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xzfgzbmsqxnyncj/2022-0003 | 公开日期: | 2022-04-26 10:30 |
来源 | 石泉县农业农村局 | ||
内容概述 | 石泉县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石泉县小蚕共育管理细则》的通知 |
石泉县农业农村局
关于印发《石泉县小蚕共育管理细则》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
现将《石泉县小蚕共育管理细则》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石泉县农业农村局
2022年4月25日
石泉县小蚕共育管理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我县小蚕共育生产经营的管理,提升共育规模和共育品质,实现小蚕共育经营主体和参加共育蚕农双赢,特制定本管理细则。
第二条 小蚕共育经营主体实行申请准入制,经本人申请,村级组织同意、镇农综站入户勘察、县农业农村局审核(县蚕桑发展服务中心审核),各项条件达标后方可纳入小蚕共育经营主体管理。
第三条 小蚕共育经营主体的申报坚持公开、公平、公正,遵循“自愿申报、逐级审核、动态管理”原则。
第二章 申报条件
第四条 小蚕共育经营主体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生产硬件设施达标。要求小蚕共育经营主体具有专用蚕室、专用蚕具、专用桑园和熟练的养蚕技能。
1、单批次共育10张蚕种有1亩以上的小蚕专用桑园。
2、每批次共育50-200张蚕种,有专用小蚕室40-60㎡、储桑室20-40㎡、操作室20㎡、消毒池1个、蚕沙坑6-10㎡,干湿温度计4-6只、电子秤1-2台、切桑机1-2台、每张蚕种有标准蚕盒2个以上,小蚕网4个以上及养蚕配套的专用工具。
(二)小蚕共育技术成熟。每个小蚕共育经营点要有1名从事养蚕五年以上,经县蚕桑技术服务部门培训或获得职业农民合格证书、全市养蚕状元证书的蚕桑技术人员。小蚕共育生产期,每个小蚕共育经营点应有较稳定的1-3名饲育小蚕技术操作人员。
(三)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小蚕共育经营主体除开展小蚕共育外,每年应有不低于30张以上养蚕饲育规模,对当地蚕农具有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遵纪守法,服务意识强,生产生活人居环境良好。
第五条 申请时应提交如下材料:
(一)《商品小蚕共育备案表》(原件一式3份);
(二)小蚕共育室和桑园情况介绍及相关照片(原件1份);
(三)技术能力印证资料。
第三章 主要职责和义务
第六条 小蚕共育收费标准及经费管理。小蚕共育属于技术有偿服务,具体收费标准由共育者、蚕农自行协商确定,服从物价部门管理。根据“自愿互利”原则,共育者收取的费用可用于支付药物、桑叶、水电费、蚕具折旧及租赁费用、工人工资和共育者合理的劳动报酬等。
第七条 小蚕共育经营主体应履行以下职责:
(一)小蚕专业共育必须严格按照《小蚕工厂化饲育技术操作规程》(石泉县蚕桑发展服务中心 编制)执行。
(二)必须确保共育小蚕的数量和质量,按期交付小蚕。如因共育经营主体未按照《小蚕工厂化饲育技术操作规程》操作,导致共育户蚕病爆发及经济损失的,不纳入县级对小蚕共育户的奖补范畴,并按照技术部门的责任鉴定结论承担共育户的经济赔偿。
