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名称 石泉县池河镇人民政府关于池河镇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索引号 zzfsqxchz/2022-0001 公开目录: 信息公开
公开责任部门 石泉县池河镇人民政府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成文日期: 2021年10月30日
有效性 有效 公开日期: 2021-10-30 20:34
内容概述 池河镇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石泉县池河镇人民政府关于池河镇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10月29日在池河镇第二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池河镇人民政府镇长 段昌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池河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脱贫攻坚、扫黑除恶、抗击新冠和金蚕小镇建设等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大战大考,镇人民政府在县委、县政府以及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带领全镇人民顽强拼搏、克难奋进,顺利完成了镇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确立的各项目标任务,谱写了池河改革发展新篇章。

五年来,我们坚持稳打稳扎,顺利完成脱贫攻坚。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责任、最大民生工程和最大发展机遇,突出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镇共选派156名干部奋战一线,累计投入各类资金5563万元,1999户5995名群众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住进了搬迁安置社区,228户549名群众通过危房改造保障了安全住房,564户2126名群众通过产业帮扶实现了长效增收,873名群众通过技能培训走向了工作岗位,2902名学生通过教育扶贫顺利完成学业,1140名群众通过社区工厂吸纳、公益性岗位保障稳定就业,693户1038名群众纳入了兜底保障,3953名群众享受医疗救助帮扶,590人享受残疾补贴,有效促进5个村稳定退出、1422户3857人高质量脱贫,如期兑现了“不让一个父老乡亲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队”的庄严承诺。市级脱贫攻坚考核五年四优,2年获评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先进集体,合心村党支部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五年来,我们坚持脚踏实地,发展质效有效提升。发展综合实力位居中省前列,被列为全国第二批农业产业强镇创建镇、全省35个重点示范镇,纳入全省15个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经济指标大幅提升,农业生产总值从2.89亿元增长到3.22亿元、年均增长7.7%,工业总产值从22.6亿元增长到39.3亿元、年均增长14.8%,累计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14亿元、是“十二五”的8.8倍,招商引进项目44个、完成总投资20.46亿元,新增限上企业11户、规上企业10户,新发展法人企业98户。池河工业园区纳入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园区水电路气讯基础设施以及标准化厂房一期工程,入园落地企业3户。主导产业规模发展,全镇桑园面积扩增到1.3万亩,年均发种1.7万张,年出栏生猪2.5万头、牛2300头、鸡20万羽,培育蚕桑产业园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5家、家庭农场71户、农业法人企业32家、规模化农产品种养基地4个,年发展订单蔬菜7000余亩,建成香脆李、火龙果、中药材等种植园区6个,培育了顺风香李、柏安黑猪、良田大米等一批特色产品。

五年来,我们坚持镇域统筹,发展条件全面优化。镇村面貌加快改善,初步构建起以中心集镇、安置社区、川道村落为主体的镇村居住体系。集镇规模逐步壮大,完成建设投资25.18亿元,实施重点建设项目99个,建成3个移民搬迁安置社区,集镇建成区面积由1.2平方公里扩大到2.8平方公里,完成老街东段风貌改造,建成滨河大道、金蚕大道、桑栖旅游环线以及跨池河大桥6座,进一步拉大了集镇骨架;实施了经开区供水、五爱水厂改造、合心水厂扩能,集镇缺水问题得到解决;实施“气化池河”建设,建成天然气池河供气站,铺设主管网8公里,集镇综合功能明显增强。农村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完成15个村(社区)委会标准化建设,新建成水泥路130公里、新改建饮水工程26处,完成新兴、力建、谭家湾、明星、五爱片区亮化,安装统一标识路灯2000余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大力优化人居环境,深入落实河湖长制,推进“八清一改一绿化”,建成污水处理厂1个、污水处理站4个、配备垃圾收集转运系统,实现了污水、垃圾集中处理,镇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池河镇被纳入国家卫生镇,创建省级卫生村7个、市级卫生村6个、健康村庄(社区)7个,“三宜”池河建设已现雏形。

