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xzfgzbmsqxxczxj/2023-0014 公开日期: 2023-03-14 17:13
来源 石泉县乡村振兴局
内容概述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全县巩固衔接工作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遵循,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按照“12126”的工作思路,即以“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建设美好石泉”为主线强引领,守牢“两条底线”固根基(守牢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持续抓好十二项重点工作提成色(持续抓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农业产业、高质量就业、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乡村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多元帮扶、示范引领、技术人才支撑、基层党建和乡村治理),六项机制保落实(高效统一指挥机制、抓落实责任机制、常态化交叉检查机制、重点镇村挂牌督办机制、比学赶超擂台机制、考核奖惩机制),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稳步推进乡村振兴,努力实现市前茅省一流,确保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取得“好”等次目标。

石泉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领导小组关于印发《石泉县2023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镇巩固衔接领导小组,县级相关单位:

《石泉县2023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要点》已经县巩固衔接领导小组会议审定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石泉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领导小组

2023年3月8日

石泉县2023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要点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全县巩固衔接工作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遵循,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按照“12126”的工作思路,即以“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建设美好石泉”为主线强引领,守牢“两条底线”固根基(守牢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持续抓好十二项重点工作提成色(持续抓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农业产业、高质量就业、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乡村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多元帮扶、示范引领、技术人才支撑、基层党建和乡村治理),六项机制保落实(高效统一指挥机制、抓落实责任机制、常态化交叉检查机制、重点镇村挂牌督办机制、比学赶超擂台机制、考核奖惩机制),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稳步推进乡村振兴,努力实现市前茅省一流,确保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取得“好”等次目标。

一、“一条主线”强引领

坚持“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建设美好石泉”工作主线,始终牢记“国之大者”,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摆在首要位置,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持续强化体制机制、政策和工作衔接,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聚力建设经济繁荣、生活幸福、生态宜居、开放文明、平安祥和的美好石泉。

二、“两条底线”固根基

(一)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始终紧绷粮食安全这根弦,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和田长制、耕地保护制度,持续开展撂荒地专项整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基本农田“非粮化”,确保守住19.31万亩耕地红线。要坚持良田、良种、良法、良机多措并举,加快推进补充耕地项目,保质保量完成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强化种子农资供给,加大农技培训和农机推广力度,狠抓野猪危害防控、病虫害防治和极端天气预警防范,强化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夯实粮食生产基础。优化调整种植结构,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扩大油菜大豆面积。稳定粮食种植面积23.9万亩,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6.5万吨以上。

(二)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严格落实“15345”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和“三色管理”制度,健全信息共享和网格排查机制,精准识别监测对象,充分运用网格化、信息化手段,扎实做好动态监测与帮扶工作,实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强化帮扶责任落实,精准施策、有效帮扶,确保短期见成效、长期不反弹;规范退出标准和程序,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继续实行“防贫保险”,紧盯因病、因学、因灾等核心致贫返贫风险,进一步增强抗风险能力,坚决防范返贫致贫风险、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三、持续抓好十二项重点工作提成色

(一)持续抓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深化“15345”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长效机制及“三色管理”机制,面向所有农户,紧盯收支情况、“三保障”及饮水安全、产业就业等重要指标,夯实镇村干部、网格员责任,深度排摸,做到精准识别、应纳尽纳。优化完善部门筛查预警机制,强化数据共享,提升数据筛查预警质量。坚持问题导向,紧扣风险原因,做到精准施策、应帮尽帮。严格落实风险消除标准和程序,对收入持续稳定半年以上、“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持续巩固、返贫致贫风险已经稳定消除的,方可按程序消除风险。建立健全主动发现机制,将符合条件的依规纳入农村低保、特困救助供养或给予临时救助等兜底保障范围,严格落实好低保渐退、“单人保”、就业成本扣减等政策,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在优化服务供给和强化发展支撑上着力,努力提高残疾人生活水平,突出抓好残疾人就业帮扶和兜底保障。

