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名称 | 曾溪镇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曾溪镇2020年度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的通知 | ||
索引号 | zjzfzxz/2020-0022 | 公开目录: | 信息公开 |
公开责任部门 | 曾溪镇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曾政发〔2020〕11号 | 成文日期: | 2020年03月30日 |
有效性 | 已失效 | 公开日期: | 2020-04-02 08:54 |
内容概述 | 曾溪镇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曾溪镇2020年度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的通知 |
各村委会、驻镇各单位:
为切实做好山洪灾害应急工作,提高防汛科学决策指挥能力,有效开展抗洪抢险,最大限度地减轻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经镇政府同意,将《曾溪镇2020年度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曾溪镇人民政府
2020年3月30日
曾溪镇2020年度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1总则
1.1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曾溪镇各行政村受山洪灾害威胁区域。
1.2编制目的
为有计划有准备地有效防御山洪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避免群死群伤事件的发生,特编制本预案。
本预案所称山洪灾害是指我镇由于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内涝等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统称。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是指在现有工程、非工程设施条件下,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类山洪灾害而预先编制的防御方案、对策和措施,是镇村防汛指挥机构实施指挥决策和防洪调度抢险救灾的依据。
1.3预案编制依据
本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
经批准的国家、省、市、县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报告和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报告等。
1.4预案编制原则
坚持科学发展观,突出以人为本,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贯彻安全第一,常抓不懈,以防为主,防抢结合;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分级管理责任制,技术、信息人员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统一指挥,统一调度,服从全局,团结抗洪;工程措施与非工程相结合,因地制宜,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1.5编制单位和审批权限
本预案由曾溪镇防汛防滑指挥部办公室组织编制,由曾溪镇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并公布实施,同时报县政府、县防汛指挥部办公室备案。本预案由县防汛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指导和监督编制,形成统一的预案体系。
1.6预案修订要求
本预案根据区域内山洪灾害灾情、防灾设施、社会经济和防汛指挥机构及人员等情况的变化及时修订完善,并按原报批程序进行报批。
2基本情况
2.1 自然地理及水温气象
2.1.1 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及地质条件
我镇境内土壤岩石结构复杂,断裂发育较多,土壤ph5.5至7.5,属酸性土壤,最高海拔1100米,最低海拔450米。地貌属典型的土石山区,类型多样,大体可分为中高山、低山、丘陵和山间谷坝四种类型。
2.1.2小流域概况
全镇境内共有4条主要河流沟道,即:曾溪河、左溪河、大沟、同庆沟,这些山洪沟道均直接汇入汉江河。
(1)曾溪河发源于我镇联盟村境内的木瓜园,流经联盟、油坊湾、瓦窑村后注入汉江。该河流主河道全长13.4公里,流域总面积32.8平方公里,主河道平均比降30‰。
(2)左溪河发源于我镇境内的立新村,流经立新村一、三、四、五组,由立新村村委会进入高坎村后汇入汉江。该河流主河道全长11.5公里,流域总面积37.77平方公里,主河道平均比降32.2‰。
(3)同庆沟起源于高坎村一组(原同庆村),流经于高坎村三组河沟汇入汉江。该河流主河道全长7.87公里,流域总面积9.43平方公里,主河道平均比降54.4‰。