五年来,我们坚持奋力拼搏,乡村旅游取得突破。把乡村旅游建设作为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抢抓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主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主旨演讲契机,以金蚕小镇建设力推旅游突破,池河镇跻身全省旅游特色名镇。按照金蚕小镇“一带一路三核七区”规划布局,聚力推进“一心三区”建设,已建成明星醉美桑海3A景区、五爱荷塘民宿区、谭家湾文化遗址公园前导区等景区景点,打造了荷塘月色、天空之境、山地摩托、桑海漂流等一批网红项目,培育开发了富硒蚕桑宴、休闲旅居、研学旅游、山地运动、团建体验、篝火夜市、亲子农耕等业态,累计接待游客超过100万人,为填补全县全域旅游东线市场空白做出了积极贡献。深化文旅融合建设,精心打造“鎏金铜蚕”文化名片。按照文创孵化“六个一”工程规划,组建了鎏金铜蚕文化研究院,建成了金蚕之乡展览馆、文创产品展销中心,开发了一系列鎏金铜蚕文创产品,成功举办两届鎏金铜蚕国际文化研讨会,旅游动态先后两次被中央电视台报道,实施了金蚕小镇标识建设,推出了六首“金蚕之恋”主题曲,《鎏金铜蚕》《蚕织天下》两首歌曲成功进驻KTV歌库,编印了《鎏金铜蚕》文化专刊,进一步对外展示了池河形象。

五年来,我们坚持民生为本,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累计投入资金1.7亿元支持民生建设,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720元、较2016年净增4270元。始终把创业就业放在首位,打造创业孵化基地1个、妇女创业就业基地1个、发展企业及个体工商户360户、社区工厂6个、开发就业岗位900余个,引导转移就业6780人,通过引导就业、扶持创业、发展产业,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全力保障教育事业发展,实施了中小学扩改建,建成省级标准化示范幼儿园1个,大力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坚守控辍保学底线,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保障。建设标准化卫生室,推行“家庭医生签约”和“上门问诊”服务。建立健全“三留守”关爱服务体系,社区工厂吸纳留守人员就业、“儿童之家”照顾留守儿童,家庭工坊促进留守妇女增收、共享餐厅解决留守老人就餐之难等工作模式被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报道。始终把平安稳定作为基本民生保障,大力推进平安池河建设。规范建设1个镇级、15个村(社区)级综治中心,以书记民情“三本账”为统揽,推行“三共六制”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建立联系服务群众2365工作机制,连续几年无重大安全事故、刑事案件、群体事件发生,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先后被评为全市综治平安建设示范镇、平安建设示范镇、‘十个没有’平安家庭示范镇,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明显增强。

五年来,我们坚持守正创新,多项改革顺利完成。深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抢抓全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契机,共争取161项县级管理事项权限下放,104项服务事项全部纳入镇村两级便民服务窗口,代办服务事项与市县无缝对接,便民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抢抓安康市基层改革创新观察点建设契机,大力推行农村综合改革创新,建成13个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实现了集体经济全覆盖,带动村民通过土地入股、房产入股、资金入股、产业入股增收,明星村被作为陕南片区“三变改革”壮大集体经济典型在全省交流发言。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服务发展“135”模式创新,大力推进智慧社区建设,西苑社区荣获全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省级妇女儿童之家示范点、全市创业示范社区、全市“五美庭院”示范社区等11项市级以上荣誉。统筹开展各类试点示范,明星村被评为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全省美丽宜居示范村,目前正在进行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公示,五爱村也被评选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和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

五年来,我们坚持自我完善,政府建设全面加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四史”宣传教育,通过以学促干、学用相长,政府工作水平不断提升。带头倡导苦干实干作风,坚持埋头苦干,保持工作定力,一步一个脚印,一张蓝图绘到底。建立政务督查工作机制,落实重点工作“五个一”包抓、“三单”推进、“三线”督办、“三定”明责、“三措”问效“53333”工作机制,行政效能明显提升。自觉接受人大法治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人大代表意见建议、政协提案办理满意率100%。持续深化审计监督和党风廉政建设,服务型政府、法治型政府、廉洁型政府建设取得实效。

各位代表,奋斗充满艰辛,成绩来之不易。过去五年的成绩,得益于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镇人大主席团及各位代表的有效监督和鼎力支持,得益于政府一班人的开拓奋进,更得益于全镇上下同心同向、顽强拼搏。在此,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以及全镇广大干群和关心支持池河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

