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县农业农村局集成推广水稻优质新品种、硬地机育秧、机械整地、机械规范栽插、机械统防统治、机械收获及秸秆还田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全面推进我县优质水稻产业提质增效、绿色生态发展,助力我县粮食丰产丰收。
开展新技术集成示范。一是引进推广新品种。重点推广宜香2115、瑞优2117、泰优808优质高产新品种,并开展了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为来年示范推广提供参考依据。二是积极推广硬地育秧。利用空闲的水泥场地、晒场、空置路面等硬地资源代替传统秧田,并利用可长期持续使用的硬质秧盘,培育出符合机插要求的壮秧。三是全面采用配方施肥。按照增施有机肥、控氮降磷增钾补微的原则,调优肥料配方,合理使用底肥与追肥相结合,降低肥料投入成本,提高肥效。
创新推广模式。一是培育农机合作组织,组建中池镇东沙河村加胜农机合作社、龙舟专业合作社,配套各类农业机械设备30余台(套),专业技术服务人员8名。依托农机合作社,大力实施水稻育秧、整地、插秧、植保、收获、烘干等生产全程机械化托管服务,为水稻全程机械化推广应用提高机械及技术支持。二是订单收购。构建“企业+村集体股份经济组织+农户+技术”的优质水稻产业发展体系,依托陕西珍稻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实行订单生产、品牌营销,以高于市场价每公斤至少0.2元保底收购,提高水稻种植效益。
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抓好病虫监测工作,及时发布病虫害预警,在水稻病虫害高发的关键时期,及时组织机防服务队开展统防统治,为保障粮食安全及丰产丰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今年开展无人机防治5000余亩,有效地节约劳动力、减少了农业成本。
强化技术培训。积极组织技术干部、外聘技术人员、农村产业发展指导员,依托“科技110”服务热线平台,开展水稻育插秧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培训30余场次、培训18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8000余份。
截至目前,在中池镇东沙河、城镇社区、筷子铺、池河镇良田、迎丰梧桐寺等18个村建立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5000亩。在今年高温少雨不利气候条件下,水稻仍获高产,亩增产60公斤以上,亩增收节支300余元,同时依托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托管生产,有效破解了耕地撂荒的问题,促进了粮食丰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