(三)带动5户以上已脱贫户增收。
(四)为共育蚕农做好无偿技术指导服务。
(五)按县蚕桑技术部门要求建立小蚕共育生产各类档案,配合监督检查。
第八条 小蚕共育经营主体应履行以下义务:
(一)积极宣传中省市县关于蚕桑产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宣传小蚕专业共育的目的、意义和好处,及时向上级反映广大蚕农的意见和建议;
(二)积极配合蚕桑技术推广部门做好蚕桑新技术、新成果示范推广;
(三)配合做好科技示范现场准备。
第九条 小蚕共育的规模,应根据共育者的设备条件、桑园基础、技术力量和管理水平等条件而定。每个技术人员负担小蚕共育以不超过50张为宜。
第四章 监督管理与考核奖补
第十条 小蚕共育经营主体实行“县(技术)指导,镇(责任)主管、村(操作)监管”的管理模式,监督考核按照日常生产技术监管+批次数量考核的方式进行。
第十一条 经审批的小蚕共育经营主体年共育量达到200张以上的,达到考核标准的按50元/张奖补;奖补资金来源为县财政专项配套;奖扶程序严格按照县产业奖扶程序执行。
第十二条 日常生产技术监管实行百分制赋分,每批次考核,年度综合赋分。小蚕共育经营主体要严格按照《石泉县小蚕工厂化饲育技术操作规程》开展小蚕共育,县农业农村局将安排督导组不定期到各小蚕共育经营点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将按《小蚕共育考核赋分清单》进行扣分。
(一)年共育数量达到200张以上,考核赋分达到90分以上的(91-100分),按照50元/张进行奖扶;
(二)年共育数量达到200张以上,考核赋分达到81-90分的,按照30元/张进行奖扶;
(三)年共育数量未达到200张或考核赋分在80分(含)以下的,不予进行奖扶。
(四)连续2年考核赋分在80分(含)以下,将取消其共育主体共育资格。
第十三条 各小蚕共育经营点每次共育批次数量考核,由县蚕桑发展服务中心负责成立验收小组在每批次蚕种发放后十天内到现场进行验收认定,全年共育量以县蚕桑发展服务中心验收结论为准。
第十四条 当县政府新出台产业奖补政策对小蚕共育奖补标准有调整时,以当年度县政府发布的正式文件中明确的奖补标准为准。
第五章 共育责任鉴定
第十五条 当小蚕共育经营点发生规模性蚕病爆发造成共育蚕户群体损失时,由县农业农村局牵头,镇村参与,聘请蚕桑技术专家组成事故鉴定小组到现场对蚕病爆发及损失进行鉴定,确定共育业主应该承担的经济责任。小蚕共育经营点应按照最终鉴定履行好赔偿责任。
第十六条 共育户自共育点领取小蚕后,在返回路途中由于保管运输不当,造成小蚕被太阳直晒、淋雨,接触有毒、有害气体,或因共育户养蚕前消毒不彻底、消毒药品使用不当,或养蚕期间气候异常(高温、连阴雨),蚕体、蚕座不消毒防病等原因造成的蚕病爆发由共育户自行承担损失。
附件一
商品小蚕共育备案表
共育业主 |
|
备案日期 |
|
|
地址 |
|
发售地点 |
|
|
共育规模 |
|
联系电话 |
|
|
生 产 条 件 |
技术员 |
人 |
贮桑室 |
m2 |
共育室 |
m2 |
调桑室 |
m2 |
|
桑园面积 |
亩 |
蚕匾 |
个 |
|
加温设备 |
套 |
温湿度计 |
个 |
|
消毒器械 |
台 |
消毒池 |
个 |
|
蚕沙坑 |
m3 |
其它 |
|
|
申 请 书 |
