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名称 关于中小学研学旅行的几点建议(第19号)
索引号 xzfgzbmxjtkjj/2021-0431 公开目录: 信息公开
公开责任部门 县教体科技局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成文日期: 2021年06月11日
有效性 有效 公开日期: 2021-06-11 09:15
内容概述 关于中小学研学旅行的几点建议

关于中小学研学旅行的几点建议(第19号)

关于中小学研学旅行的几点建议 

第19号

案  由:关于中小学研学旅行的几点建议 

提案人:陈祯

主办单位:县教体科技局

提案内容:

教育部等11部门在2016年12月就已经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指出研学旅行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孩子通过主题研学游中获得课外知识,把课本上的知识带到实践中,弥补了学校教育的户外实践教育的不足。孩子在游玩的基础上,在家长和老师的引导下,学习安全知识与自我保护的技能,一举多得。其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帮助学生了解国情、热爱祖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现状和存在问题:

近一年来,我县各中小学也积极响应,纷纷把学生带到田间地头,带到工厂企业,带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对孩子了解社会、增长知识大有裨益。但客观地讲,我县中小学在研学旅行的开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重形式轻设计。参与的学校多,方案各异,缺乏顶层设计,部分研学基地也未能满足素质教育和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要求。

2.重游学轻研究。由于缺乏科学的顶层教育内容设计,学生基础知识方面的收获较多,人文素养、科学精神、社会责任、综合素质方面的收获比较欠缺。

3.重参与轻评价。不少学校在实施研学旅行活动中,都制定有活动方案、安全预案,还留有作业,但缺乏利用评价结果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基本上是组织很严谨、过程很愉快,场面热热闹闹,结束后写一篇感想,一场研学旅行就顺利结束。而在研学旅行中个人的得失、体验、感受、活动效果、教育价值目标的达成、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等,学校关注得还不够。研学旅行的教育引导作用易流于形式或者没有落实到位。

4.重规范轻个性。由于组织学生集体外出活动安全保障要求高,部分学校只组织距离学校较近的基地开展研学活动,时间较短,学生体验度不高。学校出于安全考虑,非常强调安全纪律规范,在策划研学旅行方案时,往往都是根据学校或教师的意见来安排,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影响活动对学生的吸引力,使研学旅行的育人效果打了折扣。

5.重组织轻宣传。受应试教育影响,社会普遍认识不足,有家长不支持或者研学目的地不接受。

对策建议:

1.做好教育与文旅部门的跨界联合。研学旅行在具体的实践中要跨教育和旅游两个领域,先应当让文化旅游部门或者旅行社等提供一些安全适宜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研学旅行线路,然后学校等依据教学目的和需求进行筛选,最终选出既具有教育性,又具有操作性、趣味性的旅行项目。项目中的实地体验操作环节与思考探究环节应当均衡设置。在操作环节,学生应当基于自身的特长和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一项或多项重点内容进行实地观察或实验。在探究环节,学生应结合通过听、看、记、感知等渠道获得的第一手材料,形成感性认识;再通过思考、对比、质疑、探究等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最后提出问题、研制工具、交流研讨、反思总结。

2.做细研学旅行顶层设计。德育部门按照小学、初中、高中研学参与对象的不同,设置阶梯化的研学课程内容和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完善服务流程及安全保障。研学课程可以作为校本课程、学科课程的延伸,其强调多学科课程内容的融合。应以体系化、长期化作为研学课程的设计目标,按学段的不同设计不同的内容,按学生的成长情况逐步深化课程内涵、拓展课程外延,有目的、有计划地构建长效发展脉络。学校在设计活动时应充分利用旅行地点的特色和优势,应把学生作为核心,充分调动听、看、走、说、读、写等各种手段,以引导学生进行沉浸式体验。活动的形式以集体活动为主,但也要给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

4.做实宣传工作。从更高层面宣传研学旅行的重要意义及要求,形成社会对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活动的正确认识,提升学生对研学旅行活动的认知度。通过政府相关部门对研学旅行互动的宣传与扶持,形成“政府积极引导、学校认真组织、学生自愿参与”的研学旅行活动机制,充分发挥研学旅行的功效。

5.打造独具特色的研学旅行基地。规划建设一批适合中小学生开展知识科普、自然观赏和励志拓展的体验考察型茶园、农庄、实践基地、夏令营营地等研学旅行基地;利用现有县域旅游资源,打造研学旅行名片,亦可吸引其他各地中小学生前来研学旅行。

6.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可根据研学旅行活动基本需求,研学基地确定收费项目及标准,在政府支持、家庭支付的基础上,鼓励服务(基地)单位减免一点及倡导和鼓励爱心企业、爱心人士针对研学旅行开展公益资助。

7.加强过程监督及评价。在评价体系中,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在灵活多样、个性化原则的指导下,注重对学生过程评价、表现评价及结果评价三个层面。过程评价主要关注学生遵守纪律的程度、参与活动的积极度、在活动中综合素质的提升度等方面。表现和结果关注点应为学生的综合表现及提交的研学成果,多方位、多维度的进行评估,如重点在技术性、实用性、科学性、艺术性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