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GK-2021-0000 发布日期: 2021-01-28 13:20
来源 石泉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
内容概述 脱贫攻坚任务已全面完成,2021年要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县决策部署,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致贫,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保持脱贫攻坚政策总体稳定,多措并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奋力实现石泉高质量发展。

石泉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关于印发《石泉县2021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镇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现将《石泉县2021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工作落实。

石泉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

2021年1月28日


石泉县2021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要点

脱贫攻坚任务已全面完成,2021年要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县决策部署,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致贫,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保持脱贫攻坚政策总体稳定,多措并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奋力实现石泉高质量发展。

一、健全防止返贫监测预警和常态化帮扶机制,防止产生新的绝对贫困。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预警和帮扶机制,重点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开展常态化监测预警,对因其他原因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户加强监测。通过农户申报、镇村走访核查、社会监督发现、行业部门重点监测、省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预警筛查等途径,快速发现上报返贫致贫风险,确定监测对象。县级统筹资源,行业部门跟进,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及帮扶干部等具体落实,将监测对象及时纳入帮扶政策范围,制定针对性帮扶措施,对有劳动能力且具备产业就业条件的监测对象通过产业、就业进行扶持,确保其稳定增收;对丧失劳动能力户给予综合保障;对因病、因残、因灾导致有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进行临时救助,确保不出现返贫和新的贫困人口。

二、持续做好重点镇村重点人群帮扶,确保在乡村振兴中不掉队。持续加大对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任务的镇村帮扶支持力度,保持结对包联不变,财政投入不减,帮扶措施不断;加强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管护工作,持续解决教育、医疗、科技、管理等人才不足问题,不断提升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积极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已脱贫村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提升。加强对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筛查,对特困供养人员、低保对象残疾人、重慢病患者等刚性支出较大特殊重点人群实行重点监测,及时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确保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三、推进扶贫产业提质增效,实现持续健康发展。把扶贫产业全面融入特色主导产业,不断增强产业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推进产业布局结构优化升级,立足县域资源禀赋和地域特点,制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方案,促进“一县一业”“一村一品”,推动区域产业特色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着力增强产业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实施科技助力产业发展工程,积极推动职业农民培育,鼓励农村居民接受职业教育,提升产业发展能力。支持扶持带动效果好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实施产业振兴“五十百千万”(培育五大龙头企业、十大乡村旅游示范区、百个集体经济强村、千户家庭农场、万名农村能人)计划,打造一批示范镇示范村,发挥好联结市场和农户的“纽带”作用,建好用好利益联结机制,形成“石泉模式”。持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规模化发展特色主导产业,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做好农村土地流转,扩大村集体经济发展规模,制定农村能人、返乡创业人员等参与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激励政策,解决人才不足问题。做好自然灾害、动植物疫病、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市场风险分析预测和防御工作,加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覆盖面,不断提高产业抗风险能力。

四、持续加强就业服务保障,实现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巩固拓展多元化就业工作格局,不断健全就业长效机制,拓宽就业渠道,实施创业“三百三千”工程,抓好农民工、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搬迁群众等重点群体就业,加大就业困难人员的托底帮扶力度,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推广“总部企业+社区工厂+家庭作坊”模式,布局和新建一批社区工厂、家庭作坊,让群众就近就地就业。聚力打造秦巴风情园“精品一条街”、汉水明珠“创业示范一条街”,加快推动网络零售、移动出行、线上教育培训、互联网医疗和在线娱乐等行业发展,着力创造更多灵活就业机会。合理开发设置公益岗位和购买劳务服务岗位,建立稳定的政策资金保障机制,切实发挥好托底安置作用。结合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进一步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继续扩大“石泉月嫂”劳务品牌的影响力,着力提升以家政、康养、旅游等服务业为主的各类从业人员技能水平,针对性制定培训计划、实施培训项目,实现就业意愿、就业技能与就业岗位精准对接。健全就业、创业、培训“三位一体”工作机制,最终实现就业有岗位、创业能成功、培训有提升。

五、扎实开展后续扶持,实现搬迁群众乐业安居。统筹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布局,补齐安置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弱项,提升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安置点与城镇一体化建设发展。提升搬迁社区治理水平,强化智能服务管理,充分发挥安置地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加快办理不动产权证,切实维护搬迁群众合法权益,形成党建引领、多方参与、务实管用、治理有效的管理体系。完善安置社区周边产业布局,加大社区工厂支持力度,对有就业意愿的搬迁群众通过转移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等多渠道实现就近就地就业,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融的好、逐步能致富。

六、规范扶贫资产管理,确保长期稳定发挥效益。认真落实省市县关于加强扶贫资产管理工作要求,进一步细化完善符合本镇本单位实际的具体办法或细则,逐步建立多形式、多层次、多元化的管理模式,提高扶贫资产经营管理水平,确保经营性资产保值增值、公益性资产高效运转。建立和完善县、镇、村三级扶贫资产动态管理台账,村级负责日常管理,对村级资产履行民主决策程序。统筹扶贫资产和村集体“三资”管理,明确所有权、规范经营权、保障收益权、落实监督权和审批处置权。加强扶贫资产管理监督,及时公告公示扶贫资产运营、收益分配、处置等情况,确保扶贫资产持续发挥效益。