(二)持续抓好“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加强农村住房安全动态监测,对存在住房安全隐患的立行立改。持续落实农村危房改造政策,高质量完成年度86户危房改造任务。全方位保障农户安全住房,实施农村危房全面清零行动,确保“危房不住人、人不住危房”。夯实“双线七长”责任制,巩固控辍保学成果,贯彻“应助尽助”,做好精准资助工作。持续做好全人群30种大病专项救治,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应签尽签”,重点做好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随访服务,严格落实农村低收入人口县域内公立医院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政策,常态化开展乡村医疗机构和人员空白点“清零”工作。加强乡村两级医疗卫生、医疗保障服务能力建设,推进乡村医生队伍专业化规范化,提高农村传染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精准落实分类参保资助、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保障等各项医保帮扶政策;扎实做好全县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等特殊群体参保缴费工作,确保参保率100%。持续开展农村饮水保障动态监测,保障广大农村群众饮水安全。加强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和小型供水工程标准化改造,进一步提升规模化供水保障能力。逐步完善供水信息网络监测,提升运行监管能力。落实行业部门农村饮水安全监管责任,确保工程管护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持续抓好农业产业。围绕打造“全国富硒食品产业强县、西北预制菜之乡”目标,加快推进富硒食品预制菜产业园规划建设;坚持“一镇一业一龙头、一村一品一园区”发展思路,大力推进“五十百千万”工程,引导信贷担保业务向农业农村领域倾斜,推动金融机构增加向乡村振兴相关领域贷款投放,构建“政府+龙头+基地+合作社+产业大户+金融+保险”的全链条产业发展组织机制,持续壮大富硒食品预制菜、蚕桑、畜禽、蔬菜、魔芋等主导产业,推动黄花菜、稻米、林果等特色产业突破发展,全年培育预制菜龙头企业5个,稳固桑园面积7万亩、养蚕发种7.2万张,饲养生猪25.5万头,发展蔬菜8.22万亩,巩固提升魔芋4.9万亩;强化“石泉食美”区域公共品牌推广和市场推进,做好“土特产”文章,创响一批石泉“土字号”“乡品牌”,形成“主业突出、多元支撑、融合互促”的乡村产业格局,打造小碗菜、及食食品、鎏金铜蚕、黄花菜、富硒魔芋、蜂糖李、生态稻米等地域名优农产品品牌;组建强村公司,建立健全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收购、统一包装、统一营销“五统一”联农带农机制促进农户增收致富;围绕“一城五镇十村百户”重点区域,因地制宜培育乡村旅游、农村电商、休闲农业,争取创建全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县;支持农户发展高质量庭院经济,健全农业扶持奖补机制,推动农业保险提标、增品、扩面,持续落实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确保脱贫群众收入增速高于农民收入增速、脱贫群众经营性净收入高于上年水平、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农民收入增速。持续壮大集体经济,创新明确集体经济市场主体地位,把加快集体经济发展与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进农业园区建设相结合,促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力争50%以上的村集体年经营性收益达到10万元以上,新增20万元以上集体经济强村20个。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拓展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运用“三资平台”,鼓励村集体经济利用闲置住房、撂荒土地等资源,结合企业资本、技术、信息和市场等优势,共同开展民宿、餐饮、种植、旅游等新业态。鼓励村级组织成立劳务服务公司通过以工代赈方式承接农村小型工程,引导农民群众就近就地就业用足用好乡村振兴公益性岗位。充分利用扶持政策,形成主导产业引领、区域特色产业共进的产业发展格局。

(四)持续抓好高质量就业。深入实施“四个三工程”创建高质量充分就业县行动,巩固县镇村三级就业服务体系,持续加强动态跟踪服务,对失业的脱贫劳动力和监测劳动力提供精准帮扶,支持脱贫劳动力和监测劳动力自主创业、灵活就业,落实落细过渡期就业帮扶政策;大力培育劳动密集型产业,总结推广好“总部企业+新社区工厂+家庭工坊”发展模式,培育认定待遇好、用工好、经营好、管理好“四好”新社区工厂,持续推动新社区工厂提质增效,稳定和扩大就业容量。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加快“石泉家政”劳务品牌培育。深化“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力促有劳动力及有就业意愿的家庭每户至少实现1人稳定就业(含产业就业),“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确保脱贫劳动力及监测劳动力务工规模不低于18819人、乡村振兴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规模不低于1700人、苏陕劳务协作就业规模不低于509人、技能培训规模不低于1040人。

