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石泉县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坚持行政推动和政策配套两手硬、项目建设“硬件”和蚕桑科技“软件”两手抓、一产二产协同和产文旅融合两手推、蚕桑产业发展和联农带农益农两手强,该产业园创建取得七大成效亮点。
一是蚕桑生产装备全面升级。重点推进产业园蚕桑装备升级,围绕标准化小蚕共育点和职业蚕农培育,配建小蚕共育环境智能控制系统14套,配套小蚕共育盒、小蚕共育车、各种蚕桑机具等10000余件;新建标准化蚕室6000㎡;推广快装式移动蚕台500余个。蚕桑现代装备应用大幅提升了农户兴桑养蚕的能力,有效缓解了农村劳动力紧缺和结构老龄化的突出问题,实现了蚕茧基地稳步发展。
二是蚕品种引繁推大获成功。着力推进产业园桑蚕新品种引繁工作,引进蚕品种2对,2022年秋蚕在全县蚕区首次推广“锦绣×潇湘”2万余张,其抗高温、抗病害性能良好,平均张产茧达46公斤,粒茧丝长1024米,解舒率59.54%,解舒丝长601米,蚕茧各项质量指标皆优胜于已推广饲养10年的“两广二号”。“锦绣×潇湘”将成为石泉县2023年夏秋季主推桑蚕品种。
三是产品开发培育稳步推进。梯次推进产业园蚕桑产品开发培育,富硒宝叶三清、桑叶鸡蛋、桑葚膏以及系列“鎏金铜蚕”文创产品相继问世投放市场,桑黄栽培及桑黄产品研发有序推进。“石泉桑蚕茧”获得市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认证,并入选2022年度安康市农业品牌目录。
四是科技创新取得丰硕成果。致力推进产业园科技创新工作,实施的《蚕桑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创新与推广项目》2022年荣获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二等奖。《桑叶茯茶加工技术规程》陕西省地方标准,已在陕西省地方标准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公示,现送审阶段;《富硒桑叶生产技术标准》安康市地方标准立项;制定发布《富硒桑茶》企业标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石泉蚕桑试验示范站获得“省级科技创新平台认定”。
五是蚕桑循环发展试点成功。示范推进产业园蚕桑生态循环发展模式,在池河镇明星村和中池镇东沙河村建立“畜-沼(粪)-桑”循环农业样板,对养殖场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 ,再施入桑园,实现了资源循环、农业生态、产业互补、效益提升的目标。中池镇东沙河村石泉县罗济辰养殖现代农业园区获得2022年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循环农业类)。
六是带农益农机制探索创新。探索推进产业园联农带农益农机制,推行“龙头企业+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蚕农”的订单生产模式,探索“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能人大户”的组织经营模式,首次成功试行“蚕桑养殖保险”机制,把更多的农户镶嵌在蚕桑产业链上。实行项目资产县、镇、村三级合同制和“镇政府监管、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直管、直接受益人动态调整”的运营管理机制,建立“项目固定资产权属归集体+能人大户有偿使用”、“能人大户+劳动务工”、“蚕桑产业大户+流转桑园”等利益联结机制,达到了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和蚕桑能人大户、蚕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协同发展互惠共赢目的。
七是产文旅融合呈现新气象。加快推进产业园蚕桑农旅融合发展,依托产业园池河镇明星村的中国桑品种博览园和果桑采摘体验园,成功举行了“石泉县2022年夏季蚕桑旅游节暨金蚕小镇首届桑果采摘季开园仪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石泉县蚕桑试验示范基地获批“科普教育基地”,池河金蚕小镇蚕桑农旅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正式被命名为第四批“陕西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中省市融媒体、报社、网站记者,县外参观学习团,高校、中小学生,四方游客共计超过20万余人次,云集产业园核心区池河.中国金蚕小镇及“沧海桑田.乡村明星”桑旅融合国家3A景区采访报道、考察产业、社会实践和观光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