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需要的东西列清单给我,我给你带回来。”“大家谁家里有母鸡,我需要买两只。”在刘家湾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吕恒华在同事群和群众群来回“切换”,发布购买需求,准确寻找产品,及时贯通市场供需问题。
为深入推进消费扶贫工作,基层党员干部积极动员身边亲戚朋友,对接帮扶单位,通过广大党员到帮扶村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引导党员干部、亲戚朋友通过“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的方式参与到消费扶贫工作中来,驻村工作队员纷纷变身“带货小哥”,打开“后备箱”送货,帮助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增收。
“满载而归”的后备箱,既让原生态、无公害的新鲜农副产品“进城”,也增强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产业发展信心,避免了“赶集售卖”耽误时间、产品卖不起价格、来回路费增加花销等问题,小小后备箱让群众踏踏实实种庄稼、谋收成、勤致富。
几年来,通过“蚂蚁搬家”式的带货活动,熨斗镇农副产品形成“卖的起价”“销得了货”“挣得了钱”的好态势。如今,各驻村工作队至少有2名以上“带货小哥”,成为单位同事、企业老板、亲朋好友的农副产品“采购员”,用“后备箱”让消费扶贫工作常态化开展,切开消费扶贫新路径。
经过全镇党员干部、村“两委”、全体驻村工作队员的共同努力,后备箱也变成大集市,让消费扶贫成为鼓励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新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