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开会,光是干部在上面念政策,我们都没有参与感,现在好了,开院坝会大家有商有量,许多烦心事都得到了解决。”饶峰集镇社区群众说道。
社会治理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农村。今年以来,饶峰镇坚持党建引领,立足镇域实情,深入推进“院坝会”工作机制,将联系群众的大舞台搭到了家门口,进一步宣讲政策、共谋发展、调解矛盾、培树典型,有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构建起乡村治理新格局,营造了心齐气顺、文明和谐的社会新风尚。
“院坝会”以小方言讲清大政策。镇成立由包村领导任总队长,镇属各站办所和驻镇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镇级理论政策宣传“村村行”总队;各村(社区)成立以党支部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长任分队长,驻村工作队员、法律顾问和法律明白人为成员的村级法律政策宣传小分队,定期到辖区内村、组、农户召开院坝会。镇村干部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三农”政策、乡村振兴政策、创新创业信息、平安建设知识、安全生产常识等群众关心的热点话题分解成“小菜单”,用例子讲政策,用事实讲道理,以地方话、百姓话,把“大政策”讲成“小故事”,通过干部主讲、群众提问,进一步加深群众对政策的熟悉程度。
“干部讲得清,我们听得懂、用得上,跟着政策走,日子更红火。”饶峰镇的“院坝会”切实把党的主张和好政策宣传到农家“最后一米”,提高了群众知晓率,融洽了干群关系,激发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院坝会”以小点子助力大发展。“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饶峰镇结合各村(社区)实际,以“院坝会”为阵地广泛听民声、汇民智、集民力,将院坝会作为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举措,通过院坝议事会组织、引导、激励群众主动参与镇村公共事务,有效破解“政府干、群众看”的治理难题。群众围绕疫情防控、粮食生产、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等方面建言献策。突出不拘形式、不限内容、不择场地、不定时间,在农户院坝、田间地头,通过开展“拉家常、提问式、问答式、讨论式”等形式,鼓励基层党员、村民群众讨论产业发展、乡村振兴、乡风治理等村级发展“小点子”。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程序,全面梳理基层党员群众意见建议,对意见建议及时甄别,提交镇党委会议研判审议,制定解决方案,真正发挥群众“智囊团”作用,提升群众参与镇村建设发展工作的积极性。
“院坝会”以小网格促进大和谐。饶峰镇将“院坝会”作为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重要抓手,将全镇3986户11390人合理划分成13个总网格、46个一级网格、138个二级网格,综合研判出放心户2808户、关心户782户、连心户396户,落实“全员包全户”工作机制,村村组建一支“服务先锋”队伍,建立健全“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宣讲员、记录员、调解员、引导员作用,通过“院坝会”收集需求、落实服务、找准解决问题的办法,全面宣传法律政策,记录民情民生,调处矛盾纠纷,实现“人到格中去、事在网中办、服务全覆盖”,构建以党组织为堡垒,党员带头、能人带动、乡贤助力、群众参与,构建起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以“院坝会”推动基层自治助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自从推行‘院坝会’我们能够将有矛盾纠纷的当事人组织起来面对面讲诉、背对背评理,坐下来商量,过去‘家庭纠纷不愿讲,邻里纠纷不好讲,矛盾升级不敢讲’的难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镇社治办干部说道。
“院坝会”以小人物彰显大文明。饶峰镇依托“院坝会”开展道德讲堂,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通过评议“红黑榜”、“善行义举榜”等先进典型、点赞先进模范,引导群众评选、“好婆婆”“好媳妇”,培育良好家风、创建示范家庭,促进社会新风、弘扬传统美德,厚植淳朴民风、注重家庭教育,塑造优良民风,激发广大群众勤劳致富的内生动力和内在活力,带头践行村规民约、家规家训,踊跃参与基层治理,形成讲道德、遵道德、守道德、见贤思齐的良好村风民风。促进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和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新变化,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培树饶峰文明新风。
“善为治者,贵在求民之稳,达民之情”,“院坝会”的召开,架起了饶峰镇干群沟通的桥梁,通过零距离、面对面解决问题需求等方式与群众互动,共商议题、共解难题、共谋发展、共同出力让基层治理美起来,饶峰镇的民风“蓝”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