按照小蚕共育准入要求,我已具有小蚕共育专用蚕室、专用蚕具、专用桑园、专业技术人员,已达到进行商品化小蚕共育的条件,具有年共育小蚕 张的能力,我将严格按照《小蚕工厂化饲育技术操作规程》执行,遵守《石泉县小蚕共育生产经营管理办法》,特申请准予进行小蚕共育。 申请人: 年 月 日 |
|||
村 意 见 |
盖章 年 月 日 |
|||
镇 意 见 |
盖章 年 月 日 |
|||
县业务主管部门意见 |
盖章 年 月 日 |
小蚕工厂化饲育技术操作规程
一、小蚕工厂化饲育的好处
1、小蚕工厂化饲育不仅是稳产高产的基础,也是多批次养蚕成功的保障、是集约化、规模化、商品化养蚕发展的方向。
2、标准饲养环境和规范的饲养技术,确保了小蚕期整体发育匀整、健壮,减少蚕头遗失,提高张产,节省小蚕期人力、物力和时间投入。
3、能帮助解决无设备、无技术、无劳力的“三缺户”蚕农养好小蚕的困难,也能使养蚕量小的蚕农充分利用桑叶,提高经济效益。
4、缩短养蚕周期,实现多批次养蚕,增加全年养蚕总量,使蚕室蚕具能够多次利用,且饲养大蚕户有足够地时间间隔进行回山消毒和蚕前消毒,整体养蚕布局更趋合理。
焦糠3斤/张,小蚕网4个/张,塑料薄膜2块/张,漂白粉0.5斤/张(环境消毒、配备防僵粉),鲜石灰3.6斤(配防僵粉),小蚕防病一号0.5斤/张,蚕筷:1-2双/张,桑叶用量:15-20斤/张。
第一部分 蚕病防控技术
一、养蚕前消毒
扫:将蚕室内外环境及排水沟打扫并保持干净。
洗:将蚕室蚕具及周围环境冲洗干净。
晒:将蚕具在太阳下暴晒。
喷:消特灵或漂白精标准计量喷洒蚕室蚕具内外及周围环境。
熏烟:用熏烟宝或毒消散或硫磺标准计量熏烟。
消毒次数:必须按照消毒标准彻底消毒2-3次以上(三喷一熏)。三喷一熏:第一次用含1%有效氯的漂白粉液对蚕室蚕具及环境进行消毒:第二次用含1%有效氯的漂白精液对蚕室蚕具及环境进行消毒:第三次用含1%有效氯的漂白精液或消特灵液对蚕室蚕具进行消毒:在第三次消毒后蚕室升温至24℃,再用熏烟宝或毒消散或硫磺进行熏烟消毒,密闭24小时。
用药标准、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表1。
二、回山消毒
喷:消特灵或漂白粉(精)标准计量喷洒蚕室蚕具内外及周围环境。用含有效氯1%漂白粉药液喷洒密闭一昼夜后,再扫、洗、喷、熏。
扫:将蚕室内外环境及排水沟打扫并保持干净。
洗:将蚕室蚕具及周围环境冲洗干净。
喷:消特灵或漂白精标准计量喷洒蚕室蚕具内外及周围环境。
熏烟:熏烟宝或毒消散或硫磺标准计量熏烟。
温度:24℃保持一昼夜。 门窗:密闭不漏气。
三、环境消毒
共育点必须有相应共育能力的消毒池及除沙坑。
共育室和储桑室门口消毒池:门口消毒池里铺放新鲜石灰粉或含1%有效氯的漂白粉(漂白精)液,将拖鞋鞋底浸泡入消毒药液(新鲜石灰粉)中,进共育室和储桑室必须换拖鞋,防止外部病原带入;每次扩座、匀座、给桑前都要用含1%有效氯的漂白粉(漂白精)液洗手消毒,换干净衣服后进入蚕室,非工作人员不能入室。
蚕期中环境消毒:每次给桑后用含有效氯1%的漂白精(粉)药液对蚕室、换下的蚕具、贮桑室、公共走廊等进行消毒。
四、蚕期中消毒防病
用具消毒:换下的小蚕网、簿膜等及时洗净用含有效氯1%漂白粉(精)液浸泡30分钟后晒干备用。
蚕体蚕座消毒方法:从收蚁到各龄眠前,每天第一次给桑前用小蚕防病1号进行蚕体蚕座消毒呈薄霜状。晚上给叶前用焦康粉(或三七糠)撒蚕体蚕座。见附表2、附表3。
第二部分 补催青和收蚁
一、领种前准备及摊种