各位代表,五年的实践启示我们,推动池河高质量发展,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根本遵循,始终与党保持高度一致,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决策部署,广泛凝聚全镇上下共同意志,才能确保池河各项事业沿着正确方向稳步推进。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民生至上,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广大群众。要始终坚持发展为要。将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深刻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不断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要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在不折不扣落实上级部署的同时,更要把池河放在全国全省全市大局中谋划,以改革开放激发创新活力,为高质量发展积能蓄势。要始终坚持真抓实干。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紧盯目标任务,接续奋斗,勇往直前,以攻城拔寨之势,同心同力推动各项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演变,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经济恢复态势仍然不够稳固,我镇发展也还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一是财力保障不足,发展后劲吃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难,二三产业融合不够,缺乏有竞争力的拳头产品,产业综合效益低下;二是开放意识不强,思想不够解放,新发展理念尚未形成,市场吸引力不足,缺乏强劲主体带动;三是少数干部干事创业劲头不足,还存在不想为、不敢为、不善为现象。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进一步理清思路、找准症结,采取更加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我们坚信,有县委、县政府、镇党委的坚强领导,有人大监督支持,有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排除万难,在新的征程上取得更骄人的成绩!

二、今后五年的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

今后五年是我们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池河抢抓发展机遇、实现重大突破的关键五年。从发展机遇看,国家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汉江生态经济带、西部大开发,支持革命老区发展、京津水源地等重大战略,将带来多重发展机遇;省委、省政府对陕南绿色循环发展的定位,将催生更多政策、项目、资金等要素向石泉汇聚;市委、市政府“三区一基地一枢纽”战略定位、“一核、两心、两带、多点”新型城镇化格局,以及打造富硒产业、旅游康养、新型材料三大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都将石泉作为重要增长极;石泉县第十六次党代会“一核引领、四区联动”布局确定建设东部蚕桑文化体验区、金蚕小镇农旅融合示范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镇,这都是我们面临的重大发展机遇,只要我们勠力同心、合力作为,定会在新时期续写池河发展新篇章!

今后五年的发展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石泉县第十六次党代会、池河镇第十七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全县“35553”战略部署,以金蚕小镇建设发展为抓手,着力实施池河乡村振兴“12345”战略:以创建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镇为“第一目标”,提升产镇融合、文旅融合“两大融合”水平,推进国家旅游特色名镇、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国家特色小镇“三大创建”,打造明星、五爱乡村振兴示范村、力建、合一集体经济示范村“四大示范”,狠抓产业培育“一十百千万”、项目建设“提质增效”、社会治理“暖心惠民”、招商引资“归雁还巢”、改革创新“亮点培育”等“五大工程”,不断推进“三产融合”“三生同步”“三位一体”发展新模式。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全镇经济稳步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7%以上,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7%以上,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8%以上,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建成全国乡村振兴示范镇、全国特色小镇。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扩大有效投资稳定经济增长。坚持以高质量项目推进高质量发展,以项目论高下,巩固提升池河县域经济“排头兵”地位。一是创新项目策划。以高质量项目建设为引领,围绕做强省级经开区池河园区、做优特色旅游、做特农业产业,精心策划包装一批重大骨干项目,积极向上争取,加大招商力度,培育带动主体,确保项目储备充足,力促项目落地建成。二是强化环境保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落实领导包抓“五个一”责任机制,强化项目审批、用地、用水、用电、用气及外围环境保障,切实做好“落地手续代办、建设环境协调、投产持续帮扶”服务工作,全程“领办”“代办”,及时兑现政府承诺,依法维护市场主体权益。三是狠抓项目建设。铆足全力抓好县《“十四五”规划》计划实施的兰汉十高铁石泉段(同步在池河建设石泉高铁站)项目、316国道过境线、金蚕小镇大环线、池河火车站连接经开区综合交通枢纽等项目;抓好池河中下游灌区续建及节水改造、青山沟水库、双营至新兴段防洪工程、池河洪河重点山洪沟治理等水利项目;抓好池河蚕桑生物科技产业园、石泉蚕桑研究所、池河工业园商贸物流园等项目;抓好“气化”池河、“5G”池河、“智慧”池河等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二)强化动态帮扶巩固脱贫成果。坚决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确保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是加强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扎实推进政策、责任、工作三落实,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对标脱贫成果后评估和省市年度绩效考核,抓好产业发展、稳岗就业、长效机制落实、扶贫项目资产管理等重点工作,让脱贫成果更加稳固。二是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巩固移民搬迁安置社区星级创建成果,围绕“公共服务全覆盖、管理服务大提升、社区治理更有效”工作要求,着力补齐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提高搬迁群众生活品质,聚焦“三业”需求、强化“三支撑”保障,助力搬迁群众增收,深化社区“135”管理机制,提升社区治理水平,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逐步能致富”。三是全力推进乡村振兴。以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镇为契机,启动产业振兴“一十百千万”工程,加快建设金蚕小镇农旅融合示范区,打造经开区产镇融合示范园、明星农旅体验园、五爱休闲康养园、力建药材种植园、合一山林经济园、柏安黑猪品种园、顺风新棉香李采摘园、谭家湾农业观光园、良田大米产业园、双营蔬菜种植园十大园区,带动发展一百个家庭农场(合作社)、一千名乡贤能人、一万名致富能手,培育不同类型的乡村振兴和壮大集体经济示范村,以示范带动全面振兴。

