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石泉要闻> 部门动态>正文详情

县委党校:三项举措深耕脱贫攻坚“责任田”

时间:2020-04-27 15:58作者:姜绪明源自:县委党校

2019年以来,县委党校紧盯包联村的脱贫攻坚工作目标,紧扣贫困增收主线,紧抓责任、政策、问题整改落实,高效完成各项工作。

紧盯一个目标,谋全局、把方向。饶峰镇大湾村离县城40余公里,山大沟深、地处偏远,自然条件差,辖7个村民小组,有常住人口243户705人,在册建档立卡贫困户96户220人,贫穷、落后,矛盾突出,是制约该村发展的瓶颈,自县委党校(工商联)包抓以来,按照“派硬人,下茬抓”的工作思路,党校派一名副校长,一名教师到村包抓,确定了“三抓一促”的发展目标,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常态化开展学习教育和“三会一课”,树立身边榜样,践行”双承诺”工作机制,落实干部职工交友帮扶,形成“党员结对帮扶、工作队员驻村帮扶、干部职工交友帮扶的扶贫工作格局”。同时,在总队长县政协副主席赵以刚的指导和把关下,该村工作队从致贫因素、家庭情况、发展能力等方面,逐户逐人精准研判、综合分析,确定了54户96人脱贫、整村摘帽的年度目标。围绕这一目标,相继制定了“两计划、两办法”,即脱贫攻坚年度计划、精准帮扶计划和帮扶单位暨驻村工作队员管理办法、扶贫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构建起了“总队长—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合力攻坚的责任体系,形成了“管人—管财—管物”的工作机制。

紧扣一条主线,强产业、稳就业。六组的熊孝建是2017年因缺资金、缺技术致贫的贫困户,工作队为其争取扶贫小额信贷资金用于发展烤烟、养鸡等产业,为其提供免费农业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2018年,他发展烤烟25亩、养鸡100只,年人居纯收入达到了8500元,顺利脱贫。2019年,他扩大种植、养殖规模,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6000元。该村有劳动力441人(其中,贫困劳动力111人),为了让劳动力回流,特别是让贫困劳动力能就地就近就业,工作队结合《石泉县产业就业精准脱贫“三有”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在产业上确定了“两稳两促一改”的发展思路。稳定发展烤烟和黄花两项主导产业,促进作物种植和养殖两项常规产业,改良核桃品种。在就业上通过“主体带动+自主选择”,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产业大户带贫益贫等,充分发挥个体择业的能动性和积极性。2019年,全村发展烤烟380亩、黄花80亩,养鸡2000只、猪100头、羊200只;主体带动劳动力就业200余人(其中,贫困劳动力52人),实现了有劳力户产业、就业双覆盖。

紧抓三个落实,重投入、补短板。工作队紧扣增收主线,夯实责任,按照队员能力特长进行分组,明确分工,抓责任、政策、问题整改落实,实行“三单管理”。 一年来,县委党校(工商联)通过解决帮扶资金、公益性岗位就业等共投入18余万元。争取到3个扶贫项目,新建人饮工程4处,硬化产业路2.5公里,完善2个安置点设施配套,切实改善了群众生活生产条件和人居环境。2019年,该村54户96人如期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5.3%降至1.7%,农民人均纯收入从9831元增至11051元,增幅达到12.41%,整村实现脱贫摘帽。继大湾村在2019年度获得全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后,该村又获得2019年县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优秀格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