(五)持续抓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持续巩固提升“135”后扶模式,以创建“文明小区•幸福家园”为引领,加大工作创新,打造工作品牌亮点。持续推广“六小”工程,不断完善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抓实“三业”扶持,加大安置区产业培育力度,有组织开展就业培训和劳务输出,实现5956户中有意愿的搬迁家庭都有一个产业扶持项目、有劳动能力和有就业意愿的脱贫家庭至少一人就业;探索解决搬迁户新增人口住房和安置社区维修基金收缴等问题;积极推广易地搬迁群众“智慧代办”服务,打破跨地域办事壁垒,助推办事便捷高效;新创建1个“五星级”搬迁社区,持续巩固9个“星级”搬迁社区创建成果,全面落实“绿色居住卡”适用政策,强化社区治理,促进社会融入,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融入、逐步能致富。

(六)持续抓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聚焦“五美乡村”建设,持续巩固4111示范工程成效,按照“扫干净、摆整齐、改旱厕、清污淤”专项行动要求,重点做好农村厕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三大革命”,完善建立长效管护和保洁机制,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聚焦旱厕清零,实行“分村逐步实施、全镇有序清零”,先试先行有计划逐村逐户实施旱厕清零,全年改造卫生厕所456座以上,对农村只有一套住房且无卫生厕所的户全部改厕,确保2024年底全县农村旱厕实现全部清零。聚焦和美乡村建设,按照试点村建设指标标准,围绕发展乡村产业、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村容村貌、构建和谐村庄方面早谋划、早准备、早实施,找准定位和突破口,打造示范村样板,形成可学习借鉴、持续推广的典型。聚焦村庄规划编制,推进池河五爱、明星,云雾山官田,中池筷子铺等村规划报批,各镇示范村也要编制村庄规划,实现发展有目标、产业有主导、项目有安排、环境有管控、人居环境有改善。聚焦农村垃圾治理,按照“补齐短板、提升水平”,健全“户入桶、村收集、镇转运、场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推进农村垃圾分类、源头减量,持续开展“三边”“三口”(“三边”即路边、河边、村委会周边,“三口”即村口、路口、门口)垃圾清理、死角治理力度,抓好非正规垃圾堆放点的排查整治,发挥好公益性岗位保洁员作用,实现90%以上的村庄干净整洁。聚焦农村污水处理,持续推进农村水环境治理,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保障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开展农村河塘、沟渠清於疏浚,加大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力度,乱排乱放得到有效管控,全县生活污水有效治理村达97个,有效治理率达60%以上。聚焦机制制度建设,完善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管护机制,健全管护队伍,落实管护经费,探索建立村集体补贴、农民适当付费合理费用分担制度;同时要结合新民风建设,完善村规民约,通过评选“五美庭院”、颁发流动红旗等形式,不断激发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良好氛围。聚焦村容村貌提升,全覆盖无死角清理村庄内外、道路沿线、农户房前屋后环境,治理乱搭乱建、乱贴乱画、乱拉乱接行为,改善村庄公共环境,提升村容村貌,美化农村人居环境。

(七)持续抓好乡村建设。围绕建设“美好石泉”“五个五”总体思路和“一核引领、四区联动”整体布局,树牢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理念,贯彻落实《农民参与乡村建设指南(试行)》,围绕“一城五镇十村百户”核心区域,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政策支持、组织保障等方面作用,充分吸收群众意见及社会各界建议,2023年完成11个示范村“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围绕旱厕清零,加大农村户厕改革,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补齐农村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短板,优先建设既方便生活又促进生产的项目,深入推进防汛抗旱和供水保障、乡村清洁能源、乡村公路提档升级、数字乡村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防疫、养老、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组织实施好衔接资金支持开展的村庄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加快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把乡村建设成为基础设施基本完备、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可及、人居环境优美宜人、社会治理和谐有序、精神富有文化繁盛的乡村。

