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自己的屋前屋后种些小菜,平时家里吃菜不愁,每逢赶集,我会拿着去街上卖,一年下来,能增加两三万的收入,院子里种些瓜果蔬菜,也变漂亮了。我们年纪大了,还能自己挣些钱,不给孩子添负担,多好!”红花坪村村民王族琴骄傲地说道,像王族琴这样发展庭院经济的村民在红花坪村还有很多。
近年来,迎丰镇以“农业提质增效、农民致富增收”为总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小庭院为载体,以家庭为单元,按照“小规模、大群体、小成本、大思路”的发展模式,积极鼓励引导群众根据家庭人口数量、种植技能情况、庭院面积和布局等实际情况,宜商则商、宜农则农、宜种则种。坚持因“院”制宜、自主发展、指导先行,让房前屋后的方寸之地成为增收宝地。将发展庭院经济作为实现农户家庭收入增长的有效发力点,把小庭院变成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协同发展,不但给群众提供了惬意的空间,优化了村居环境,而且增加了村民的收入,真正把庭院经济、边角经济转化成了美丽经济,实现了经济和环境的双收益。
庭院经济的发展改变了村民传统农业发展种植模式,延伸了农业产业链,让农民无农闲,鼓起了群众“钱袋子”。下一步,迎丰镇还将积极探寻“农业+旅游+文化”的农旅融合新模式,通过拓展观光、体验、采摘等项目,提升经济效益,形成“以农促旅、以旅兴农”发展新局面,为乡村振兴增添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