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和画面正常,你们可以按照既定流程,开展党小组活动了。”这是茨林村党支部书记张义超正利用“数字党建”平台,组织指导该村党小组开展活动时的场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加速演进,信息技术已成为当代最具潜力的生产力,不断丰富和改变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在这一时代背景下,熨斗镇党委紧紧把握数字乡村发展新机遇,在茨林村党支部率先设立“数字党建”示范点,探索运用信息化技术,推动数字+党建加速融合。
紧扣学习重点,当好“信息员”。利用数字化手段,村党支部书记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党中央的最新决策部署、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省市县镇近期重要活动、学习重点和重要内容编辑成短信,通过“数字党建”平台推送给每一位党员,让党员们“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
突出组织建设,当好“讲解员”。利用“数字党建”平台,将支部组织管理、党务工作、党员学习、党员管理等通过大屏幕在村党群服务中心进行展示,党员和村民实时了解相关情况,进一步提升了党组织建设的透明度,倒逼组织管理更加规范有序。
围绕三留守,当好“监护员”。熨斗镇是劳务输出大镇,农村“三留守”情况仍然突出,运用“数字化乡镇”平台,对“三留守”对象开展常态化监护,了解身体、精神状况和生活实际需求,做到实时发现、实时登记、实时协调,切实提高“三留守”人群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该平台在做好“三留守”的监护照顾问题、安置保障好群众生产生活的同时,也解决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更加有利于经济社会和谐稳定,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基本保障。
聚焦年老党员,当好“播音员”。农村年老党员多,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不会操作手机、电脑,导致网络支部、党员微信群等党建服务信息程序的利用率不高,加之现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减少人员流动,导致一些年老党员、行动不便的党员学习了解党和国家的最新政策有堵点。利用“数字党建”,支部可以通过“数字化乡镇”平台,用语音直接对话到户到人,将党和国家大事、社会民生时事、县内县外要事、村内村外乐事,以简单简洁、通俗易懂的语音,通过语音播报方式,进一步畅通“堵点”。
紧盯流动党员,当好“联络员”。村党支部利用“数字化乡镇”平台,做好与在外流动党员的沟通联系,流动党员有困难需要帮助时,可以随时连线支部与村“两委”直接对话;同时支部可以利用“数字化乡镇”平台召开流动党员线上会议,关心流动党员在外近况,宣传惠民政策,掌握流动党员思想动态。通过“数字党建”充分发挥“数字化乡镇”平台的党建功能,解决了村一级党组织信息无法可视化、扁平化管理、党内党外活动形式单一等问题,打破地理空间限制,进一步优化提升支部服务水平的同时,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促使党组织各项工作规范运行和党员作用发挥,为党内组织生活开展提供了新方式、新路径,不断激发基层党组织生机与活力,切实提升党建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