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石泉要闻> 聚焦石泉>正文详情

石泉:让群众吃上安全的放心水

时间:2020-12-15 08:59作者:张义胤 周传水源自:县脱指办 水利局

决战脱贫攻坚,安全饮水有保障至关重要。饮水安全工程是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基本要求、精准脱贫考核的硬指标,作为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 ,也是脱贫攻坚工作中的薄弱短板,石泉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好水利扶贫文章,让群众吃上了安全水、放心水。

2016年以来,石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水利扶贫工作,以破解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为重点,以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改造工程为中心,整合资金,统筹项目,凝心聚力,克难攻坚,扎实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统筹扩面、合理布局、优化水源”工作思路,由单村分散式供水,向联村集中供水转变,协调解决集镇和周边群众供水,扩大覆盖面,提高利用率。截至2020年底,共投入资金5500余万元,新建和提升改造饮水工程634 处,解决了农村近1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饮水安全“四项指标”合格率100%。自来水普及率97%,全县人民用上了稳定水、干净水、放心水,幸福生活有了长流水。

保障饮水 践行初心使命

陕南石泉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饮水管网分散老化渗漏利用率低,雨季山洪水源水质无保证,城乡统筹发展水源工程不匹配,建后管护能力弱等短板问题突出。特别是深度贫困的熨斗镇板长村、麦坪村水资源极度缺乏,没有稳定的地表水源,靠降雨坑塘蓄水作为生活之需,长期处于“吃水难”“出行难”“致富难”的困境之中。

石泉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人民中心,民生优先”执政理念,把解决饮水难题列入常年主攻目标,先后推动实施了水窖工程、甘露工程、抗旱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2016年脱贫攻坚冲锋号吹响以来,石泉县聚焦“两不愁三保障”饮水安全硬目标,成立了以县委常委、分管副县长主抓,水利局长主推,局中层股室负责人主攻,九办五组成员单位协作配合的水利保障脱贫攻坚小组。走村入户摸实情,现场踏勘定路径,抽调精兵强将分设3个工程建设管理组,4个安全饮水达标认定工作组,分片包联,责任到人,依托镇村扶贫4支队伍,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推进联动机制,经过五年持续发力彻底根治了全县农村安全饮水难题。

克难攻坚 破解民生难题

石泉县南大门---熨斗镇,接壤三县五镇,是全县深度贫困片区。4A景区燕翔洞吸引天南地北无数客,比邻一条 “干沟河”难圆千年吃水梦。早年民谣:干沟河,伤脑壳,山高石头多;地无三尺坪,出门就爬坡;一个盆盆滚下河,光棍跑断脚;种的鸡窝土,苞谷洋芋砣;沟壑横贯几十里,祖祖辈辈受饥渴。

缺水,导致贫困的诱因,制约发展的瓶颈,老百姓心中的痛,揪扯着各级领导的心。在攻坚拔寨的关键时刻,水利部门领导要求水利服务队和驻村工作队员要学习和发扬红旗渠精神,攻克千难万险,接通自来水管,安全饮水不到户,驻村扶贫不回家。

2018年5月,石泉水利系统干部职工精神振奋,干劲倍增,向熨斗镇干沟河缺水村发起总攻。在局领导的率领下,抽调专技干部组做细做实调研摸底,会审确诊施工方案,深挖细查板长村等深度贫困村的饮水源点与难点,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着力打通“最后一公里”。

木竹山,丛林窜,坡陡险,烈日炎。水利局干部翻山越岭寻遍方圆15公里查找水源,最终确定在后柳镇长兴村干龙洞跨境引水,调水解困。

在化解水源引调矛盾分歧,优化建设环境的基础上, 7月开工建设。 距引水点14.2千米,落差30余米,山高水远,荆棘密布,毒虫出没,材料、设备只能人工运送施工现场。施工作业条件环境复杂艰难。技术人员冒酷暑,测管线,施工队肩挑背扛,骡托马运,翻山越岭,开挖布设管道,在板长村六组半山腰建成储水200吨的规范化水场,10月底通水运行。新建5个分散点水塔,改造加固3处堰塘,保障生产抗旱,白哗哗的自来水流进了千家万户的厨房,滋润了干渴的心房,喜笑挂在脸庞。石泉水利人的汗水泪水与为民情怀也根植在贫困山区世代梦圆的大山里。

局分管领导多次深入现场督查施工进度质量安全,老百姓拉着领导的手,热泪盈眶,太好了,想不到啊,千年干沟河,今日清泉涌。原来搬迁到外地的,因为路通了,水来了,电有了,纷纷要求回到故土老家。

说起引水工程的不易,施工队长陈长安在领导面前3次哭诉:砍茨架,钻柴扒,磕碰小伤不算啥。运输材料的骡子累死了好几头。一个工人被毒蛇咬了,一个工人被毒蜂扎了,我干工程从没遇到这么难干的活,哪怕亏本,我直接不想干了。

板长村支部书记郭万明与农户一样乐开了花。 我们这最恼火的是没有水,祖祖辈辈吃的是堰塘水,现在总算像城里人一样有自来水了,再不用到几里外挑水吃了。党的政策就是好啊!实在好!

在国家脱贫攻坚的决战行动中终结了干沟河村民 “吃水难”“出行难”“致富难”的历史困局,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作为参与脱贫攻坚的一员具有历史性的成就感和荣誉感。水利局驻村脱贫攻坚工作队第一书记谢小龙很是自豪。

随着熨斗镇板长村水厂落地,世代缺水吃水愁的堡垒攻破,全县实现了安全饮水的全覆盖。

精细管理 健全长效机制

水利设施建起来了,能否正常运行、有效发挥作用、应对意外风险,“三分建、七分管”,跟进管护是关键。石泉县坚持问题导向,属地管理,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把农村安全饮水工作重心从全面建设供水工程转移到全面巩固、改造提升和运行管理上来,确权明责,强化管护服务,健全规范运行保障体系,推动安全饮水用水步入规范化常态化长效轨道。

健全规章制度。着力优化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运行管理。石泉县先后出台了9个系列配套文件,涉及农村水源水质、水利工程项目质量安全、供水方案、季节性缺水应急预案、产权移交、资产管理等方面环节,压紧压实了加强供水设施运行管理的主体责任,为长效稳定运行夯实了制度保障。

建立管护机制。按照部门定标准、镇级抓管理、村级抓落实的原则,夯实行业部门的监督指导责任、镇级的主体责任、村级的直接责任,一村组建一支公共设施管护队。确定管理机构,制定管护办法,跟踪从“源头”到“龙头”全过程管理,构建了农村饮水安全管理责任体系。设立公益岗,落实村级管水员793名,开展管护专项培训3次1200多人次,发放用水户明白卡 3万多份,公布供水服务热线、监督电话。签订责任书,加强督查考核,切实做到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人干事,实现了平时有人管、坏了有人修、服务有保障”,多措并举显著提升安全饮水运行管护能力。

通过克难攻坚,攻城拔寨,石泉县实现了高质量脱贫“摘帽”目标。脱贫摘帽不是终端,而是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后全民新奋斗新生活的起点。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领导、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石泉水利局领导班子正团结带领着全体干部职工以人为本以干克难砥砺前行奋力谱写水利惠民富民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