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全省巩固衔接“百日督帮”工作开展以来,县人社局高度重视,主动扛牢牵头责任,压实镇级主体责任,按照创业就业“六强化”工作机制,深入镇村督帮指导,发现问题补齐短板,有力地推进了劳动力高质量就业、促进大众创业、民营经济发展,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做出了积极贡献。
强化组织保障,夯实工作责任、扎实细致做好当前稳就业工作。石泉县人社局高度重视稳就业工作,成立稳就业工作专班,把稳就业放在“六稳”的首位,明确细化稳就业专班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局主要领导将稳就业工作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亲自督办,同时明确3名科级领导分片包抓,安排11个督导组驻镇督导,县镇村整体联动,充分发挥驻村帮扶“四支队伍”力量。包抓责任人具体负责创业就业以及乡村振兴各项工作的推进落实,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靶向指导,通过下发问题清单、整改清单,督促各镇各有关部门把稳就业工作做实做细,确保就业形势稳定。坚决抓实抓细稳岗就业工作、做大做强“归雁经济”及创业工作、统筹落实招商引资和新兴产业链、严格规范公益性岗位考核管理、及时跟踪更新就业信息、稳步提升就业技能培训成效、做好苏陕劳务协作转移就业工作、落实好搬迁后扶就业帮扶等措施,让企业和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强化政策衔接,巩固就业脱贫、促进乡村振兴。围绕巩固衔接稳岗就业工作预期目标和“四个不低于”工作底线,印发了《乡村振兴公益性岗位和购买劳务服务岗位开发管理办法》《稳岗就业工作方案》《脱贫攻坚过渡期就业帮扶实施细则》等具体稳岗就业衔接补贴政策,强化政策激励、创新措施推动县内外就业有序分流。依托新社区工厂、园区企业、创业孵化园区、就业帮扶基地等平台载体,不断完善县内就近就业体系,引导返乡就业创业。延期安置乡村振兴公益性岗位和购买劳务服务岗位1669人。
强化人岗对接,确保企业用工、重点人群就业。充分发挥县镇村三级就业社保服务体系和“321”社会治理网格员作用,将用工招聘服务延伸到村和有就业需求的劳动力家中。常态化通过政府网站和各类微信公众号及手机短信按需发布企业招工信息,通过“线上线下”方式扩大招工宣传,对接重点群体稳岗就业。截至目前,通过线上线下组织招聘活动69场次,通过网站和微信群等平台滚动推送用工岗位信息1.6万余个,全县脱贫人口和监测帮扶人口务工18463人,苏陕劳务协作495人,为企业招工和劳动者求职搭建高效信息共享平台,保障了重点群体充分就业。
强化龙头引领,促进大众创业、民营经济发展。大力发展“归雁经济”,运用资金补贴、担保贷款、房租水电补贴、税收减免等方式,持续推动创业孵化带动就业作用,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对孵化基地进行项目补贴。目前,我县累计成功创建2个省级、5个市级创业孵化基地、2个市级返乡创业示范园区。基地累计孵化创业实体800余家,带动就业3000余人。全县创业者总量达9850人,其中返乡创业3820个(含脱贫劳动力创业260人)。
强化两厂建设,壮大线束产业、促进就近就业。大力发展“园区总部+新社区工厂+家庭工坊”产业模式,围绕电子线束产业链招商,扩大就业容量,创造就业岗位。把待遇好、用工好、经营好、管理好“四好”新社区工厂重点培育扶持,目前全县基本形成县有总部企业、镇有新社区工厂、规模型社区有家庭工坊的电子线束产业链,群众转移就业有了新途径,实现壮大产业、带动就业“双赢”格局。我县已培育劳动密集型总部企业1家,即康达电子厂,累计建成新社区工厂40家,累计吸纳就业1866人,其中脱贫人口268人,为脱贫劳动力就近就业拓宽就业渠道。
强化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能力、推进高质量就业。围绕我县六大产业链发展,以县职教中心为培训主阵地、民办培训机构为补充,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实施“一户一技一项目”工程,科学设置培训专业,开展订单、定向、定岗式培养。截至目前,已组织就业创业培训2192人次,其中脱贫劳动力参训1040人次,培训后就业率逐步提升,增强了培训对象的就业竞争力。
下一步,县人社局将持续聚焦“百日督帮”行动,进一步查找工作薄弱环节、发现问题不足、补齐工作短板、提升工作质量,持续巩固衔接稳岗就业工作成果和促进群众增收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