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注意看,挖沟要按照这个标准:距离茶树15公分左右,深度也要保证10-15公分……”2月8日,在石泉县池河镇合心村一组的茶园基地里农业技术人员吴东升正耐心为村民们讲解挖施肥沟的标准。
初春时节,正是春茶管理的黄金节点。连日来,合心村的茶农们正抢抓农时,加紧实施春管,为即将到来的春茶采摘做好准备,茶陇间到处跃动着工人除草的身影。
走进合心村的老茶园基地,放眼望去,茶园绵延起伏,一垄垄茶树苍翠如濯,经过一冬休眠的茶枝开始舒雅吐翠,嫩叶扎满枝头,随风摇曳的新绿令人满生欢喜。
“经过一个冬季的洗礼,土壤已经板结,有的也已长出了青草,所以要及时除草松土,减少水分和养分的消耗,我们全程采用人工除草,不用除草剂,力求我们种出来的茶是干净的、生态的,除草工作还有7天结束,紧接着就是增施有机肥,让茶叶的芽头长得更加饱满,这几天我们一直在组织农户和技术人员到基地进行管理,只有管理好了,收益才会好。”合心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负责人王家军说。
都说“高山云雾出好茶”,合心村地处石泉县池河镇西南方,平均海拔在1千米左右,属于典型的山地地貌。因地势较高、气温偏低,无工业污染,温和湿润的气候和酸性土壤非常适宜茶树生长和优良茶叶品质的形成。早在上世纪70年代合心村就开始种植茶树,至今仍有不少老茶根。合心村出产的富硒茶香气芬芳、馥郁持久,深受大众喜爱。
“我们这些天都在茶园里干活,工资100块钱一天,不出远门打工,既照顾了家里,又能在家门口干活赚钱,感觉还是很不错的。”正在茶园忙着松土的脱贫户张胜期笑呵呵地说。
近年来,池河镇合心村立足资源禀赋优势,将茶叶产业作为富民增收的长效产业,通过“富硒茶基地+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将村道沿线茶园以及撂荒茶园流转到村集体,进行统一社会化服务管理,全面提升茶叶品质,在实现产业收益最大化中确保茶农稳定增收,让一片片绿叶子成为村集体经济增收、村民致富的“金叶子”。眼下,这里茶叶的新芽正茁壮成长,再有四十余天第一茬春茶也将上市,预计今年能够达到3000斤左右的鲜叶,产值力争突破1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