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院闲窗春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古人这些优美的字句,无不反映了中国人自古以来对美好生活环境的追求。
春节后,熨斗镇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认真履行引领、服务、联系的职能,积极整合资源、创新工作方法,大力推进清除垃圾、铲除积垢、农村改厕、污水治理等一系列整治措施,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不断推向深入,逐步实现村容整洁、灯光明亮,三季有花、四季常绿,乡风文明、邻里和谐,努力让农村的生态环境美起来、农民的生活方式绿起来。
高标准精谋划,创举措求实效
以贯彻落实县委十六届五次全会精神为契机,镇党委、镇政府在学深悟透、融会贯通上下功夫,以“家和、院净、人美”为标准,开展庭院环境治理、生活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品牌活动打造、文明家风培育等行动,促进家居环境改善、文明素质提升,为建设“美好石泉”添砖加瓦。
创新人居环境整治方式举措,依托乡村振兴工作队,发挥广大农村党员、志愿者作用,举办“文明讲堂”,广泛宣传普及卫生清洁、绿色生态、乡风文明等知识;注重因地制宜,组织开展庭院净化、绿化、美化行动,落实分类处理生活垃圾措施,以志愿服务方式走村入户,宣讲环境保护常识,参加垃圾清运;强化示范先行,采取项目带动、督导评比等,着力打造了一批示范村、示范户。
补短板亮底色 村庄由“净”到“美”
让村庄由内而外真正“美”起来,擦亮村庄的“净”底色。近年来,熨斗镇积极实施农村环境清洁工程,持续推进美丽村庄建设,有序展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建设,实现由“净”到“美”。
刘大姐作为一名保洁员,逢人便夸新改造的公厕,“可干净呢,苍蝇蚊子都没了,完全不是过去旱厕又脏又臭的样子,新厕所不仅让游客和群众放心使用,我们打扫起来也方便多了”。为保持环境整洁,熨斗镇实施农村全域清洁工程,围绕路边、河边、田边、村边、屋边“五边”,以“四清一改”为内容,组织党员干部、公益性岗位、志愿者常态化开展清洁活动,切实让农村“净起来”;聚焦道路硬化、街道绿化、垃圾污水处理无害化、能源清洁化、村庄美化、生活健康化,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投入。推进人居环境基础设施提升建设13处,打造示范户920户,完成农村厕所改造63口,新增垃圾箱29个、垃圾桶500个,分类垃圾箱10套,进一步完善“户入桶、村收集、镇转运”体系,先联村荣获“陕西省美丽宜居示范村”称号。
转观念树新风 生活方式悄然改变
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变的不仅仅是村容村貌,村民的生活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一股文明新风悄然潜入千家万户。
厨余垃圾、有害垃圾、电子垃圾……在先联村的分类垃圾箱前,居民陈阿姨熟练地按照投放口的标识,将在家初分好的垃圾分类投放。投放完毕后,陈阿姨领到了一张积分卡,拿着它可以到村爱心超市兑换“小奖品”。坚持整治与保持并重、建设与管理并举,着力在“常”和“长”上做文章。在完善生活垃圾“户入桶、村收集、镇转运”体系的同时,着重强化收运环节精细化管理,配备专业收集转运车辆、合理布局转运站,确保垃圾分类收集处理高质高效。通过人居环境整治一系列举措,引导广大群众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让创造美好生活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