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小区符合改造标准么?什么时候能纳入改造?”近年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已然成为群众口中的民生热词。如何在“急难愁盼”中聚合民心,在“城市更新”中改善民生,也成为了县物管所一直思索的问题。
改造前问需于民,把居民的意愿“融”进来。
“您是否同意小区改造?如果进行改造了,有哪些方面的需求和建议?”为了充分了解居民所思所想,县物管所成立6个民调小组,分批次深入当年计划改造的老旧小区开展走访调研,从消除安全隐患、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景观环境、整新建筑楼体等方面让居民“按需点单”。
“房子年代久了,屋顶漏水的情况非常严重,希望在改造的时候予以解决。”“小区里能供老人和小孩玩乐的地方太少了,希望通过改造增配一些休闲健身器材”……对于群众反馈的意见建议,县物管所坚持以群众愿景为导向,活用功能加法及要素减法,将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适老化改造、公共区域防水治理及管网铺设等相关设施完善提升列入改造必选内容。对小区改造前现状进行一次现场“体检”,根据小区实际情况对改造设计进行不断调整完善,补足设施短板,强化功能提升。
改造中问计于民,使改造的成效“显”出来。
“老旧小区改造不同于一般的建设工程,是在群众眼皮子底下开展的民生工程,要加强与居民的沟通衔接,在群众的监督下把改造标准提起来,让改造成效显出来。”在定期召开的老旧小区改造专班会议上,县物业管理与房产交易所所长阮婕反复强调。老旧小区改造涉及的居民多,改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意见建议也就更多,楼栋主体施工时居民进出安全怎么保障,地下管网改造时居民日常生活怎么维护,居民反馈意见建议时第一时间怎么衔接处理,都是时时刻刻需要注意的问题。
“我们小区以前没有监控室,提出申请之后立刻就给我们落实了,我们非常满意。”肉联厂小区业委会负责人高先生高兴地说道。为了确保能及时听取、解决居民群众的意见建议,我单位强化督促指导,要求施工方在改造中坚持全程公开透明,专门设置建筑材料展示台、施工工艺展示区、材料资料展示区进行改造要件公开晾晒,并组织小区居民代表参与已建小区实地交流观摩,设立民情簿、意见箱、举报电话等监督热线,24小时受理群众咨询投诉,力促建成群众“放心工程”。
改造后还权于民,让小区的群众“动”起来。
小区改造好了,该由谁来管,怎么管?为了做好老旧小区改造的“后半篇文章”,我单位在前期入户的同时对小区自治管理情况进行了全面摸底,结合小区管理现状,探索推行了“物管企业+自治管理+社区管理”物业管理模式,鼓励条件成熟的小区引入专业物业服务企业进行管理,指导基础较好、相对集中的小区单独成立业委会,规模较小、集中连片的小区“拆墙并院”组建业委会,暂不具备条件的组织推选楼院长,让多年的老旧小区“重获新生”。将改造后的公用设施设备向小区自治管理组织进行移交,达到“改造一区、治理一片、幸福一方”的目标。
“多亏了老旧小区改造,我们小区现在灯亮了,路平了,屋顶防水、地下排水问题也都解决了。”对于小区改造的成效,作为缫丝厂小区几十年老住户的梁阿姨表示十分满意。老旧小区改造不仅解决了居民急、盼、难、愁的问题,也让居民在参与改造中提升凝聚力,让居民幸福感原地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