(4)大沟发源于老鸦山,流经大沟村后并汇入汉江。该河流主河道全长5.29公里,流域总面积12.01平方公里,主河道平均比降88.8‰。
2.1.3水文气象情况
(1)气候特征
全镇地处亚热带边缘,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温暖湿润。多年平均气温10℃至15℃,降雨多集中于7-9月份,年无霜期平均为250天。
(2)暴雨洪水特征
从历年来的暴雨洪涝灾害情况来看,主要表现为:由于境内河流沟溪河床比降大、洪水流速高、暴雨山洪来势凶猛,造成的洪涝灾害损失严重。常因暴雨洪水泛滥伴随着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且暴雨山洪出现的频率高,季节性明显,一般多发生在7、8、9三个月。
(3)历史最大洪水
1983年发生了一场大洪灾,起源于原木瓜园村,流经联盟村、油坊湾村汇入瓦窑村的汉江河,受灾人数1540人,受灾面积200亩,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
1998年暴雨灾害导致滑坡,受灾人数2300人,受灾面积3000亩,房屋倒塌230间,直接经济损失180万元;
2005年暴雨灾害导致滑坡,受灾人数1500人,受灾面积2000亩,房屋倒塌110间,直接经济损失160万元。
2.2 社会经济
2.2.1行政区划
全镇辖联盟、油坊湾、瓦窑、兴隆、大沟、立新、高坎7个行政村,40个村民小组,2031户,总人口6305人。
2.2.2社会经济情况及主要经济指标
全镇耕地面积13899亩,其中:水田1843亩,旱地12056亩,人均耕地面积2.13亩,人均水田面积0.28亩。2018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684亿元,完成农业总产值9593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673元。
2.2.3重要工矿企业和重要基础设施情况
石泉县齐兴建材有限公司(沙场):位于曾溪镇大沟村村口、兴隆村小沟口,存沙区主要在大沟村一组,兴隆村一组,共有工人30余人;
石泉县正坚建材有限公司(曾溪火车站背后):位于曾溪镇兴隆村5组,存沙区主要在兴隆村5组火车站背后,有工人20余人;
石泉王林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大沟鑫安石料场,生产区位于大沟4组,有工人15人;
高坎村同庆石英石矿:位于曾溪镇高坎村一组(原同庆2组),共有工人20余人,属曾溪镇重要单位,现都在正常运营。
2.2.4公共设施及旅游景区情况
全镇有一所学校两处教学点。分别是:镇中心小学教学点,位于油坊湾村3组,校内含幼儿园一所;大沟教学点一处,位于大沟村村口;左溪教学点一处、位于高坎村3组。卫生院一处,位于油坊湾村2组,各村设有村级卫生室共7处。
2.3 山洪灾害概况
2.3.1山洪灾害类型、成因及特点
我镇山洪灾害的特点:一是暴雨山洪出现频率高,季节性突发性强。7、8、9月份是我镇的主汛期,也是山洪灾害的多发期。多年来的灾害大多集中在这三个月,给我镇的基础设施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危害。二是暴雨山洪出现区域性明显,易发性强,多出现在高山偏远地带。三是山洪来势猛,成灾快。四是山洪灾害破坏性强,危害大。五是水毁工程修复难度大。
造成山洪灾害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山区特殊的地形地势、土质疏松易造成泥石流是诱发山洪灾害的基础条件。二是复杂的地质结构是加剧山洪灾害的重要因素。三是高强度暴雨是发生山洪灾害的直接原因。四是因地理地质环境发生变化,致使部分河道泄洪能力下降也是导致灾害加剧的主要原因。
2.3.2典型历史山洪、泥石流、滑坡灾害情况
自1998年至2017年间,因暴雨山洪灾害,造成全镇滑坡隐患点10处(在2017年9月份前后连阴雨,全镇又增加了2处地灾滑坡点:高坎村同庆安置点滑坡点,大沟村鲁珍友房后滑坡点,详情见附表3;同时,因陕南移民搬迁又在当年取消了2处滑坡点,高坎村阳坡滑坡点,立新村斑竹园滑坡点)。特别是2005年先后遭受了“7.5”、“10.1”两次暴雨灾害袭击,农田被毁,房屋倒塌110间,全镇受灾1500人,农村基础设施受到严重损坏,直接经济损失达160万元。
在历年的山洪灾害防御方面,除常规的行政措施落实外,广大村民对防灾知识了解甚少,部分村民对山洪灾害防御意识薄弱。其次,信息不畅,传递不灵,等待观望思想居多。
2.3.3地质灾害隐患点情况
根据镇内地质结构,历年灾害损失情况和山洪引起的滑坡隐患,将危险区划分为:
1、全镇10处地质隐患点81户256人(见附表3、7、8):
(1)兴隆村4组龙湾洞子滑坡点规模2.16万M3
(2)兴隆村4组板沟滑坡点规模0.1万M3
(3)兴隆村5组安置点滑坡规模0.6万M3
(4)油坊湾村2组罗家院子滑坡点规模2.1万M3
(5)油坊湾村4组李顺学坎下滑坡点规模2.1万M3
(6)油坊湾村5组雷家院子滑坡点规模3万M3
(7)高坎村2组原同庆滑坡点规模2.1万M3
(8)高坎村5组燕子湾滑坡点规模4.5万M3
(9)高坎村8组辜家坎下滑坡点规模1.8万M3
(10)大沟村2组鲁珍友房后滑坡点规模10.5万M3
备注:在2019年上报的大沟村主河道边二组1户:刘善国5人;瓦窑村4组汉江河边2户黄月明4人、刘国贵4人,在2019年下半年经过工程治理后,于2020年3月份经审定已经解除两处洪灾隐患点。
2.4山洪灾害防御现状
2.4.1山洪灾害防御非工程措施现状
