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教体科技局把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作为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从小处着手,通过五个强化全面推动“五项管理”落地见效,确保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
强化课堂教学,推动作业减负。聚焦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训练、有效检测、有效延展,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升教学效益。并按照“作业精选、教师先做、分层布置、全批全改、反馈及时、讲评到位”的要求,进行作业的设计、布置、批阅与评价,探索布置阅读、劳动、实践类作业,合理控制作业量,不允许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要求家长批改作业,不通过手机布置作业。
强化家校配合,保障学生睡眠。在严禁教师提前上课、 拖延上课时间和利用午休时间组织学生学习,科学编制学校作息时间的同时,密切家校协作,指导家长和学生制订作息时间表,结合学生个体睡眠状况、午休时间等实际,合理确定学生晚上就寝时间,引导家长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帮助学生养成准时上床,按时入睡的好习惯。
强化宣传引导,合理使用手机。严禁教师使用微信、 QQ、 钉钉等信息平台以及APP 推送作业或要求学生完成、提交作业,严禁学生携带手机等电子产品进入校园、课堂。通过召开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等方式倡导家长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科学合理使用手机,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防止学生沉迷于网络和手机游戏。
强化教育实效,做好读物管控。大力开展书香校园建设,各学校全面加强学校图书室、班级图书角管理,为学生购买一些适合的书籍,培养从小爱读书、勤读书的好习惯。同时,开展亲子阅读活动,打造书香家庭,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班级、学校举行的各类读书活动,为学生终生爱读书打下基础。
强化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各学校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刚性要求,按照“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体育教学,确保教学质量达到课程标准要求,并全面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注重体能训练,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的体育活动时间各不少于1小时,借助体育社团活动,引导学生学生选择适合自己身体和年龄特点的体育运动项目。同时,对特殊体质的学生进行排查,以便班主任和体育教师作出合理安排,为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