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是一座城市的亮丽名片;新风,是一个乡村的内在气质。村庄美了,文明更要跟上。迎丰镇聚焦“产业生态化、村庄宜居化、城镇完善化”三篇文章,发挥党员代表树模、干群齐心的作用,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合力共筑美好家园。
生态立镇 铺就乡村振兴发展底色
“菜园子离公路近,地里的玉米秆不烧了,烟大污染环境,打碎了肥地。挖红薯带过来的泥巴、藤叶把路边弄的脏兮兮,忙活完我把这路边扫干净再走。”在迎丰镇庙梁村,在地里忙活的镇人大代表王业存说道。
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感和满意度,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和社会力量,加强村域人居环境、水域河道、大气污染等问题的综合整治。迎丰镇各村利用村规民约和“十星级文明户”评定,大力宣传发动,确保环保整治理念入脑入心;以“河长管河、警长巡河、护河员护河”的模式,层层夯实责任,加强镇境内12条主河道的环境治理工作,21名护河员认真履职,确保巡河护河常态化;“三单”整治农村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按照网格化管理,对秸秆焚烧、烟花爆竹燃放、扬尘污染、固体垃圾乱堆乱放等进行“三单”整治,并建立销号台账,干群积极参与监督,合力提升环境质量。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引导群众树立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境保护意识。迎丰镇按照“抓基础建设,改善乡村环境,抓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抓统筹规划,提升整体形象”的发展思路,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乡村振兴发展的突破口,着力推动移风易俗和促进公众传统价值观的转型。
“一把尺子量全村” 共商共建提村域颜值
“这是绿化带,不是种葱种蒜的地方。这些桑树条也不要找借口堆两天,今天天气好,一鼓作气把它剁好,放在后院去。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全村哪家都是一个标准。”在新庄村,工作队长王磊戴着红袖章,从安置点开始,每家每户进行着卫生检查、劝说。
聚焦农村人居环境“三堆五乱”现象,石泉县迎丰镇重点抓好农村生活垃圾、道路环境、农业废弃物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全面启动镇域生态环境治理统一行动。党员干部带头、代表助力落实,发动在家群众针对自家房前屋后、门前绿化带、公路两侧等区域积存的垃圾进行义务清扫,公共区域将组织公益性岗位、志愿者、红袖章等进行清扫打理。同时,网格员加强巡逻,发挥监督作用,发现乱倒乱堆的现象,必须按照“村规民约”严惩。
“乱堆乱倒、焚烧秸秆等现象,群众举报是有‘爱心积分’奖励的,也是‘红黑榜’人员晾晒的依据,这在村规民约上是明确指出了。”新庄村支部书记陈志国说道。积极推进“一约四会”组织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定期召集乡贤参与议事,共商共建,群策群力,为人居环境整治出谋划策,形成“一把尺子量全村”的人居环境治理公序良俗。
老街变新街 秀美小镇心向往之
“迎丰这条老街以前是子午古道必经之地,年代久远的老街没改造前,车辆乱停乱放,赶集的时候常常是人挤人,老房子的外墙上到处耷拉着电线,整条街只有4家商铺,一副破破烂烂的样子。”居住在这40多年的镇人大代表肖金兰由衷发出感慨。“如今,老街大变样,有民宿、有超市、有火锅店,有KTV,现在看起来哪像是农村嘛,就像是景区。”
在迎丰集镇,老街棚户区改造项目的落实,让181户居住在老街的群众受益良多。宽阔整洁的道路、碧波荡漾的迎丰河、景色宜人的庭院……幸福迎丰,秀美小镇,生态宜居,心向往之。如今,集镇“远看见绿、休闲有园、沿路有景”,一河两岸实施配套建设,“融文添景”修建了三大主题广场(红色广场、鬼谷子广场、蚕桑广场),大力开展生活垃圾治理、新农村“厕所革命”、弱点地埋、老街雨污分流和集镇污水治理等专项行动后,人居环境整治取得显著成效,子午古道上的迎丰集镇面貌焕然一新。
“从长远来看,要为迎丰的整体发展提前构思,地下管道重新铺设、弱电地埋、雨污分流管网改造等看不见的工程都是为老街旅游发展打好根基,安装42盏太阳能路灯、房屋综合整治、清理河道15公里、绿化河堤等看的见的措施当下就为群众谋福利。”县人大代表、迎丰镇党委书记钟玮说道。
现在的迎丰镇绿树环绕,干净整洁,翻天覆地的变化获得群众一致点赞和支持。新时代文明新风落地见效,呈现出政风清廉、民风淳朴、产业兴旺、乡村秀美、百姓幸福、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环境美了,群众心情也美,浓浓的幸福感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