我镇成立镇、村防汛防滑组织机构,明确了以镇、村行政领导为总指挥和第一责任人,确立汛期日常办公、办事机构,落实了防汛防滑抢险责任人、易发灾害区域、重点水利工程监测责任人,组建抢险队伍,储备防汛物资库,为地灾点安装了地质灾害自动报警器三台,为村组安装配备了无线广播7部、手摇警报器7部、铜锣7个、口哨7个、喊话筒7个,水鞋、雨衣雨裤、救生衣、手电筒等必备设施和器材,大幅提升了我镇山洪灾害监测、预警能力。
2.4.2山洪灾害防御工程措施现状
目前我镇防灾及救灾方面存在的问题:山洪工程治理规划相对滞后,投入治理经费不足,使人被动地适应自然灾害;预警预报设施不健全,有效防治局部地区山洪灾害的难度大;现代通讯设施不足,在紧急时刻电子信号不稳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2.4.3山洪灾害防御体系存在的薄弱环节
①山洪工程治理规划相对滞后,投入治理经费不足,使人被动的适应自然灾害。
②预警预报设施不健全,有效防治局部山洪灾害的难度大。
③现代通讯设施不足,部分村通讯条件落后,在信息传递上,导致信息不畅,传递不灵,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3组织体系
3.1 组织指挥机构
3.1.1镇级组织指挥机构和联系电话(见附件1)及包村指导小组及联系电话(见附件2)
镇政府成立了防汛防滑工作指挥部,负责全镇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织领导和指挥调度。指挥长由镇长曹世海担任,副指挥长由镇人大主席团主席夏辉和分管副镇长王腾飞担任。成员由各分管领导,镇机关各办公室及驻镇各单位负责人员组成,领导小组下设信息监测组、调度指挥组、人员转移组、后勤保障组、应急抢险队、信号发送员。指挥部下设防汛防滑办公室,贺培荣任办公室主任,禹龙煊任专干,负责日常事务。
3.1.2 村级组织机构
曾溪镇有七个行政村,共成立7个抢险应急分队。各村成立防汛防滑领导小组,村支部书记任组长,三委委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成立以基干民兵为主体不得少于10人的应急抢险队。各村、组均要落实降雨和水位、工程险情、泥石流、滑坡监测人员,确定1—2名信号发送员,并造花名册报镇、县防汛办备查。
3.2职责和分工
3.2.1镇级组织指挥机构各成员职责及分工
镇防汛防滑指挥部下设信息监测组、指挥调度组、人员转移组、后勤保障组和1个应急抢险队。
信息监测组:由镇政府副镇长王腾飞负责,主要对辖区内雨量、水位、工程险情等监测,收集整理相关信息,及时上传下达。村监测预警员应及时获取监测、预警信息,按照规定发布预警信号。
调度指挥组:由镇人大主席团主席夏辉负责,主要发布抗洪救灾紧急动员令;决定重大险情的抢险方案;决定调用抢险队伍;负责请示县防汛指挥部调派物资、人员支援抢险;决定抗洪抢险的其他重要事项。
人员转移组:由镇脱指办副主任陈海涛负责,按照指挥部的命令及预警通知,通知各村做好受威胁群众按预定路线和地点人员转移的组织工作,确保转移途中和安置后的人员安全。
后勤保障组:由镇财政所杨思婧负责,负责救灾药品和器械的储备、抢险、遇险伤病人员的救治及灾后公共卫生防疫(镇卫生院); 负责组织对灾区动物的预防、控制和扑灭工作,加强动物疫情监测,切实采取措施防止和控制动物疫病的暴发流行(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应急抢险队:由镇人武部部长唐伟负责组建,及平时的防汛抢险演练,在紧急情况下组织抢险队伍进行有序的抢险救援工作。
信号发送员:由镇党委副书记湛海峰负责,在获得险情监测信息或接到紧急避灾转移命令后,立即按预定信号向各村发布报警信号,各村向重点区域及危房户发布转移命令,同时组织人员有序转移。
镇防汛防滑工作指挥部在县防汛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具体组织本镇和村组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镇政府汇报,并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村级防汛防滑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降雨监测、预警、人员转移和抢险等工作,各村要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防汛防滑预案。
3.2.2村级组织机构各成员职责及分工
各村应成立防汛防滑工作领导小组,由各村书记任组长,村支部副书记、村监委会主任为副组长,各村民小组组长、村委委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成立以基干民兵为主体不得少于10人的应急抢险队。各村、组均要落实降雨和水位、工程险情、泥石流、滑坡监测人员,确定1—2名信号发送员,并造花名册报镇、县防汛办备查。
3.2.3 组织纪律
(1)各责任人必须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恪尽职守,本着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落实工作任务。
(2)在灾害来临时,各责任人和全体成员按照预案的内容,迅速启动、不折不扣地完成工作任务。
(3)各责任人、工作组成员、应急抢险队成员所有手机必须24小时畅通,确保信息灵通。
(4)对转移安置的对象必须统一指挥,所有转移对象必须听从指挥,确保转移安置人员安全,按照转移安置路线有序进行。
(5)各责任人要按照责任分工,深入到分管的防区现场检查指导,切实履行职责。凡因工作不力,责任不落实出现问题的,将严格追究有关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
