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河镇:坚持“四抓四强”以文化振兴助推乡村振兴

时间:2022-07-27 10:06作者:徐闯刚源自:喜河镇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牵引力量,更是保证乡村振兴成色和质量的根本支撑。今年以来,喜河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坚实基础,坚持“四抓四强”,持续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丰富乡村文化生活,以文化振兴助推乡村振兴。

抓宣讲强思想。坚持把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作为首要任务,灵活运用多种方式,持续拓展宣讲途径,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办好农民夜校。整合现有村级活动阵地、授课人才等资源,19所农民夜校将理论宣讲与群众关注的重点热点相结合,坚持上接“天线”下接“地气”,采取专家讲理论、领导讲政策、能人讲技术、模范讲故事等方式,累计宣讲220余场次,组织群众3000余人次,推进理论宣讲全覆盖。用好宣传媒介。把乡村大喇叭、电子屏、宣传墙和“魅力喜河”公众号等作为重要宣传媒介,常态化推送党中央和省市县重要会议精神、最新政策理论、党史故事及疫情防控、防汛防滑安全知识等,不断丰富内容供给,满足群众学理论的多样化需求。抓好“先进”宣讲。建立“先进典型数据库”,综合运用院坝会、乡村大喇叭等载体,宣传宣讲各级各类先进典型事迹110余场次,并邀请身边“先进”亲自宣讲,真正实现“文明乡风进农家”,进一步唱响时代主旋律,提振乡村精气神。

抓活动强实效。坚持实践育人、以文化人,持续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不断丰富乡村文化体育活动,培养群众文化自信,激发乡村活力,凝聚发展合力。抓实志愿服务。紧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基层社会治理、防汛防滑、安全生产、全域旅游及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20支志愿服务队共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30余次,有力助推各项中心工作稳步高效推进。扎实文明创建。广泛开展文明村、文明家庭创建,持续提升巩固“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水平,目前1个市级文明村、17个县级文明村(社区)创建成果得到持续巩固,剩下1个村已经申报,创建成功后文明村占比将达100%。丰富文化活动。大力整合文化惠民资源,结合法治宣传、文化下乡、节日庆典等,组织镇文化服务队伍与村(社区)结对演出,实行“送”文化与“种”相结合,引导群众走进舞台中央,举办各类文化惠民活动20余次,公益放映电影104场,开展各类趣味体育赛事活动20余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抓新风强引领。坚持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更新群众精神风貌,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规范“四会”运行。不断充实“四会”组织,完善管理制度,持续发挥善行义举榜、红黑榜作用,各村(社区)坚持每季度规范开展1次道德评议,并将评选结果与“爱心超市”积分挂钩,18个“爱心超市”积分兑换物品4500余件,进一步激发群众参与热情,有力推动“诚孝俭勤和”文明新风在喜河镇落地生根。大力移风易俗。充分发挥“一约四会”自治机制作用,大力整治“五股歪风”,积极倡导移风易俗。今年以来,全镇57起红白事从缓从简办理,有效杜绝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行为,逐步形成“红白喜丧、勤俭节约,孝老敬老、厚养薄葬”的文明新风。强化典型引领。大力开展先进典型评选活动,组织农户全面参与“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上半年共评选“好媳妇”“好婆婆”“致富标兵”“平安卫士”等先进典型100余名,评选“十星级”文明户360户,营造了干部群众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抓管理强保障。坚持以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基础,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健全管理机制,培育文化能人,实现建管用同步,为持续丰富乡村精神文化生活提供有力保障。健全文化设施。按照“活动有阵地、服务零距离”思路,及时调整完善镇级实践站和19个村级实践所组织机构,规范管理1个基层文化服务中心、19个村级服务点、15个文化广场、10个“乡村大舞台”、5个村(社区)配备电子显示屏和19个农家书屋等活动场所,并联系安康学校捐赠一批体育用品,镇村(社区)文化体育设施不断完善,全方位保障群众文化需求。强化规范管理。持续完善各类管理制度,每村(社区)配备1名工作人员,做到体育文化设施及使用管理有制度、有专人、有台账,确保持续发挥作用。加强队伍建设。成立19个乡村文化理事会,培育19支乡村文艺队,建立乡村文化能人台账,目前在册文化能人95名,同时每村选聘1名乡村社会体育指导员,有效保障各类文体活动常态化开展。

下半年,该镇将以“办好一场集体升学礼、筹办一次农民丰收节、深化一批文明村创建、探索一项志愿服务项目、培树一批先进典型”为抓手,持续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文化建设积极性,让群众最大程度参与、最大程度受益,真正为实施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道德支撑和文化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