温湿度计校正:以标准水银温度计为标准。将标准水银温度计与蚕室用温湿度计(湿球解除包裹的纱布)悬挂于同一位置,30分钟后观察蚕室用温湿度计与水银温度计的温度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则在蚕室用温湿度计上做出标记。(如:蚕室用温湿度计比水银温度计高1度,则在蚕室用温湿度计上标记-1度;如果蚕室用温湿度计比水银温度计低1度,则在蚕室用温湿度计上标记+1度)
自控温湿度设备的温控探头也必须按照此方法进行校正。
领种:必须配有专用领种工具,如清洁黑布。领种时用准备好的黑布将蚕种包裹遮光,途中严防日晒、雨淋、剧烈振荡和挤压,避免接触有毒物、不良气体和高温,时间在早晨或傍晚进行,蚕种进蚕室后及时摊种,防止挤压发热。
摊种:领种前2小时,将蚕室加温到24℃。蚕种进蚕室后,在红灯光或弱光下将蚕卵慢慢倒入垫有包装纸的蚕箔内,摊种后覆盖一只小蚕网,固定蚕卵。
二、黑暗保护
蚕室遮光保持黑暗;温度渐升至24-25℃、湿度80—85%,保护1-2天(根据见苗蚁程度而定),确保一日孵化率达95%以上。
三、感 光
蚕种进催青室黑暗保护1-2天后,收蚁当天清晨5-6时拉开窗帘、打开日光灯感光,促使孵化齐一,盛孵后3小时(8-9时)为收蚁适期,盛孵后及时加收蚁网,收蚁过程不超过3小时,中午12时前收蚁定座必须结束。
四、收 蚁
收蚁方法:网收法或打落法。
收蚁操作程序:在蚁蚕上再加一只小蚕网——撒小蚕防病1号薄霜状—— 第一次给桑—— 抬网(将给桑后小蚕带网移至另一只垫有包装纸的蚕箔内饲养)—— 定座,收蚁结束。
第三部分 小蚕饲养技术
一、小蚕的生理特点
小蚕对高温多湿抵抗力强,对CO2抵抗力也较强。小蚕生长发育快,对叶质要求高;小蚕移动范围小,且有趋光性和趋密性;小蚕就眠快、眠期短,要做好眠中保护工作。
二、小蚕的饲养标准
1、温湿度标准
收蚁:收蚁前保持24℃,收蚁结束后渐升至27-28℃,湿度干湿差1℃。眠中温度比食桑时低1℃,湿度降低5%。
一龄:27-28℃ 干湿差1℃ (90%)
二龄:26-27℃ 干湿差1.5℃ (85%)
三龄:25-26℃ 干湿差2.5℃ (80%)
菁松*浩月品种用下限温度饲养;两广二号品种用上限温度饲养。
2、选叶标准
收蚁:黄中带绿,2-3位叶,叶面稍有缩皱。
一龄:嫩绿色,3-4位叶,叶形展开。
二龄:绿色渐浓,呈固有形状,4-5叶位。
三龄:浓绿色,三眼叶。
3、试 喂
建立试喂区:为了确保饲养安全,每个共育点必须设2-3个试喂区,每次给桑前,将养蚕户送来的桑叶随机抽取一些切好撒于试喂区,半个小时后观察无异常现象,可大面积给桑。
4、采叶时间:早晚二次,中午光照强不宜采叶。
5、桑叶贮藏:计划好当天用桑量,采桑不宜过多,桑叶贮存时间不超过24小时。将采回的桑叶放于塑料薄膜上抖松,盖上干净的湿布,厚度不超过30cm,防止桑叶发热。如遇阴雨天,将采回的湿叶放在竹笆上或蚕盒或蚕框里悬空贮存,也可用电风扇排湿。
三、小蚕用叶进行全程叶面消毒
小蚕用叶用含有效氯0.3%的漂白精药液(每斤含有效氯60%的漂白精兑水180斤)采取浸泡或喷洒的方式进行叶面消毒,要求每片桑叶正反叶面消到位,保持30分钟湿润后,晾干或电风扇吹干。
四、小蚕半防干育
上盖下不垫薄膜。各龄见眠后不盖薄膜。
五、调 桑
调桑:桑叶的整理和切叶过程叫调桑。整理时拣除不良桑叶,切叶大小以蚕体长的1倍~1.5倍为宜。收蚁和1龄用方块叶,2龄用方块叶、条叶或木梳叶,3龄用鸡爪叶。
六、给 桑
每天早中晚分别给桑1次。每次给桑时,提前30分钟揭掉蚕座上的塑料薄膜。将切好的桑叶均匀撒满在蚕座上;每次给桑量一龄给叶1.5-2层;二龄给叶2-2.5层;三龄给叶2.5-3层。给叶做到一撒、二匀、三补,使所给桑叶厚薄均匀。
