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峰镇紧紧围绕“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要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狠抓环境卫生整治,提升干群创建意识,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有效改善城乡面貌,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政府镇长为责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镇属站办所、驻镇各单位负责人、各村(社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饶峰镇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宣传办,明确职能职责,分解工作任务,细化工作措施,各村(社区)实行镇领导联村、镇干部包村、村组干部包农户的工作机制,实行任务到边、责任到人。镇党委、镇政府主要领导及时安排部署,要求领导靠前指挥,在限定时间内高标准完成建设任务,并带头深入各村(社区)督促检查,研究解决相关问题。制定完善全镇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考核评比及奖惩办法,各村(社区)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由镇宣传办牵头,及时对各村(社区)建设情况进行考核评比,对任务完成较好、工作成效显著的村,给予通报表扬并奖励,对行动迟缓、效果较差的村,给予通报批评,并记入年终综合考核,对存在的问题,要求限期整改。
夯实工作举措,提高工作成效。一是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高起点编制了《饶峰镇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规划》和《胜利村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规划》等,做到“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实施”,确保规划一个,建设一个,建好一个。规划中,我镇以地方特色和群众意愿为出发点,尊重自然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依据启动村不同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经济基础、产业特色、生态环境、文化底蕴等元素,制定出符合各村实际、独具村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二是借鉴经验,拓宽思路。我镇广开思路,多措并举,由镇党委书记带队,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开展,先后到池河镇、后柳镇等地考察学习,先后举办2期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专题培训班,并邀请县党校教师前来授课,共计培训200余人次,有效汲取了先进发展理念和先进发展经验,提升了镇村干部的综合素质。三是加强环卫,美化集镇。将集镇街道、公路沿线及河道分段分配到各站办所,落实到具体干部,结合全民爱国卫生运动开展,积极参加义务劳动,对各自的责任地段、办公区、生活区进行卫生大扫除。由党政领导带队,镇村干部群众参加,自带钢刷、钳子、长梯等工具,对镇政府内外管线进行归并整理,对河道垃圾、村庄、居住点进行整治,对集镇、公路主干道路广告条幅等进行集中清理。
加强宣传教育,形成文明新风。镇党委、镇政府组织干部及时学习美丽乡村建设相关要求,认真开展调查摸底,征求村组干群意见,研究和明晰建设思路,讲明目的、意义,在全镇拉开了美丽乡村建设序幕。在各村(社区)主干道路制作安装集党建、计生、环境卫生、美丽乡村建设宣传标牌40余面。镇村干部以身作则,带头清理河道垃圾,不定期开展卫生大扫除,带动引导群众爱护环境、讲卫生的良好习惯养成。通过大喇叭、院坝会等方式,广泛宣传美丽乡村和正在开展的清除垃圾,治理环境污染活动,各村(社区)围绕镇上安排,开展了形式多样宣传教育的活动,调动群众爱护环境、讲究卫生,广泛投入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积极性。定期召开道德评议会,各村、社区居民代表、党员代表就“行善”“孝亲”“进取”“自强”等评议出390户五好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协调县妇联等部门组织最美家庭等先进人物在饶峰镇宣讲,以传递正能量。
加强监督检查,强化工作保障。建立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制定和出台《集镇长效管理办法》,成立了环卫所,充实了设备和人员,配备专职保洁员,建立垃圾集中收集处理长效机制;建立公共服务设施管护制度,做好道路、健身器材、路灯、供水等公共设施的后续管理和维护工作,明确镇、村、农户责任,最大程度地发挥公共服务设施的作用;建立健全监督检查体系,进一步强化监督,完善考核,将美丽乡村建设纳入各单位年度目标考核,确保顺利完成各项建设任务。抓好重点项目跟踪督查机制,实行每月一次例会,每季度一次总结,步步跟踪,节节推进;由镇纪委和政府分管领导及业务办公室组成的督导组对各单位、各村清理整治情况进行检查评比,并将检查评比情况给予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