3.2.4 在交通、通讯中断等紧急情况下,村级防汛防滑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做好本区域的人员转移自救工作。
3.2.5 工作组人员及联系方式详情见附件4、5、6(信息监测、转移、调度、保障、抢险队人员一览表及曾溪镇村通讯录)。
4监测预警
4.1监测预警方案
4.1.1 实时监测
为及时了解和掌握辖区内降雨、水位、泥石流和滑坡等信息,对山洪灾害情况要全天候实时监测,我镇设2处雨量自动测站,26个人工雨量点、3个水位监测点,10处滑坡监测点(见附表4)。
4.1.2 监测内容
各村、各单位及片区监测站点负责对辖区内的降雨量、河溪水位、汉江水库水位、泥石流和滑坡动态等信息进行观测、收集、分析上报。
4.1.3 监测要求
各村、各单位及片区监测站点对辖区内的降雨、河溪水位、泥石流和滑坡地段安排专人进行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监测,及时、准确掌握辖区内降雨量、河溪水位变化、泥石流和滑坡动态等信息。
4.2监测预警制度
(1)进入汛期,各级防汛防滑指挥机构应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全程跟踪暴雨发展动向,并根据不同情况启动相关应急程序。
(2)暴雨引发的洪涝等灾害发生时,由各责任相关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抗洪抢险、排涝减灾和抗灾救灾等方面的工作。
(3)暴雨引发的洪涝等灾害发生后,由本级防汛防滑指挥机构向镇防指报告情况。造成人员伤亡的突发事件应立即上报。任何个人发现险情时,应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
(4)对跨区域发生的暴雨、洪水灾害,或者突发事件将影响到邻近行政区域的,在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防汛防滑指挥机构的同时,应及时向受影响地区的防汛防滑指挥机构通报情况。
(5)因暴雨、洪水灾害而衍生的疾病流行、水陆交通事故等次生灾害,当地防汛防滑指挥机构应组织有关部门全力抢救和处置,采取有效措施切断灾害扩大的传播链,防止次生或衍生灾害的蔓延,并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镇)和上级防汛防滑指挥机构报告。
4.3监测点与危险区域
全镇10处地质隐患点(详情请见附件附表3、6、7、8)。
4.4雨量水位预警指标
我镇预警信号发布依据市县气象部门发布的暴雨预警信号,根据不同的预警信号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暴雨预警信号分为四级,分别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预警,如下所示:
1、暴雨蓝色预警信号:12小时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这时要采取以下防御措施:
①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准备工作;
②学校、幼儿园采取适当措施,保证学生和幼儿安全;
③驾驶人员应当注意道路积水和交通阻塞,确保安全;
④检查城市、农田、鱼塘排水系统,做好排涝准备。
2、暴雨黄色预警信号: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这时要采取以下防御措施:
①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工作;
②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路况在强降雨路段采取交通管制措施,在积水路段实行交通引导;
③切断低洼地带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在空旷地方的户外作业,转移危险地带人员和危房居民到安全场所避雨;
④检查城市、农田、鱼塘排水系统,采取必要的排涝措施。
3、暴雨橙色预警信号: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这时要采取以下防御措施:
①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应急工作;
②切断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户外作业;
③处于危险地带的单位应当停课、停业,采取专门措施保护已到校学生、幼儿和其他上班人员的安全;
④做好城市、农田的排涝,注意防范可能引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4、暴雨红色预警信号: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到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这时要采取以下防御措施:
①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应急和抢险工作;
②停止集会、停课、停业(除特殊行业外);
③做好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防御和抢险工作。
4.5 预警指标
准备转移:暴雨黄色预警信号
立即转移:暴雨橙色预警信号
如有其它特殊水、汛紧急情况发生时,县、镇防指办可择机适时发布山洪灾害应急响应指令.