七、加强基础设施管护,不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按照“行业主管、镇办组织、村组实施”的思路,健全三级管护机制。交通、水利、住建、民政、教体科技、卫健、文化等相关行业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进一步细化完善本行业部门管护实施细则,明确管护目标质量要求、管护方法、操作规程及应急保障机制,认真落实行业管护要求。镇、村落实管护责任,明确专人负责辖区内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管护,建立健全管护机构、管护队伍、管护台账。多渠道筹措项目运行、维护及维修费用,县财政将基础设施管护纳入财政预算,切实解决重建轻管问题。各行业部门要健全监督检查制度,定期检查评估,实施量化考核,实现共管共享。

八、大力推动社会事业发展,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加快完善基本医疗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简化“两病”医保认定程序,完善“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全面提高医疗保障水平。持续做好大病专项救治工作,巩固提升慢病签约服务质量。进一步优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持续加强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强化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严格落实“双线”“七长”责任制”。全面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加强精准资助系统管理应用,实现应助尽助、精准资助。科学规划建设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持续改善办学条作,优化师资配备,提升教学质量,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加强农村房屋动态监测,定期开展排查工作,对因自然灾害等客观原因导致农户住房有安全隐患的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入户核查,对存在住房安全隐患的督促指导各镇和农户排危整改,同时进一步完善危房改造标准程序,精准识别对象,严控改造质量,切实保障农户住房安全。紧扣“三个聚焦”,扎实履行“三基”职责,全面落实农村低保、特困供养、残疾人两项补贴、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政策,充分发挥防返贫监测预警机制作用,兜牢兜好基本民生保障底线。

九、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持续深化县委“12345”基层党建工作思路和“六化”工作要求,总结推广党建引领脱贫攻坚经验做法,全面推行以“三到三同三促”为主要内容的镇村工作一体化机制,推动镇村两级组织深度融合、高效联动;狠抓易地搬迁社区“书记强,培养好风气、实现好发展、赢得好评价”“一强三好”党支部创建,引领做好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坚持党建引领促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切实增强村级组织自我保障和服务群众能力;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抓好“两委”换届工作、落实落细党内基本制度、扎实开展党组织标准化创建,从严落实村级重大事项“五步三公开”议事决策机制和“三务”公开制度,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头雁效应”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严格落实《石泉县村级党组织书记由县委组织部备案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用好备案管理、监督约束、事务决策、能力提升、后备选育五项制度,切实提升“一肩挑”质量;扩面推行“三共六制”社会治理模式,持续抓好以县委书记民情“三本账”制度为统揽的“13N”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充分发挥各级书记“关键人”的作用,多元化解群众矛盾,积极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大力推广“扶志六法”“爱心超市”“新民风建设”等经验,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建立完善村规民约,崇尚勤劳致富,杜绝陈规陋习,坚持扶志扶智结合,凝聚乡村治理内生动力。

十、持续做好社会帮扶工作,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按照“四不摘”要求,继续实行定点驻村帮扶机制,选派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保持驻村队伍适度稳定。积极配合中省市定点帮扶、高校帮扶、医疗帮扶、省属国有企业定点帮扶工作,深化开展东西部对口协作。鼓励各类社会主体到县域投资兴业,支持各类人才到一线任职工作,推动人才、资金、技术向农村流入。积极搭建各类爱心帮扶平台,对收入水平较低、有致贫返贫风险的群体实行精准结对帮扶。社会帮扶工作重心逐步转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推动区域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特别是农村优势特色产业发展。

十一、持续开展消费扶贫行动,不断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继续推行消费扶贫“7321”工作模式,完善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县级统筹、镇村主抓、部门协同推进的消费扶贫工作机制。规范开展扶贫产品认定,广泛宣传动员、服务前置、点对点辅导、政策扶持、精简审核程序、加快资料上报,有效提升全县产品认定质量和效率。加大扶贫产品培育,加大对企业和合作社指导力度。积极推进流通服务网点和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建立扶贫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建设政策扶持机制。落实优质点位,通过建设补贴及减免租金、用电补贴等运营扶持等措施推进消费扶贫专柜、专区、专馆建设,规范扶贫农产品销售渠道,提升消费扶贫工作成效。完善东西部地区消费扶贫协作机制,开展“送健康”农产品展销行动,扩大扶贫产品销售规模。鼓励各级预算单位通过优先采购、预留采购份额方式采购扶贫产品。将消费扶贫纳入帮扶工作内容,推动各级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等积极参与消费扶贫。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消费扶贫,开展“旅游+消费扶贫”行动,有效促进旅游消费,加大消费扶贫公益宣传,提升电商消费扶贫规模。建立消费扶贫部门联席会议机制和动态调度研判机制,搭建消费扶贫信息服务平台,提升消费扶贫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十二、加强组织领导,创新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实现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抓紧组织编制“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通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分工、夯实责任,确保各项任务全面落实。认真总结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先进经验,积极宣传巩固成果与乡村振兴相关政策,持续营造浓厚氛围。持续转变作风,有效解决工作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严防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为实现有效衔接提供坚强的作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