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叔,这个药一天吃三次,每次吃两片,回去要注意休息,我手机号码你记下来,有什么不舒服随时给我打电话。”十七年来,石泉县喜河镇档山村的村医张世红一直在农村基层的医疗岗位上倾注着自己的光和热。
档山村全村共191户491人,其中64户146人为贫困户。作为一名村医,她除了做好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工作外,还承担着健康扶贫相关工作。“国家要解决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看病就医的难题,这对村上的乡亲们来说是最好不过的事情!我能做的就是踏踏实实把这个工作做好、做到位。”张世红夜以继日、风雨无阻地深入到贫困群众的家中“面对面”开展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她热心地为贫困群众讲解参合优惠、慢性病报销等一系列健康扶贫政策,对贫困群众提出的问题耐心给予解答。此外,村中的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留下了很多行动不便的老人和残疾人。对此情况,张世红为他们采取了上门体检并详细做好病情记录,在体检工作结束后,又挨家挨户将体检结果和对症的药品送到这些贫困群众手里,她的一颗医者仁心温暖着档山村的父老乡亲,赢得了大家的交口称赞和信赖。
“张医生,我父亲突然病了,情况很严重!快请你赶紧来看一看!”2019年5月4日,张世红突然接到档山村四组村民高小华的电话,挂完电话,她立即翻查了自己的工作日记,显示高小华的父亲高吉术患有高血压。她急忙联系了镇卫生院派出救护车并立即背起急救箱赶往病人家中。
到达高家后,她发现高吉术口角歪斜、意识差、右侧手脚活动不灵。看到这种情况,她连忙为其测量了血压,考虑患者是中风的表现,必须要转到县级医院。但家属表示老人年纪大了,不愿进一步治疗。她便积极动员,“老人家这样不能吃不能喝,躺在床上受罪,你们更受罪,不如先住院把病情稳住,慢慢恢复,也算尽孝心。”最终在她的劝说之下,家属考虑再三,决定将老人送往石泉县中医院治疗。
高吉术家远离公路,位置在山顶上,全是不能通车的山路,张医生电话联系人员从卫生室送来担架。从山顶到山脚,崎岖的小路,光滑的石板,瘦小的她和家属抬着患者,一步步好不容易来到公路边的救护车上。考虑到家属只有一人,病人又半身不遂,张世红便亲自陪着他们直到办好住院手续,一口气忙到了晚上十点多。家属被她感动了,不停对张世红表示感谢,并提出一定要向她提供经济酬劳,但被她毅然地拒绝了,“你们能同意让病人住院,这就是给我最好的酬劳,有事还是要记着给我打电话。”
2019年8月5日,档山村二组的贫困户陈国银中午回家发现老婆雷德菊不在家中。“我早上离家时,雷德菊在山上放牛,于是我来到平时她放牛的地方。”等他找到雷德菊时,发现其倒在地上,身上爬满了蚂蚁,他掐着雷德菊的人中,大喊救命,村民听到后把雷德菊抬往家中。接到村民们的电话后,张世红立即联系卫生院,得知救护车正在接送其他患者后,她立马联系了村书记协调用车,及时前往患者家中。陈国银是档山村最远的一家,虽然通着车路,但悬崖陡壁,弯道多急。来到患者家中,看到雷德菊躺在木板上,张世红通过触诊发现患者身体还有余温,但没有血压,劲动脉无搏动,她立即让人把雷德菊放平在地上开始心肺复苏,连续按压三十次,再把自己嘴包住病人的嘴吹入空气,一个循环做完,雷德菊的口中喷出了一口血,张世红清洁好气道,继续做着下一个循环,她边做边喊,“雷姨!你要挺住!要醒过来!”
二十分钟过去了,雷德菊还是没有醒过来,但张世红依然没有放弃。直到陈国银说,“张医生你尽力了,我们不会怪你的。”意识到病人已经无法抢救了,张世红擦干自己嘴上的血迹,默默地走开了,天正下着大雨,张世红感到自责不已,“多好的人就这样走了,家人多伤心,陈国银没有了伴,儿女没有了母亲,活生生的人就这么没了。”
第二天,张医生去村上上班,村民们问她,“张医生你不怕吗?你胆子真大!”驻村干部说,“在其他地方还没有遇到象张医生这样的人,在档山村遇到了!张医生真让我们感到敬佩。”
张世红不仅对档山村的村民尽职尽责,对外村的病人也是一视同仁,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们。2019年9月3日下午,长顺村六组村民曹明英在放牛时被野蜂蜇伤,电话打到她这里,张世红便赶到卫生院为其办理住院手续,由于病人伤情严重,头部蜇伤部位肿胀变形,在镇卫生院处理后必须要转到县级医院进一步治疗,但病人没有家属陪同。她二话不说,陪同曹明英赶往县级医院,病人在途中几次呕吐在她身上,张世红都扶着曹明英鼓励其坚持住。到了医院,她立即将病人送到住院部配合主治医生处理。当晚,县级医院的主治医生说,“太危险了,再迟一点就来不及了。”看到病人转危为安,张医生这才自己搭出租车赶回喜河镇。
“做乡村医生的道路,充满了艰辛与坎坷、也充满了温暖与希望,但我不曾后悔过当初的决定。看着患者家属期盼和信任的目光、看着病人痊愈后开心的笑脸,我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十七年的行医路,只要谁家有病人,只要一个电话,张世红总会毫不犹豫地背起药箱,翻过田坎、踩过泥泞、踏过荆棘,不管是烈火骄阳的夏日,还是大雪覆盖的严冬,春夏秋冬,周而复始,张世红始终秉持着“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甘做群众身边的健康守护神”的崇高精神,在工作岗位上努力奋斗,奉献着自己的无悔青春,用精湛的医术护佑生命,用医者大爱为农村基层群众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