七、扩座与匀座
扩座与匀座 :小蚕生长发育迅速,且有趋光性和趋密性,易造成蚕儿分布不均匀,在每龄前2天每次给桑前进行扩座、匀座。
八、除 沙
除沙:除沙是保持蚕座清洁卫生,是减少蚕病传播的重要防病措施之一。
除沙时间:1眠、2眠各起除一次。
除沙方法:先加网给桑,待蚕都爬上网后,将小蚕网抬至垫有干净包装纸的蚕箔内。
九、迟止桑
发现有起蚕时在蚕座上撒细焦糠进行止桑,焦糠要盖住剩余桑叶。眠中不盖塑料薄膜、温度降1℃,湿度降低5%。避免强光、风吹和振动。
十、迟饷食
饷食前做好分箔计划安排。2龄和3龄饷食前加网进行分箔。2龄有100%起蚕、3龄有98%以上起蚕时为饷食适期;饷食前应撒防病一号进行蚕体蚕座消毒;饷食给桑量宜少勿多,叶质适熟偏嫩。
第四部分 小蚕工厂化饲育管理技术
一、小蚕工厂化饲育“三专一远”
专人:有3-6个操作技术熟练的养蚕员。
专室:专供饲养小蚕用蚕室,光线均匀并挂有专用黑色窗帘、升温、保温、保湿性能好。
专具:饲养小蚕专用蚕箔、蚕网、塑料膜、公分秤、箩筛或喷粉器、蚕筷、鸡毛等。
一远:除沙坑远离共育室、蚕室。
二、小蚕工厂化饲育蚕箔编号卡制作与填写
用长约8cm,宽6cm的硬空纸板编写卡号、蚕种名称、正反交、批次及蚕种数量并整齐挂在蚕箔显眼位置,根据不同数量0.5张、1张、2张进行一对一编号,卡号制作数量根据共育蚕种数量及饲养户养蚕量确定。
三、分 蚕
小蚕分发时间 :在3龄起眠除沙后进行第二次给桑后分发小蚕,尽量在早上或者下午进行,严禁中午高温发放小蚕。
分蚕方法:一张蚕种2-4箔。
运输车辆:运输车辆未接触过有毒物质,车辆提前要进行消毒,运输中要遮蔽阳光及避免雨淋湿,要及时送到蚕农的蚕室中。
附表1
蚕室蚕具消毒药物种类及方法
药 剂 |
作用与用途 |
浓度和用量 |
配 法 |
使用方法 |
注意事项 |
|
液
体
药
物
消
毒
剂 |
漂白粉 |
用于蚕室、蚕具和养蚕环境消毒,对蚕的病毒病、真菌病、细菌病、微粒子病的病原体有效。 |
浓度:含有效氯1%。 用量:每100m2用药25kg。 |
把含有效氯25%的漂白粉,每1kg加水24kg,先调成糊状,然后加足水搅匀,加盖静放2h,取澄清液消毒。 |
用喷雾器喷洒均匀周到,保持湿润30分钟。 |
溶液现配现用。消毒前测定漂白粉有效氯含量。不能在日光下或有风处使用。金属、纺织品、纸张等不能接触。注意加盖防止有效氯逸散。蚕具消毒后晒干。 |
消特灵 |
用于蚕室、蚕具和养蚕环境消毒,对家蚕病毒病、细菌病、真菌病及原虫病的病原有效。 |
浓度:含有效氯1% 用量:100m2/药水25kg |
配成含主剂0.3%;辅剂0.04%溶液。 即:1套加水25kg |
均匀喷洒蚕室、蚕具地面、墙面表面。 |
主剂、辅剂分开包装放置阴凉干燥处。溶解顺序不能颠倒,消毒后保湿30min以上,蚕具晒干。 |
|
漂粉精(次氯酸钙) |
用于蚕室、蚕具和养蚕环境消毒,对蚕的病毒病、真菌病、细菌病、微粒子病的病原体有效。 |
浓度:含有效氯1%。 用量:每100m2用药25kg。 |
把含有效氯60%的漂粉精,每1kg加水59kg,先调成糊状,然后加足水搅匀,加盖静放2h,取澄清液消毒。 |
用喷雾器喷洒均匀周到,保持湿润30分钟。 |
溶液现配现用。消毒前测定漂白粉有效氯含量。不能在日光下或有风处使用。金属、纺织品、纸张等不能接触。注意加盖防止有效氯逸散。蚕具消毒后晒干。 |
|
福尔马林石灰浆 |
用于蚕室、蚕具和养蚕环境消毒,对家蚕病毒病、细菌病、真菌病及原虫病的病原体有效。 |
