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县应急管理局组建以来,始终把信息化建设作为提升应急管理能力的“一把手”工程来抓,初步构建出县、镇、村三级联通、信息共享、全域覆盖的应急管理模式。
夯实信息管理基础。结合应急管理部门职能职责定位,在11个镇全面设置镇应急办(安委办),固定办公地点,明确工作人员,落实安监津贴,在161个村(社区)设立村级信息员,建立起县镇村三级应急工作体系,打通应急管理工作“最后一公里”。
健全信息管理机制。明确应急响应标准,规范信息报告和处置程序,与县110指挥中心、119火灾报警平台、120急救中心建立信息互通共享机制,与县人民武装部、武警中队建立军地联勤联动应急救援响应机制;组建全县安全生产专家库和应急管理专家94名,督促组建县直部门和镇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和专项应急救援队伍共30支,完成全县总体应急预案和各部门企业预案的编制,有针对性地开展军地联训联演,确保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和自然灾害发生后,统一指挥、军地联合、协调救援,有效应对。
建立信息指挥平台。按照总体设计、分步实施、急用先行、注重实效的原则,聚焦综合应用支撑平台、应急通信网络、智慧应急专项应用三大主攻方向,将有线、无线、卫星、互联网等承载的通信系统统一接入,实现重点行业视频监控系统的资源整合和县镇两级互通互联的高清音视频交互,进一步提高了全县应急管理综合指挥能力。
强化应急管理保障。紧扣信息化由线上落实到线下,根据县级应急物资储备标准和部门职能职责,建立县镇共16个物资储备库,规范应急物资种类、购置储备、检查维护、调用补充和管理培训等工作环节,系统地进行指导,实现全县分散储备物资统一调配,确保应急救援实际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