(三)推进三产融合提升发展质量。以金蚕小镇建设为抓手,稳一产、强二产、兴三产,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推进农业提质增效。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一镇一业一龙头、一村一品一园区”部署,聚力实施“优桑、稳畜、兴菜、扩特”工程,组建桑、畜、菜三大产业发展推进专班,构建“政府+龙头+基地+合作社+产业大户+金融+保险”的产业发展组织体系。推动蚕桑产业延链补链,建成省级蚕桑现代农业产业园,着力形成以蚕桑为龙头的“一镇一业”产业格局。力促畜牧产业稳产扩容,按照“防风险、提产能、保供给、优生态、创品牌”的思路,扶持培育龙头企业和养殖大户,推进畜禽养殖业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助力蔬菜产业定量保供,因地制宜发展订单蔬菜。年养蚕发种稳定在1.8万张、出栏生猪2.5万头、牛羊1万头、鸡20万羽以上、种植蔬菜7000亩以上,持续巩固顺风香李、柏安黑猪、良田大米、明星土鸡等名优产品品质。二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坚持“鎏金铜蚕·丝路之源”定位,“蚕桑特色产业+休闲康养旅游”产业导向,重点打造金蚕小镇休闲度假区。以创建明星醉美桑海AAAA景区为目标,加快明星省级农旅融合示范园建设,持续拓展业态开发,打造全省知名蚕桑研学基地和休闲康养基地;建成鎏金铜蚕文化孵化中心、荷塘月色二期、池河滨水休闲步道,启动温泉康养区、谭家湾文化遗址公园建设。持续开展金蚕文化研究,办强鎏金铜蚕文化研究院,办好夏季蚕桑文化节、鎏金铜蚕国际文化研讨会,进一步扩大金蚕小镇知名度。三是培育壮大园区经济。配合县经开区管委会,完成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池河园区污水处理厂、标准化厂房建设,多方引导企业入园,积极培育富硒食品、蚕桑丝绸、新兴产业集群。大力开展“走出去、引进来”双招双引活动,广泛开展全民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活动,坚持“瞄准、舍得”原则,舍得优势资源、精准对接客商,围绕富硒食品开发、蚕桑丝绸加工、高新技术产业、康养生态旅游再引进一批项目。大力发展“归雁”经济,加强与外出创业成功人士的亲情联络和友情联谊,鼓励在外游子“人员回归、资金回流、企业回迁”,积极回乡投资兴业。