(八)持续抓好项目资金管理。用足用好中省市支持政策和各类资金,围绕县域首位产业、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需求相结合,统筹县镇村三级联动,立足“五个五”发展战略和“一核引领、四区联动”发展布局,聚焦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三产融合、城乡融合和六大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目标,强化现场踏勘和比对分析,谋划实施一批整体性、综合性项目,年内实现整合各类资金规模达到1.78亿元。健全项目推进机制,强化工作统筹,分类组织实施,简化农村急需小微项目的审批程序,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组织本村劳动力和乡村工匠参与,带动村集体经济和群众劳务增收。强化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管理,构建“全方位、全流程、全覆盖”监管体系,坚持“先评审后实施”,建立“1+N”评估体系,实行全程绩效评估。持续加强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完善县镇村三级资产台账,确保登记确权的35亿元项目资产产权归属明晰、管护责任扎实,对经营性资产要加强运营管理,探索市场化托管、公司化运营模式,确保保值增效;公益性资产要明确产权主体,落实管护责任人和管护经费,保障长效运行;到户类资产由农户自行管理,镇村加强后续指导帮扶,确保持续长久发挥效益。

(九)持续抓好多元帮扶。持续抓好中、省、市18个单位定点帮扶和97个县级单位驻村帮扶,强化服务保障,拓展帮扶领域,创新帮扶方式,提升帮扶实效。统筹整合定点帮扶、苏陕协作等社会力量和渠道资源,推动形成多层次帮扶格局。认真组织71个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实施好“万企兴万村”行动,持续开展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专项帮扶行动,深入推进消费帮扶,进一步拓展本地农产品销售渠道,消费帮扶总额超过3.2亿元,形成社会各界参与支持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深化镇党委日常管理、选派单位跟踪管理以及县委组织部、县乡村振兴局统筹管理的驻村工作队“三级监管”机制,持续压紧压实驻村干部帮扶责任,推动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发挥更大作用。扎实开展“入户走访听民意、问题排查惠民生、矛盾化解暖民心”行动,提升帮扶成效。建好教材库、师资库、案例库,按照分级分类的原则,对乡村振兴系统干部和新任职、新轮换驻村干部进行不少于3天的业务培训,强化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升乡村振兴一线干部综合素质。

(十)持续抓好示范引领。统筹整合各方面资源支持乡村振兴示范镇(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试点建设,形成领导包抓、部门协调、社会参与、县镇主管、村级主责、农民主体的合力推进格局,切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巩固提升池河镇、熨斗镇等4个示范镇,城关镇丝银坝村、杨柳社区等13个示范村的基础上,着力推进6个市级、6个县级、6个镇级示范村建设和4个五大振兴示范点建设,探索形成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可学习、可借鉴、可持续、可推广的“石泉模式”“石泉经验”。坚持规划引领,立足现有村庄基础,强化村庄科学分类,实行多规合一,科学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不折腾不反复。将村庄规划纳入村级议事协商目录,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政策支持组织保障等方面作用,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带动农民参与乡村建设,建立共商、共建、共管、共享、共评机制。尊重规律,量力而行。顺应乡村发展规律,坚持求好不求快,实行分类有序推进,防止刮风搞运动和贪大求洋、大拆大建、盲目建牌楼廊亭“堆盆景”。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促进资源集约利用,产业循环发展。注重保护传统村落民居,厚植乡村文化底蕴,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乡村风貌。

(十一)持续抓好技术人才支撑。深入实施乡村人才振兴“十大工程”,组织引导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社会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等领域人才到一线服务,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深入实施教育、医疗干部人才帮扶工作,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和“三区”科技人才作用;创新建立“乡村人才超市”,大力推行产业指导员、农技推广员、科技特派员等下沉一线服务模式,补齐乡村专业人才缺口。加强人才“外引内培”,通过就地培养致富带头人200人、高素质农民150人、农村实用人才300人、乡村文化旅游人才20人、电商人才50人;大力发展“归雁经济”,推动“引老乡、回家乡、建故乡”工作走深走实,回引石泉籍在外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成熟产业工人等能人回乡兴业、创业,扶持大众创业500人,返乡创业300人,培育归雁经济实体100户,造就一支新型职业农民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十二)持续抓好基层党建和乡村治理。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情况作为党委(组)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深化拓展三联机制、旗帜领航、示范引领“三大工程”,扎实推进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打造北街社区和老城社区两个“五同”工作机制示范点,创建6个省级、52市级村级党组织标准化示范村,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加快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选育计划,蓄足村干部队伍“活水源头”。成立产业链党建联盟,丰富“头雁工作室”活动载体,建好“红色驿站”。分领域开展“示范课堂”观摩、“擂台比武”活动,推进基层党建整体提升、全域过硬。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五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落实落细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网格化、接诉即办等务实管用的治理方式,融合推进书记民情“三本账”和“321”基层治理模式,深入实施乡村发展行动,加快推进“智慧石泉”“数字政府”建设,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推进农村扫黑除恶常态化。开展农村突出治安问题专项整治。持续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实施农耕文化保护传承,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扎实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国家级试点工作,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新风宣讲、道德评议等新民风建设,进一步提升乡村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保障水平。