浓度:含甲醛2%与1%的鲜石灰水。 用量:每100m2用药水25kg。 |
市售福尔马林含甲醛36%,每0.5kg加水8.5 kg后加鲜石灰粉1kg。 |
用喷雾器喷洒蚕室地面、墙面、蚕具表面。 |
现配现用。喷药后保持24℃、4h以上,密闭一昼夜,加鲜石灰粉后边搅边用,防止下沉,有强烈刺激性,注意劳动保护,蚕具消毒后晒干。 |
|
优氯净石灰浆 |
用于蚕室、蚕具和养蚕环境消毒,对家蚕病毒病、细菌病、真菌病及原虫病的病原有效。 |
浓度:优氯净1%、石灰0.5%。 用量:每100m2用药水25kg。 |
用新鲜石灰5kg加水2kg化成石灰粉,每50kg水加过筛石灰粉1kg,然后配成含优氯净1%。 |
对蚕室、贮桑室喷洒均匀;蚕具可喷洒或浸渍,边搅边喷。 |
溶液现配现用。防止石灰沉淀,不能用澄清液,石灰粉要新鲜,消毒后保湿30min以上,蚕具消毒后晒干。 |
|
四O二(防僵灵) |
用于蚕室、蚕具和养蚕环境及蚕体消毒,对家蚕僵病、曲霉病等病原有效。 |
浓度:原药加水1500倍。 用量:每100m2用药水25kg。 |
原药0.5kg,加水750kg。 |
喷药均匀,密闭一昼夜,保持潮湿。 |
不能与石灰等碱性物相混;现配现用,防止挥发。次日用石灰浆喷洒,可弥补对病毒性病原体的杀灭力。 |
|
固体药物消毒剂 |
毒 消 散 |
用于蚕室蚕具熏烟消毒,对蚕的各种病原体有效。 |
浓度:原药。 用量:每10m3,用药250g。 |
市售成品药 |
蚕室中放火盆(炉),火力不宜太旺,火上放铁锅(铲),锅上放药化液发烟,保持室温24℃,密闭1昼夜。 |
熏烟时蚕室门窗缝隙要糊严;蚕具架空,潮湿。 |
硫 磺 |
用于蚕室蚕具熏烟消毒,对家蚕真菌病有效。 |
浓度:原药。 用量:每10m3用药0.2kg。 |
市售成品 |
在火盆(炉)上加热溶成液体,投入炭火一块,燃烧发烟。 |
熏烟时糊好蚕室缝隙,补湿后熏烟。防人畜中毒、火灾和腐蚀金属。熏烟30分钟以上。 |
|
物
理
消
毒 |
蒸 汽 |
蚕具用蒸汽消毒,对蚕的各种病原体有效。 |
将水加热煮沸3小时。 |
|
将蚕具放在蒸消灶里蒸。 消毒灶内温度达到100℃,保持40分钟。 |
蚕簸要湿润进灶,整齐竖放,以利蒸气到达上层;灶内温度达不到100℃时,水锅内加福尔马林(按灶体积每m3加8ml)。 |
煮 沸 |
小蚕具用开水煮沸消毒,对蚕的各种病原体有效。 |
蚕筷蛾毛、小蚕网等。 |
|
煮沸后保持15分钟。 |
水淹没消毒物体 |
注:表列中漂白粉等几种药物,也可采用浸渍消毒方法消毒蚕具。
附表2
蚕体蚕座消毒药物及方法
药剂 |
作用与用途 |
浓度和用量 |
配 法 |
使用方法 |
注意事项 |
聚甲醛散(防病一号) |
用于蚕体蚕座消毒,防治家蚕真菌病、兼防治病毒病、微粒子病。 |
1—3龄小蚕用含聚甲醛1.25%;4—5龄大蚕用含聚甲醛2.5%。用量:匀撒一层,呈薄霜状。 |
市售成药 |
1—3龄用小蚕防病1号,4—5龄用大蚕防病1号。各龄起蚕饷食后,蚕期除沙后均可使用。 |
大、小蚕药不能用错。本药不能接触碱性物。改用石灰消毒要间隔。用药后要扎紧袋口。做好防护。用药不能过量。用药当次不能喂水叶。 |
漂白粉 防僵粉 |
用于蚕体蚕座消毒,防治家蚕真菌病、兼防治病毒病、微粒子病。 |
小蚕用含有效氯2%。大蚕用含有效氯3%。 |
用市售含有效氯25%的漂白粉0.5kg,小蚕用加石灰粉5.75kg。 大蚕用加石灰粉3.7kg。 |
蚁蚕和各龄起蚕各用一次。有僵病发生时每天使用一次。均匀撒在蚕座、蚕体上,呈薄霜状。 |
