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关镇长安社区位于石泉县江南新区,是典型新型移民搬迁小区社区。今年以来,以深化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用好“共驻共建”这一抓手,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通过支部联建、共驻共建、镇社区一体化提升社区工作能效,进而将党组织的力量直接转化为服务社区的有形力量,有效提升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强化支部联建,推进共驻共建。社区党支部与县委宣传部等11家驻区单位建立“共驻共建”关系,双方聚焦群众急难盼愁问题,制定需求、供给和共建清单,并签订共驻共建协议,形成1+N的利益共同体。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疫情防控、平安建设等6支志愿服务工作队,让248名共建单位党员分赴社区认领494个志愿服务岗位,形成支部统筹、联建单位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同时将党支部与物业深度融合,推进社区物业党建联建,由党支部委员领衔,牵头成立石泉县首家物业公司党支部,实行党支部、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三方交叉任职,建立“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公司+搬迁群众”协同治理机制,定期召开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公司、业主代表四方联席会议,对具体问题和重大事项民主协商并按程序办理,推动服务、管理、资源、力量向社区汇集,形成社区治理“聚合态势”。
发挥党员作用,办好民生实事。整合机关单位资源,发挥在职党员“联建、联帮、联谊”作用,围绕社区“六大”服务机制,共建单位党员带头承诺践诺,解决民生实事100余件。团县委与社区联建组织集体升学礼,为14名准大学生赠送行李箱等学习用品,引导社会新风尚;江南中学与社区联建组织青年学生开展“走进村史馆,留住乡土情”“走进社区工厂,探寻家长产业,感受幸福生活”实践活动,为青少年“寻根”祖辈奋斗记忆;县教体科技局与社区联建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为搬迁小区捐赠篮球架、乒乓球桌等健身器材3万余元,弥补社区群众健身休闲设备短板;县供电分公司与社区联建主动为居民协调电价,降低辖区店铺电费30%,每年为社区节约电费8000元;通达公司与社区联建科学规划长安小区停车位,有效解决乱停乱放问题。共驻共建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入开展,解决社区居民许多“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切实让搬迁群众居住舒心、办事省心、服务贴心。
创新服务机制,提升治理水平。结合搬迁群众实际情况,把服务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不断提升居民幸福指数。按照“精准信息、搭建平台、整合资源、跟踪服务”的思路,建立搬迁群众智慧数据库,同时将所有楼栋划分管理网格,每个网格由党支部委员担任一级网格员,楼栋党员或楼院长担任二级网格化,住户代表担任三级网格员,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管理格局。按照“六制”工作要求,建立社区和驻区单位在职党员共同参与领岗任职活动,积极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党员活动日”等主题实践,形成“大家的事情大家办、大家的社区大家建”的良好氛围。狠抓实用技能培训,出台“双创”鼓励政策,先后引进3家社区工厂落户社区,实现自主创业30户,解决群众就近就业300余人,基本实现搬迁群众“搬得进、稳得住、能致富、生活好”的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