(四)统筹城乡建设优化人居环境。按照山水共生、人文互动、镇村融合发展理念,坚持高水平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着力建设特色小镇、美丽乡村。一是优化镇村体系布局。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及重点村建设规划。推进池河园区与集镇“园镇一体”融合发展,农村与社区“村社一体”联合发展,着力构建以集镇为轴心、园区为支撑、中心院落为节点的镇村发展空间格局。加快完善集镇基础设施,完成路网改造、污水管网铺设、集镇生活垃圾中转站建设。推进产镇融合,建设返乡创业孵化园,加快发展集镇经济,推进兴业聚人,着力把池河打造成高质量发展示范镇。二是狠抓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以“短期变样、长期变美”为目标,压茬推进“八清一改一绿化”,实施生活垃圾治理、厕所革命、污水治理等行动,实现村庄由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转变。坚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实施新兴——良田环境美化工程,优先打造明星、五爱、新兴3个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全面推进“五美乡村”建设。三是激发乡村发展活力。落实好农村集体产权、农村土地确权和宅基地制度改革等政策要求,盘活农村资源要素,提高综合利用效益,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源头活水。持续深化“能人兴村”战略,大力培育高素质农民和新时代职业农民,加快发展乡贤经济,吸引人才回乡、资金进村,不断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五)优化服务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扎实办好民生实事,以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是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继续增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想方设法补齐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民生领域的薄弱短板。健全医疗救治体系,建强医师团队,加强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突能力,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严防输入风险,确保群众生命健康。建成池河幼儿园、完成育才路改造,强化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确保教育质量持续提升。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支持池河自乐社等文化社团常态开展文艺活动,广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全面提升群众文明素养。二是全力落实民生政策。始终把创业就业放在突出位置,搭建创业就业平台,助力创业就业增收,抓好返乡人群、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搬迁群众、征迁群众等重点群体就业,强化“零就业家庭”托底帮扶。扶持手工作坊、家庭经营、传统技艺等小而新产业,着力创造更多灵活就业机会。加大危房户、无房户救助,积极争取保障房建设项目,支持自住型和改善型住房消费,不断提升安全住房水平。三是持续强化兜底保障。加快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行“互联网+社保”,既要重视绝大多数,推动医疗、养老等基本社会保障全覆盖,更要关注低保五保、重病残疾、三留守人员等重点群体、特殊群体,公开公平落实农村低保五保政策,积极申请社会福利和慈善项目,精准帮扶弱势群体,把兜底保障做得更牢更实。

(六)提高治理效能共建平安池河。持续深化平安池河创建,统筹安全与发展,为人民群众创造安全和谐的发展环境。一是守牢安全生产底线。强化道路交通、建筑工程、工矿企业、社区消防等领域安全监管,做好防汛防滑、森林防火、松材线虫病、非洲猪瘟等防控,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坚决防范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二是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深入推进“321”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实现“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并举。落实书记民情“三本账”工作机制,畅通民意收集渠道,及时有效化解信访积案和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完善村(社区)自治机制,有效发挥“一约四会”作用,提高群众的自治能力。三是筑牢公共安全屏障。持续强化社会治安防控,全面提升人防、物防、技防水平,多维度完善社会防控体系。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打整治违法犯罪行为。加大风险隐患排查和预防机制建设,全面加强防灾减灾与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打铁还需自身硬!面对新一阶段的艰巨任务,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加速推进自身建设,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一)坚持实干为先,提升工作效能。把真抓实干作为重要政治品质,把干事创业作为最大政治责任,健全正向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地为担当者担当、对负责者负责,大力倡导苦干实干巧干工作作风,层层分解目标任务、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形成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和“钉钉子”的精神完成好各项既定任务。

(二)坚持依法行政,提升治理能力。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完善行政决策程序和政府议事规则,真正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从严约束行政行为,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自觉接受监督,强化审计、统计监督。高度重视社会舆情,及时回应群众关切,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

(三)坚持人民至上,提升服务水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尊重民意、汇集民智、凝聚民力、改善民生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温度,当好人民勤务员,下大力气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做到民有所呼、必有所应,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取信于民。

(四)坚持廉洁从政,树立良好形象。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严格遵守《准则》《条例》,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之以恒纠“四风”、转作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加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监管,严查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使镇村干部心存敬畏、手握戒尺,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同心同向聚合力、苦干实干勇担当,为推动池河高质量发展而不懈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1.八清一改一绿化:八清:清理生活垃圾、清理村内塘沟、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清理室内外卫生、清理乱堆放乱搭建、清理废弃房屋和残垣断壁、清理河道卫生、清理国道、村道路沿线卫生;一改: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不良习惯;一绿化:加快村庄绿化进程。

2.一带一路三核七区:一带:以316国道及池河为景观带,贯穿小镇东西,是池河产业空间、旅游空间、滨水空间、生态空间的重要展示廊道;一路:金蚕小镇旅游陆上大环线,串联各功能分区,展示小镇整体形象风貌的核心道路;三核:以鎏金铜蚕为文化核心,塑造小镇文化之魂。以荷塘为景观核心,创造集特色产业、观光旅游、休闲康养为一体的陕南水乡。以沧海桑田为产业核心,塑造三生融合的特色农业体验区,为小镇产业升级奠定坚实的原材料基础;七区:农科孵育区、生物科技区、休闲康养区、文化溯源区、农业体验区、集镇商业区、小镇客厅区七大功能板块形成点线面格局清晰的特色小镇空间结构体系。

