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石泉要闻> 各镇快讯>正文详情

饶峰镇:“小产业”做成“大事业”

时间:2020-07-27 16:34作者:周洁源自:饶峰镇

山峦叠嶂,沿途苍翠欲滴,繁花相伴的山村犹如世外桃源,来到石泉县饶峰镇三合村这个生态环境极佳的贫困村,谁也想不到,3年时间村容村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家有产户户有钱,说起三合的集体经济发展,干部群众没有不竖起大拇指的。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三合村现任村支部书记胡章礼,乡里乡亲都夸他脑子活、人踏实,2018年他当选村支部书记,便把全部精力投身于村域经济发展。“村里的事情要大家伙商量着来。”胡章礼说道。在抓产业这条路上,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争取农户支持,是三合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制胜法宝,2018年12月20日,三合驻村工作队开始走访产业大户、致富能人听取意见,深入田间地头、村组院坝进行动员,确定了林下养蜂、大棚种菜的兴产之路。

“今年我一共养了200余箱蜂,一百多箱是给集体代养的,15箱是自己的,能赚不少钱。”刘志频高兴地说。刘志频是三合村的一名贫困户,算起他的养蜂收益一点都不含糊。2020年4月他因养蜂技术过硬,被三合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的养蜂技术员,每个月的固定工资为1600元,自己的15箱蜂,一年能取90斤蜜,预计收入4500元,等到蜜蜂繁殖蜂箱,既能卖蜜又能卖蜂,预期收益更加可观,说起养蜂产业发展,他不由之主的笑起来,“集体引对了路子,日子一天比一天有奔头。”

“连着两年了,种土豆都挣上了钱,我们村出来的土豆又早又好,一斤要多卖1.5毛钱。”村民龙传友说道。土豆是传统种植农作物,种植简单不愁销路,唯一的缺陷是产值不高。对三合村来说,“早种早收”是提升土豆亩产值的法宝,“地膜洋芋比露天洋芋早上市一个月,每斤售价就要多5毛钱,一亩地就多挣1500元净利润。”三合村支部书记胡章礼说道。按照“示范先行、合作社包销”的产业发展思路,2018年底,三合村动员发展了10余亩地膜洋芋,亩产值达到4000元往上,到了2019年底,村民自愿报名发展,地膜洋芋种植面积翻了7倍,2020年三合村产出21万斤“早洋芋”,产值达到26万,户均纯利润达到2000元以上,把土豆变成农民不愁卖的“金疙瘩”。

不到三年时间,三合村的集体经济有了显著收益,三合村将收益进行分配,在逢年过节时,对贫困学子、贫困老人及残疾人,一般贫困户,全村非贫困户中70岁及以上老人进行分批次慰问,村民们尝到了集体经济发展的甜头,给后续发展攒足了劲儿。

“除了养蜂、种菜,集体经济合作社又动员群众在山上种植了800亩反季节李树,加上国家光伏产业分红,每年的集体收入将越来越多,小康之路也会越来越平坦。”村支部书记胡章礼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