新鲜石灰粉。就眠初期可撒石灰粉,就眠后期不要使用。现配现用,用后扎紧袋口。对线网及金属蚕具有腐蚀性。 |
四O二(防僵灵) |
用于蚕体蚕座消毒,对家蚕僵病、曲霉病有特效。 |
一龄700倍液浸网,二、三龄500倍液浸网,四、五龄2000倍液喷蚕体。 |
市售成品、按稀释倍数加水。 |
药水浸蚕网拧干后在给桑前盖在蚕座上,然后给桑。四、五龄可喷蚕体,各龄起蚕,中除僵病多时用防僵网。 |
现配现用。不能与碱性药物混用;小蚕用药覆盖蚕座;对人皮肤有刺激性。 |
石灰粉 |
用于蚕体蚕座消毒。防治病毒病,兼有干燥蚕座作用 |
撒于蚕座、蚕体呈薄霜状。 |
用5kg生石灰,加水2kg化成石灰粉,过筛后使用。 |
1—龄将石灰粉与细焦糠按3∶7比例混合使用,三龄起每天早上撒一次。发生病毒病时每天早晚各撒一次,用至五龄第三天。 |
新鲜石灰。给桑前撤用。眠初期可撤用,就眠后期不要使用。 |
纤维类熏烟 |
防治僵病 |
1m3用干物15g。 |
用干草、木屑、茅草、柏枝、松叶、艾蒿、稻谷草等。 |
将熏烟材料包紧或喷湿,让其发烟。各龄起蚕一次,有病时每日一次。 |
发烟后关闭门窗30分钟不能起明火,防火灾,给桑前熏烟。 |
附表3
小蚕蚕体蚕座消毒操作处理方法
项 目 龄 期 |
消毒方法与步骤 |
一 龄 |
收蚁后(第二次给桑前)的第1次消毒,用小蚕防病1号与细焦糠按3∶7的比例配成三七糠进行蚁体消毒,盛食期前每天用小蚕防病一号消毒1次,撒药前30分钟揭掉薄膜纸,撒药30分钟后给桑。早晨消毒,眠中不撒药,用焦糖止桑。 |
二 龄 |
饷食第二次给桑前用小蚕防病一号消毒1次。盛食期前每天用小蚕防病一号消毒1次,早晨消毒,撒药前30分钟揭掉薄膜纸,撒药30分钟后给桑。眠中不撒药,用焦糠止桑。 |
三 龄 |
饷食第二次给桑前用小蚕防病1号消毒1次,盛食期前每天用大蚕防病一号或防僵粉消毒1次,撒药30分钟后给桑。蚕期熏烟1次,眠中不撒药,用焦糠或石灰止桑。 |
小蚕工厂化饲育技术操作流程1-1
时期 |
早上 |
中午 |
下午(晚上) |
备注 |
领种前 7-8天 |
将蚕室内外环境及排水沟打扫并保持干净、将蚕室蚕具及周围环境冲洗干净 |
打扫清洗必须彻底无死角 |
||
领种前 6天 |
用含1%有效氯的漂白粉液对蚕室蚕具及周围环境进行消毒。 |
药液配好30分钟后取澄清液使用。注意加盖防止有效氯逸散;消毒无死角;蚕具消毒后晒干。 |
||
领种前 5天 |
含1%有效氯的漂白精液对蚕室蚕具及周围环境进行消毒。 |
药液配好30分钟后使用。注意加盖防止有效氯逸散;消毒无死角;蚕具消毒后晒干。 |
||
领种前 4天 |
含1%有效氯的漂白精液或消特灵液对蚕室蚕具进行消毒:消毒后蚕室升温至24℃,再用熏烟宝或毒消散或硫磺进行熏烟消毒,密闭24小时。 |
熏烟时远离蚕具,防止火灾。 |
||
领种前 3天 |
蚕室保持密闭,周围环境保持干净。 |
熏烟消毒后,密闭24小时。 |
||
领种前 2天 |
蚕室开门窗,排出熏烟宝(毒消散、硫磺)气味;校正干湿温度计及自控温控设备。 |
可开换气扇排气;干湿温度计及温湿度自控设备校正必须准确。 |
||
领种前 1天 |
蚕室和储桑室门口搭建消毒池,将拖鞋鞋底浸泡于消毒药液中;关闭蚕室门窗,周围环境保持干净。 |
蚕室和储桑室门口消毒池中消毒药液必须每天进行更换。 |
||
第一天 (领种) |
将共育室温度升至24℃;早晨用专用黑布领种;及时摊种,防止挤压发热;蚕室遮光黑暗保护。 |
领种时用准备好的黑布将蚕种包裹遮光,途中严防日晒、雨淋、剧烈振荡和挤压,避免接触有毒物、不良气体和高温。 |
||
第 二 天 |