3.一心三区:以集镇为中心,带动明星桑旅融合区、五爱康养度假区、谭家湾文化溯源区融合发展。

4.服务群众2365工作机制:夯实镇、村两级书记主体责任,开展县、镇、村三级力量全覆盖结对包联,构建“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无盲区”的六级网格,围绕“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收集社情民意、矛盾纠纷化解、引导产业发展、开展代办服务”五大重点工作开展包联服务。

5.“三变”改革:即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

6.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服务发展“135”模式:1即镇村一体化;3即设施配套、组织管理、服务体系“三完善”,产业、创业、就业“三支撑”,财产、公共、民主“三权益”;5即三业全员化、管理智能化、办事便捷化、邻里亲情化、权益保障公平化“五化”。

7.三区一基地一枢纽:三区:汉江生态经济带绿色发展先行区、全国富硒产业发展聚集区、中东部地区产业转移重要承载区。一基地:全国生态康养旅居体验基地。一枢纽:秦巴区域交通商贸物流枢纽

8.一核、两心、两带、多点:一核:以中心城市为核心,推动瀛湖生态旅游区、恒口示范区(试验区)融入中心城市发展;两心:推进汉阴、旬阳市域副中心城市建设;两带:月河川道城镇带,统筹中心城市—恒口—汉阴—石泉协同发展,建设城乡统筹示范区、新型工业聚集区、绿色发展引领区。汉江生态城镇带,以汉滨、石泉、旬阳为核心,汉阴、紫阳、岚皋、白河为节点,辐射带动其他区域,打造三产融合发展的汉江生态城镇带;多点:以其他县城、重点镇、县域工业集中区、现代农业园区和旅游景区为节点,打造县域经济增长极。

9.一核引领、四区联动:发挥县城核心引领作用,协同推进东部蚕桑文化体验区、西部休闲农业示范区、南部汉江生态旅游区、北部森林康养聚集区。

10.“35553”战略:坚持建设全国践行“两山”论示范县、全国文化旅游强县、西北康养宜居名县“三县”定位;奋力实现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形象好、社会安“五大目标”;全面提升绿色化、集约化、协同化、融合化、数字化“五化”水平;突出好项目、好产业、好平台、好环境、好生活“五好”重点;强化创新驱动、开放带动、党建推动“三动”保障。

11.项目管理“五个一”机制:实行一个项目一名包抓领导、一个资金专账、一套技术保障、一个考核措施、一个工作团队,分解任务、夯实责任、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强力推进项目建设。

12.“一十百千万”工程:建设一个金蚕小镇农旅融合示范区,打造经开区产镇融合示范园、明星农旅体验园、五爱休闲康养园、力建药材种植园、合一山林经济园、柏安黑猪品种园、顺风新棉香李采摘园、谭家湾农业观光园、良田大米产业园、双营蔬菜种植园十大园区,培育一百个家庭农场(合作社)、一千名乡贤能人、一万名致富能手。

13.一约四会: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

14.一网一门一次: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企业和群众办事力争“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15.四个不摘: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和摘帽不摘监管。

16.书记民情三本账:县、部门、镇、村(社区)各级书记分别建立“群众意见建议”“群众利益诉求”和“群众投诉举报”三本民情账,按照“件件都要办、件件有结果、件件要满意”的要求跟进办理落实并及时答复,使“听民声、纳民意,受民诉、解民忧,正风气、夯根基”走上制度化、常态化。

17.三共六制:推进平台共建、形成事务共治、实现成果共享;以宣传教育机制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治安防控机制营造安居乐业环境,以法律服务机制加快实现县域治理法治化,以矛盾纠纷调处机制构建协商治理新平台,以民生保障机制不断提高群众福祉,以村(居)民自治机制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

18.五美乡村:美丽生态、美丽环境、美丽经济、美丽形象、美好生活五美乡村。

19.“321”基层社会治理模式:3即以党员联系群众、人大代表联系选民、中心户长联系村民为纽带;2即以管理网格化、服务精细化为途径,1即以建立一个高效治理平台为支撑。

20.《准则》:《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

21.《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22.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