4.6预警信息的发布
镇防汛防滑指挥部办公室接到气象部门发布的暴雨天气预报时,或县防汛指挥部办公室发布的山洪灾害预警信息时,防汛带班领导必须到岗到位,当降雨接近或超过临界雨量值时,及时向各村组住户发布山洪灾害预警信息,当区域内河溪水位急剧上涨,必须立即向下游村庄和相关部门发布预警预报,当区域发生泥石流、滑坡的征兆时,应向上级防汛指挥部门和下游受威胁的区域发布泥石流、滑坡预警信息。当辖区内水库及塘坝,如有发生溃坝性重大险情时,应及时向上级和受威胁区的村庄、住户发布险情预警信息。
4.6.1预警发布及程序
根据我镇实际,按照下列程序预警:
1、一般情况下,山洪灾害防御预警信号,由镇防汛指挥机构按照县防汛指挥部办公室发布的预警信号向村委会发布,再由村委会向村民小组、危险区住户发布预警信号。
2、如遇区域性突发山洪、滑坡、泥石流、水库、塘坝溃坝等紧急情况,村组可直接报告县防汛指挥部和镇政府,并直接向危险区群众发布预警信号,在最短时间内用最直接的预警信号完成预警工作。
4.6.2预警启用条件
1、当气象部门预报有大到暴雨时,县级防汛部门发布暴雨预警信息。
2、区域性大到暴雨或时段降雨达到或大于临界值时,由镇防汛机构发布山洪预警预报。
3、镇辖区内突发泥石流、滑坡、水库、山塘溃坝等紧急情况,所在村组可直接报告县级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和镇防汛指挥机构,并可直接发布预警信号。
4.6.3预警信息的发布方式
镇防汛防滑指挥部通过短信、电话、广播、LE电子显示屏等形式对重点区域和人员密集区域发布预警信息;村(组)通过高音喇叭、铜锣、手摇报警器、高频口哨、电话、对讲机、无线预警广播等形式发布预警信息(对于人口居住较分散的村组,可增加使用火把和人力传递等传统的报警传输方式发布预警信息);所有通信遭山洪破坏而失效无法与外界联络时,镇、村可利用现有的交通工具,采用人力口头传递预警信息,通知受山洪威胁的居民撤离和转移。
5 人员转移安置
5.1 人员转移方案
当我镇接到县防汛指挥部暴雨黄色预警信号时,镇、村防汛指挥机构迅速启动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抢险队伍迅速奔赴现场,因地制宜,准备转移涉险群众。当我镇接到县防汛指挥部暴雨橙色预警信号时,对涉及转移安置的人员事先发放明白卡,将转移路线、时机、安置地点、责任人等有关信息明确到户到人,因地制宜地采取集中、分散等安置方式。抢险队伍要立即将涉险群众转移安置到各村预案中的安置地点,后勤保障组提供饮用水、食品、衣物等生活必需物品,医疗救护组提供基本医疗保障。镇、村、组干部层层包干负责,妥善转移和安置好每个受灾农户,确保万无一失。
5.2 转移对象、路线、安置地点、责任人及联系方式见附表7、8
5.3 转移安置纪律
镇、村防汛指挥机构,汛期必须严格遵守24小时值班制,健全雨情、水情、值班记录,带班领导必须到岗,值班人员认真做好防汛上传下达等各项指令,杜绝防汛值班电话不畅通、脱岗行为发生。一遇险情,带班领导迅速决策,果断指挥,奔赴灾情第一线,将灾情降低到最低程度。若因脱岗或指挥不力,造成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的,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理。
5.4 灾后处置
待山洪灾害结束后,镇、村(组)负责人要有序组织相关人员对受损房屋、周边环境状况进行查看,确认安全后,组织被转移人员有序返回。
6 抢险救灾
6.1 抢险救灾方案
建立健全抢险救灾工作机制,成立镇应急抢险救灾工作队(见附件3),由镇人民武装部部长唐伟担任队长。在接到上级抢险救灾指令后,迅速安排后勤保障组备齐食品、饮用水、衣物,镇卫生院派出3-5名医师和护士以及一台救护车随队保障,组织全部应急抢险救灾组成员,以最快的时间安全到达指定地点进行抢险救灾工作,物资和车辆由镇政府统一管理和调配。
