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障粮食生产,实现粮食播种面积稳中有增、提质增效,中池镇紧紧围绕“可耕地面积”这个基础,依托能人大户、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两类主体,不断做大做强,为粮食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根本保障。
强化部署,紧扣“出发点”。镇党委、镇政府召开专门会议,将粮食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传达到了每一名镇村干部。在县下达任务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按照“山上桑、田里秧、水中鱼”的总体思路,明确了各村种植种类、品种和具体任务面积,并逐村细化了工作措施。通过周密的部署,镇村干部找准了自己的出发点和着力点,粮食生产呈现出了有序化、区域化、集约化的良好局面。
强化宣传动员,找准“切入点”。镇村干部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以一次性种粮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大豆玉米复合种植奖补、扩种大豆奖补四种与农户切身相关的政策为重点,提高在家农户种地、种好粮的行动自觉。同时,县镇村三级产业技术指导员通过召开培训会和到地块实地培训的方式,指导好农户科学种地,为下一步丰产丰收奠定基础。
强化引领示范,抓住“结合点”。结合部分农户外出务工,土地无人耕种或家中缺乏劳动力无力耕种等情况。鼓励和引导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进行流转,实行集体规模化种植,做到应耕尽耕、应种尽种。全镇共有8个经营主体共流转无人耕种或无力耕种的土地720亩,实现玉米大豆套种110亩,大豆种植610亩,新开垦水田30亩,引导农户新种植水田100亩。
强化纪律约束,紧盯“关键点”。镇纪委将此项工作作为政治监督内容,常态化跟踪督查工作成效,坚持将督促检查、跟踪问效作为推进粮食生产工作的有力抓手,不定期对各村(社区)工作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实时通报存在的问题,全力推动粮食生产工作落实落细。
据悉,该镇已完成玉米大豆套种2253.27亩,落实水稻种植面积1306亩,已栽种940亩,落实红薯种植3400亩,已栽种2100亩,落实大豆种植面积2700.6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