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石泉要闻> 各镇快讯>正文详情

熨斗镇:初心不改 始终都是群众的贴心人

时间:2022-09-17 14:43作者:方晶源自:熨斗镇

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让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涌现出众多让人热泪盈眶、交口称赞的先进人物和动人故事。让我们一起深入基层,共同来了解这样一位“牛人”老邓的故事。

老邓,本名邓召顺,中共党员,现年58岁,是一位在基层工作、奋斗、奉献了30多年的老共产党员。从镇上的文书到纪委副书记、再到现在的镇社治办主任兼任驻村工作队队员,可以说镇村方方面面的工作他都有从事过,从风华正茂的青年到即将退休的老者,几十年岁月流转,从未改变的是他对工作的热忱和责任。

他是不畏得失、为民服务的“孺子牛”。不论是综治维稳、矛盾纠纷调解工作,还是乡村振兴驻村工作,他始终都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求真务实、善作善成,以自觉的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

驻村工作千头万绪,风里来雨里去是家常便饭,农村群众居住分散,每逢夏季降雨总让人放心不下,不管白天黑夜,邓召顺总会提前入户叮嘱群众要提高警惕,细心查看房前屋后的排水情况,雨后他会马不停蹄地开展道路巡查、清理坠石、设置警戒线等,在已过知天命的年龄依然像年轻时候一样奋战在一线。

作为一名综治干部,邓召顺被称为“熨斗百事通”,30年来的风风雨雨他总能信手拈来、如数家珍。

对社情民意的无比熟悉,是做好综治工作巨大的优势,在日常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中,他总是以最大的耐心、最慎重的态度对当事人进行劝导。农村的土地林权、边界等纠纷较多,由于在多个岗位上历练过,邓召顺对这些问题的历史演变一清二楚,总能迅速还原事实,组织开展好化解工作;家庭矛盾是棘手的难题,具有隐蔽性、长期性、反复性的特点,无论烈日酷暑、寒冬腊月,只要群众反映到他那里,邓召顺总会第一时间到当事人家中走访,不厌其烦地以长者的身份进行开导劝解,时间长了当事人都觉得不好意思。

“邓文书”是部分老年群众对邓召顺的另一个称呼,文书是他年轻时的岗位,认真的态度、负责任的精神、办实事的作为让群众记了几十年。邓召顺家在集镇,每逢赶集,总有几个老年人会到邓召顺家中坐一会儿,喝口水、聊聊家常,回忆当年的点点滴滴,在30多年的工作中邓召顺把真心、关爱、热情奉献给人民群众。

他是学无止境、推进创新的“拓荒牛”。熟练使用电脑等办公设备,是一名干部的必备技能,作为年过五旬的“老干部”,面对办公需要,邓召顺没有选择躺平求人,而是转身投入自学当中。

坚持查阅书籍、向年轻人请教,将操作方法手写贴在显示器边上、压在键盘下,通过自己摸索实践,从最初的一根手指捅键盘到现在打字双手齐飞,办公软件熟练运用程度完全不输年轻干部,其中的辛苦只有他自己知道,他认真学习、虚心求教的态度和精神,令身边的同志无不佩服。

基层社会治理是一个宏大的课题,为做好“321”基层治理模式的贯彻落实 ,作为镇社会治理办公室主任的邓召顺,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和思考,主动担当作为,在完成驻村工作的同时,积极思考总结,牵头起草了《综治中心网格员管理办法》,得到上级部门肯定,并全面推广应用。为推动“321”基层治理模式落地生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是埋头实干、带头奉献的“老黄牛”。虽然临近退休,但邓召顺从未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秉持“在岗一分钟,敬业60秒”的精神,主动“充电补钙”,参与各类政策和重要文件、讲话精神学习,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工作能力水平。

在驻村工作中,邓召顺把“让老百姓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村入户是工作常态,每到一个新的岗位,他总是不遗余力地进行学习和实践。虽生于斯长于斯,但没有半点经验主义的痕迹,他走访群众拉家常,总是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记录群众反映的新情况、新问题。

日常工作中,大家都争着抢着和他一起干,因为他总是毫无保留地向大家传授各种工作方法、经验以及更加深刻的人生道理,帮助大家提高和进步。

“老邓”勤勤恳恳、无私奉献,用辛劳和汗水换来群众的认可和满意,用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作为一名即将退休的基层干部,没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那样的豪情壮志,有的只是踏实认真、无私奉献的朴实无华。初心不改,他那“不畏得失、为民服务,开拓进取、奋勇向前,带头实干”的精神,不正是每一位奋战在乡村振兴工作一线的同志应该学习的榜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