6.2 抢险救灾准备
广泛宣传和培训山洪灾害法律、法规和防灾、减灾及地质环境保护科普知识,使干部群众了解山洪灾害的危害性和做好防灾、减灾及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树立防灾、减灾和地质环境保护意识,自觉投身到防灾、减灾斗争中。
为切实保障抢险救灾工作正常进行,镇、村防汛指挥机构要建立健全抢险救灾工作机制,储备一定的抢险救灾物资,用于保障和保证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
6.3 灾情处置方案
汛期内要求各村及相关单位密切注意天气变化情况,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安全度汛,一遇暴雨或连阴雨,形成山洪、泥石流并发,极易成灾,各村及相关单位要迅速全面进入防汛临战状态,镇、村党政主要领导不得离开辖区,要坚守岗位,及时掌握防汛工作状态,了解汛情趋势。
各级防汛责任人员,进一步检查落实各项防汛措施,一旦发生险情,镇、村防汛指挥机构要迅速启动山洪灾害防御预案,上报灾情,主要领导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按照防汛职责分工,带领抢险救灾队伍,全力以赴抗洪抢险。
抢险原则是先救人,后财产,将被困群众撤离到安全地带,如有人畜伤亡,及时抢救受伤人员,清理、掩埋人畜尸体,最后有序按转移路线转移人员。
6.4 基础设施应急保障方案
镇派出所负责全镇社会治安稳定,交通管制。安监办负责道路抢通恢复。公共事业服务站负责与县有关单位衔接,保障对外正常通信。
6.5治安、卫生防御、灾后救助应急保障方案
做好镇村垃圾清理和卫生防疫,科学组织实施抢险救灾,防治险情和次生灾害发生;积极组织和及时发放抢险救灾物资,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处住、有干净水喝,引导广大群众开展抗灾自救,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组织做好灾情普查和上报工作,积极动员各方力量实施灾后重建。
7 保障措施
7.1 汛前准备
7.1.1 为切实做好山洪灾害防御工作,镇、村防汛指挥机构汛前要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山洪灾害防御预案”,镇村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预案编制工作,对预案中存在的问题要实地调查,实行登记造册,制定和复检回访制度,限期整改。
7.1.2 镇防汛防滑办和各村主要责任人对辖区内的水利工程、河道、沟溪和其他地质灾害点进行检查,及时清理修复隐患点;全面检查检测辖区安装的监测预警设施和设备,确保设备设施正常运行。
7.1.3 各包户镇村干部要扎实做好“三到户”工作,将转移路线、避险地点、责任人及联系方式等有关信息制作明白卡,张贴到危险区内所有住户家中醒目位置。
7.1.4 通过村民代表会、小组会、院落会、发放宣传册等形式向辖区群众广泛宣传山洪灾害防治基本知识及防灾、减灾和自救保护知识,不断提高山洪灾害防治水平及群众避险能力。提高群众防灾避险意识,开展汛前防汛防滑演练,不断提高防汛抗洪抢险能力和水平。
7.2落实山洪灾害防御责任
前河片责任领导:吴桂英
成员:湛海峰、钟诚、陈海涛、李世超、贺培荣、阮班华、田明明、刘健、魏兴(男)、谢先彪、童兴航、程静、王付奎、王发德、胡帆及相关村成立的领导机构和应急分队人员。
后河片责任领导:夏辉
成员:吕烨、缪胜军、冯明亮、颜家贵、涂应辉、司额明、刘杨、禹龙煊、杨思婧、谭晨晖、徐友章、晏新安及相关村成立的领导机构和应急分队人员。
