和省级巩固衔接考核评估综合核查。2022年完成39个固投项目共9.9279亿元,招商引资6.15亿元,经开区池河园区新开工标准化厂房4万平方米,4个市县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在池河举行,县对镇经济指标任务超额完成。全力推进全省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编制完成5个专项规划,策划包装31个项目总投资8.105亿元,2022年完成投资2.7亿元,池河镇在全省100个乡村振兴示范镇考核中排名第四,桂花村被列为第四批陕西省传统村落。联合陕西历史博物馆、安康市委宣传部顺利举办第三届鎏金铜蚕文化国际研讨会,专题策划社火闹新春、桑葚采摘节、全民健康日等特色旅游活动,升级打造蚕桑名宴、研学旅游、主题民宿、山地运动、乡土美食等特色旅游项目,金蚕小镇旅游名气得到进一步传播,明星村被认定为陕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桑栖旅游环线被评为全省“最美发展之路”。
丝路源点、金蚕之乡
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演讲中提到的国家一级文物、西汉时期“鎏金铜蚕”便发掘于池河镇谭家湾村,“鎏金铜蚕”是西汉时期朝廷劝课农桑的最高奖励,它见证了池河蚕桑丝绸的历史悠久和文化底蕴的深厚。
池河镇古称直城,是古子午道上的重要城镇。气候宜人,土壤肥沃,水源充裕,物阜民丰,人们世代在这块土地上种桑养蚕、缫丝织绸。
据史料记载,池河镇蚕桑丝绸始于商周,鼎盛于汉唐,远在西周,就有兴桑养蚕的记载,汉唐时期,为蚕桑丝绸集中产区和丝绸外贸出口基地,拥有着悠久而灿烂的蚕桑文化,是闻名于天下的“蚕桑之乡”。
地理区位、优势明显
池河镇地理自然条件优越,区位优势明显。东、西、北为浅山丘陵,南面环山,境内海拔最高约1880米,最低345米;主要山脉为凤凰山,地跨石(泉)、汉(阴)两县;中部池河沿岸是石泉最宽阔的川道地带。
池河境内交通便捷,十天高速、316国道、安(康)阳(平关)双线铁路穿境而过,可直达省城西安、汉中、安康各市,构成半日经济圈。
池河镇是县域旅游环线的重要节点,南侧紧靠后柳水乡、中坝大峡谷和4A级景区燕翔洞,北边毗邻纵横学派鼻祖“鬼谷子”隐居授徒地——云雾山鬼谷岭,是石泉县美丽富饶的东大门。
产业聚集、创新推动
池河镇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目前具有明确的产业定位、文化内涵和优势资源,兼具产业、文化、休闲和社区功能的农业特色产业发展集聚区。
池河镇兴桑养蚕历史悠久,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创新,养蚕方式趋于精细化、规模化、集约化。实施产业振兴“一十百千万”工程,培育壮大龙头骨干企业1个,提升打造农业示范园区10个,新组建专业合作社1个,培育家庭农场25个、农村能人250人、产业大户30户。高质量完成13个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换届,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6个。成功应对百年罕见旱情,千方百计保人畜用水和农业生产,最大限度实现了大旱之年的抗旱保苗和稳产增收,顺利完成稳粮扩豆增油任务,建成市级示范点1个、县级2个,全市粮油菜春播春防现场会在明星村召开。
狠抓品牌培育,谭家湾秦牧果业、良田富硒粮油获得“绿色”产品认证,柏安村黑猪肉获得富硒和有机认证。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4111”示范工程,打造2个示范带、3个示范村,改厕57户,新增力建等2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明星村在第二批省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标准化试点项目终期考核评估中荣获优秀等次,承办了全省乡村振兴巾帼行动暨“五美庭院”示范创建现场会观摩,被评为安康市首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千工程”示范村;五爱村被评为安康市“美丽家园示范村”;池河镇荣获石泉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单位。
稳岗就业、为民服务
高质量完成集镇停车场、集镇亮化等9件民生实事。坚持稳岗就业促增收,实施“点单式”技能培训、“定制化”信息推送等就业服务计划,稳定转移就业7016人,开发公益岗位147个,劳动力技能培训105人。引导大众创业67户,其中返乡创业61户,培育归雁经济实体“劲雁”31户,脱贫劳动力创业6户。打造明星村市级返乡创业孵化基地,培育创业实体23户。深化“三联”共建模式,实行社区与邻近产业村搭建产业联盟,拓宽搬迁群众增收渠道,西苑社区被评为安康市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单位。
支持科教体事业发展,代表全县迎接了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全国科普教育示范县创建验收。落实控辍保学“七长”责任制,全镇2258名适龄儿童全部入学,组建“护学志愿岗”“防溺水巡逻队”保驾护航学生安全,积极探索留守老人关爱服务模式,“一核引领、五社联动”老人关爱服务模式受到省市关注,被评为全省“五社联动”试点工作优秀单位,全县留守老人关爱服务工作现场会到池河镇观摩。
支持医改推行和健康村庄建设,创建省级卫生村1个、市级健康村庄5个,全市医保反馈问题整改与重点工作推进现场会到池河镇观摩。
改革创新、完善治理
深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力优化营商环境,顺利举办“鎏金铜蚕·丝路之源”招商经贸旅游系列活动,落地签约项目22个。持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创新,被省政府办公厅授予全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先进集体。明星村“三种加法赋能、农旅融合促振兴”入选全省首批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农旅融合—乡村振兴的突破》获得全市政府系统优秀调研成果奖。不断优化完善社会治理模式,“书记民情三本账+六治”模式在全省推广,西苑社区获评第九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被确定为全市平安建设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示范点。
下一步,池河镇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贯通落实中央和省市县部署要求,以实施“三个年”活动为抓手,聚焦建设美好石泉“五个五”总体思路和“一核引领、四区联动”整体布局,紧扣县委十六届五次全会部署的“八个新突破”和“七个聚力”年度重点任务,以建设东部蚕桑文化体验区为统揽,持续推进我镇乡村振兴“12345”思路的贯彻落实,着力把池河打造成全国蚕桑主题文化旅游目的地、西北蚕桑产业创新孵化园、陕南三产融合示范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