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林业局:石泉实施“林长+”助推乡村振兴建设

时间:2022-07-14 13:02作者:陈娟源自:县林业局

石泉北依秦岭、南枕巴山,地处秦巴腹地、汉水之滨,森林覆盖率达78.8%,林业用地面积186万亩,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81.8%。乡村要振兴,用好生态优势至关重要,近年来,石泉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以“林长制”工作为抓手,不断在“林”字上精准发力,在“长”字上靶向施策,探索推行“林长+”模式,逐步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之路,打造了一张“秦巴水乡、石泉十美”的靓丽名片,良好的生态已成为了石泉乡村振兴建设的重要支撑。

林长+项目建设,展现增“绿”新颜值。

“这路旁真美,开了几个小时车,看到这如画一般的风景,旅途的疲惫感瞬间就消失了。”来自西安的王女士站在饶峰镇新华村的国道旁,看着错落有致的松柏树、桂花树和开得正艳的格桑花、硫磺菊说道。

这是今年实施完成的城关镇六号桥到两河镇艾心村316国道绿化提升项目,石泉县林业局结合原有道路景观环境,因地制宜设计绿化方案,在城关镇、饶峰镇、两河镇道路沿线15个村共计栽植桂花树、樱花树、玉兰树、景观竹等11万余株,播撒花种及草籽6万余平方米,为群众营造了一个整洁、优美、舒适的居住和出行环境。

林长制工作推行以来,石泉共设立1278名三级林长和165名森林警长,以“当好一方林长、守护一方生态、美化一方环境、造福一方百姓”为目标,持续加强乡村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通过一系列项目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县30个村开展“富美乡村”建设,在农民收入增加和村容环境变美上做足文章,突出各村特色和田园风光,栽种一批葡萄、猕猴桃、枇杷等果树和红叶石楠、金森女贞等绿化树种,同时与三化一片林、千村千处、村庄绿化建设充分融合,逐步实现了村民房前屋后能见一个水冲厕所、见一片花草绿植、见一片经济果园和不见垃圾污水、不见乱堆乱放、不见禽畜乱跑的“三见三不见”目标,“富美乡村”朝着“村美、业兴、家富、人和”的生态宜居美丽新乡村迈进。

林长+山林经济,打造致“富”新引擎。

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途径,石泉致力于守护生态安全与美化生态环境的同时,积极发展林业产业,激活了乡村振兴“一江春水”。

在城关镇珍珠河村,上千亩的退耕地上迎来了黄桃和蜂糖李的丰收,刚刚开幕的“相约珍珠·瓜果飘香”乡村旅游采摘节吸引了大批的游客。“都是打电话订货的,这一箱黄桃40元,净重5斤,清早才从园子里摘回来的。”家住该村的王善英熟练地将称好重量的桃子整整齐齐地装入礼盒箱中,“蜂糖李价格也好,30元一斤,今天已经发了十几箱快递走了。”话语间藏不住的欢喜,眼下看来,家里5亩果园今年至少能增收3万多元。

近年来,石泉依托退耕还林、生态修复等工程,各级林长发挥“领头羊”作用,带动发展了15万余亩的特色经济林,建成了一批核桃园、枇杷园、桃园、李子园、茶园等。同时,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林业家庭农场的模式,充分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林芋、林药、林禽、林蜂等林下经济,林下种植15.05万亩,林下养殖300余万只,全县山林经济综合产值达25.36亿元,有序推动林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了山上产业兴旺、林下致富路宽的发展新格局。

林长+生态旅游,尽享醉“美”新石泉。

石泉因境内山、水、洞、峡、滩、瀑等自然景观奇特,素有“陕西小江南”之称,为着力提升林业综合效益,充分释放林长制的“生态红利”,石泉积极探索“林业+生态旅游”新模式,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康养、休闲度假、农家民宿客栈等生态绿色循环经济产业链。

2022“秦岭艺术节·夏至石泉”活动让大家都记住了城关镇“草池湾”这个美丽的地方,有干净的村落,有碧绿的草地,有云雾缭绕的山林,更有缓缓飞过的朱鹮,为田园留下一抹粉红的色彩。石泉坚持念好“宣、准、巡、禁、情”五字诀,在全县范围内划定7个朱鹮保护区,并落实护林员的巡护职责,成立了一支朱鹮保护工作志愿服务队,切实当好朱鹮保护卫士,美丽吉祥的朱鹮已成为彰显石泉优美生态的重要标识。

结合地理条件和历史文化特征,石泉先后建成燕翔洞省级地质公园、汉江莲花古渡国家湿地公园和鬼谷岭国家森林公园等旅游景点,逐步实现了“林区变景区、农房变客房、产品变商品、青山变金山”的历史性转变,走出了一条生态旅游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之路,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