四、“六项机制”强保障

(一)高效统一指挥机制。建立“领导小组牵头抓总、巩固衔接办统筹协调、专项工作组推进落实”的推进机制,县巩固衔接领导小组负责牵头抓总,部署推进重大政策、重大行动、重点项目和重要工作,协调解决巩固衔接工作重点难点问题。县巩固衔接办定期收集汇总各专项工作组及各镇、各部门巩固衔接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具体问题,常态化开展“补短强弱化险”,督促落实、协调推进重点工作,对存在的难点问题要及时提交领导小组研究解决。各专项工作组每月召集一次专题会议,分析工作进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制约因素,提出推进或整改意见建议,对发现的风险隐患,要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各镇、各部门定时组织开展自查,及时发现问题,研究对策,协调解决问题,部门和镇不能自行解决的问题,按照“五统一”工作机制,由县巩固衔接领导小组牵头,成立工作专班,按照一个问题一个专班模式,集中开展研判,研究解决措施,推动问题整改落地见效。

(二)抓落实责任机制。全面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要求,县巩固衔接办牵头制定《镇党委书记和相关部门主要领导责任清单》和《各镇和相关部门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实行列单、跟单、清单“三单”管理,以清单制推进各项工作高效落实。联镇县级领导要严格落实“三五三”工作法,带头“解剖麻雀”。各镇和相关部门要履行好主体责任和行业牵头责任,尤其是各镇党委书记、相关部门主要领导要落实第一责任,强化统筹研究,细化工作措施,加强工作指导、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和全面完成。驻村干部要坚持吃住在村,宣传惠民政策、了解社情民意、化解突出矛盾、办理民生实事。

(三)常态化交叉检查机制。县巩固衔接领导小组不定期研究重点工作和阶段性任务,常态化组织开展镇际、部门之间巩固衔接工作交叉检查,紧扣节点查成效、针对问题查原因、围绕责任查执行,并将结果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交叉检查以查问题、找差距、抓整改、促提高为目的,既要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要总结提炼经验做法。对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市县工作安排不力、情节严重且造成不良影响,或工作中出现重大失误的单位和个人按照石泉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六个一律”工作纪律严肃处理。

(四)重点镇村挂牌督办机制。持续深化巩固衔接重点镇村管理机制,鞭策后进,帮助补齐短板,实现各镇巩固衔接工作“齐步走”。将年度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考核)全县排名末位或者巩固衔接单项工作、阶段性重点工作排名靠后的镇(村)以及在中、省考核评估中问题突出,影响全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和年度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结果等七种情形的镇(村)认定为重点管理镇(村),按照《石泉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管理镇和重点管理村认定及挂牌督办办法》实行挂牌督办、限期整改。

(五)比学赶超擂台机制。每季度开展一次“三看三比”观摩推进会,实行一季度一观摩、一季度一点评,一季度一考核,观摩考核结果将直接纳入各镇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常态化开展比学赶超擂台活动,围绕“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建设美好石泉”工作主线,紧扣贯彻落实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市委五届四次全会、县委十六届五次全会精神和党组织在助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产业发展、实事办理等方面的重点工作,以现场演讲的形式晒成绩、讲方法、谈经验、话发展,激发干部团结奋进、争先创优的热情,不断提升业务素质和履职能力,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坚实制度保障。

(六)考核奖惩机制。统筹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评估考核,并作为年度目标责任考核重要内容,将结果作为评价各镇各部门年度目标责任制完成情况的重要依据,作为干部年度考核、评先评优、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评选表彰一批在巩固衔接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对责任不落实、行动不扎实、成效不明显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纪委监委严肃追责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