蚕室遮光黑暗保护 |
温度渐升至24-25℃、干湿差1.5℃(湿度85%) |
||
第 三 天 |
提前采好收蚁及当天用叶,用含有效氯0.3%的漂白精药液(每斤含有效氯60%的漂白精兑水180斤)采取浸泡或喷洒的方式进行叶面消毒;清晨5-6时感光,8-9时收蚁(加网-撒小蚕防病一号-抬网-定座);温度渐升至27-28℃,湿度干湿差1℃(湿度90%)。建立试喂区。蚕室内外环境消毒。 |
洗手-切叶-扩座、匀座-洗手-给桑-蚕室内外环境消毒。 |
洗手-切叶-扩座、匀座-撒细焦糠(三七糠)-洗手-给桑-蚕室内外环境消毒。 |
温度27-28℃,湿度干湿差1℃(湿度90%);用叶全程叶面消毒。 |
小蚕工厂化饲育技术操作流程1-2
时期 |
早上 |
中午 |
下午(晚上) |
备注 |
第四天 |
洗手-切叶-扩座、匀座-撒小蚕防病一号-洗手-给桑-蚕室内外环境消毒。 |
洗手-切叶-扩座、匀座-洗手-给桑-蚕室内外环境消毒。 |
洗手-切叶-扩座、匀座-撒细焦糠(三七糠)-洗手-给桑-蚕室内外环境消毒。 |
温度27-28℃,湿度干湿差1℃(湿度90%);用叶全程叶面消毒。 |
第五天 |
洗手-切叶-扩座、匀座-撒小蚕防病一号-洗手-给桑-蚕室内外环境消毒。 |
洗手-切叶-扩座、匀座-洗手-给桑-蚕室内外环境消毒。 |
洗手-切叶-扩座、匀座-撒细焦糠(三七糠)-洗手-给桑-蚕室内外环境消毒。 |
温度27-28℃,湿度干湿差1℃(湿度90%);用叶全程叶面消毒。 |
第六天 |
洗手-切叶-扩座、匀座-撒小蚕防病一号-洗手-给桑-蚕室内外环境消毒。 |
洗手-切叶-扩座、匀座-洗手-给桑-蚕室内外环境消毒。 |
洗手-撒细焦糠止桑(见有起蚕)--蚕室内外环境消毒。 |
见眠时减少给桑量;眠中不盖塑料薄膜、温度降1℃,湿度降低5%。避免强光、风吹和振动。用叶全程叶面消毒。 |
第七天 |
温度26-27℃,湿度干湿差1.5-2℃(湿度85%);避免强光、风吹和振动。 |
洗手-切叶-加网-撒小蚕防病一号-洗手-给桑(饷食)-蚕室内外环境消毒。 |
洗手-切叶-扩座、匀座-撒细焦糠(三七糠)-给桑-抬网除沙(起除)-蚕室内外环境消毒。 |
饷食时给桑量宜少勿多,叶质适熟偏嫩;温度26-27℃,湿度干湿差1.5℃(湿度85%);用叶全程叶面消毒。 |
第八天 |
洗手-切叶-扩座、匀座-撒小蚕防病一号-洗手-给桑-蚕室内外环境消毒。 |
洗手-切叶-扩座、匀座-洗手-给桑-蚕室内外环境消毒。 |
洗手-切叶-扩座、匀座-撒细焦糠(三七糠)-洗手-给桑-蚕室内外环境消毒。 |
温度26-27℃,湿度干湿差1.5℃(湿度85%);用叶全程叶面消毒。 |
第九天 |
洗手-切叶-扩座、匀座-撒小蚕防病一号-洗手-给桑-蚕室内外环境消毒。 |
洗手-切叶-扩座、匀座-洗手-给桑-蚕室内外环境消毒。 |
洗手-撒细焦糠止桑(见有起蚕)--蚕室内外环境消毒。 |
见眠时减少给桑量;眠中不盖塑料薄膜、温度降1℃,湿度降低5%。避免强光、风吹和振动。用叶全程叶面消毒。 |
第十天 |
温度25-26℃,湿度干湿差1.5-2℃(湿度85%);避免强光、风吹和振动。 |
洗手-切叶-加网-撒小蚕防病一号-洗手-给桑(饷食)-蚕室内外环境消毒。 |
洗手-切叶-扩座、匀座-撒细焦糠(三七糠)-给桑-抬网除沙(起除)-蚕室内外环境消毒;下午分发小蚕。 |
温度25-26℃,湿度干湿差2.5℃(湿度80%);用叶全程叶面消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