江北片责任领导:曹世海
成员:王腾飞、唐伟、李万新、符巧玲、叶通、陈瑞、邓义全、李昌国、张军、刘佳、赵兴及相关村成立的领导机构和应急分管人员。
7.3防汛物资保障
镇财政所负责准备应急救援资金10000元。
物资物品供应点:镇桥头王忠红超市(成品食物及水签订代储协议)联系电话6527007;镇机关食堂(临时用餐)0915-6527006
曾溪镇抢险救灾物资储备表
名称 |
数量 |
名称 |
数量 |
名称 |
数量 |
编织袋 |
5000条 |
铁丝 |
1吨 |
铁铲 |
20把 |
钢钎 |
20根 |
十字镐 |
10把 |
架子车 |
5辆 |
木桩 |
50根 |
手电筒 |
20个 |
电池 |
50对 |
应急灯 |
10个 |
雨衣 |
50件 |
雨鞋 |
50双 |
救生衣 |
10件 |
救生圈 |
10个 |
防雨布 |
300㎡ |
砂石料 |
50m3 |
卡车 |
1辆 |
|
|
|
|
|
|
|
|
1、砂石料采取协议代储方式。
2、卡车采取协议临时租赁方式。
2、物资库存地点:曾溪镇政府对面王全红楼下库房。
3、管理人员:禹龙煊 联系电话:15229651561
晏新安 联系电话:15091514701
8附表:
(1)区域经济社会基本情况统计表
(2)历史山洪灾害损失情况表
(3)山洪灾害危险区基本情况表
(4)监测站点分布表
(5)监测站与预警对象关联表
(6)人员转移表
(7)曾溪镇2019年度防汛防滑重点预案防抢撤组织名单
(8)曾溪镇2019年度防汛防滑群防群测一览表
9附件:
(1)曾溪镇防汛防滑指挥机构组成人员名单及联系电话
(2)曾溪镇防汛防滑包村指导小组成人员名单
(3)曾溪镇防汛防滑应急分队组成人员名单
(4)监测、信息、转移、调度、保障、抢险队人员一览表
(5)曾溪镇干部通讯录
(6)曾溪镇各村防汛干部通讯录
附件1
曾溪镇防汛防滑指挥机构组成人员名单及联系电话
指 挥 长:曹世海 镇政府镇长(139****7789)
副指挥长:夏 辉 镇人大主席团主席 (139****5188)
王腾飞 镇政府副镇长(187****0998)
成 员:湛海峰 镇党委副书记(135****0571)
孔 君 镇纪委书记(187****1808)
吕 烨 镇组织委员(136****4687)
钟 诚 镇政府副镇长(159****9511)
杨 浩 镇政府副镇长(158****4697)
唐 伟 镇人武部部长(159****0323)
陈海涛 镇脱指办副主任(138****2977)
贺培荣 镇经济发展办主任(139****8960)
刘玉佳 镇党政办主任(159****7606)
阮班华 镇农综站站长(137****9117)
符巧玲 镇社治办主任(159****9380)
李世超 镇派出所所长(183****1000)
徐友章 镇社保站站长(139****8849)
赵 兴 镇市场监管所所长(184****7431)
杨思婧 镇财政所所长(185****7376)
宋 强 镇中心小学校长(151****2255)
宋 阳 镇卫生院院长(158****3071)
指挥部下设防汛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经济发展办,由贺培荣、禹龙煊同志负责各项事务,联系电话:139****8960,152****1561值班电话:6527006。
附件2
曾溪镇防汛防滑包村指导小组成人员名单
责任区域:大沟村
负责领导:杨浩(镇政府副镇长) 联系电话:158****4697
成 员:童兴航、程静、王付奎
责任区域:兴隆村
负责领导:湛海峰(镇党委副书记) 联系电话:135****0571
成 员:刘健、李周兵
责任区域:瓦窑村
负责领导:钟诚(镇政府副镇长) 联系电话:159****9511
成 员:田明明
责任区域:油坊湾村
负责领导:夏辉(镇人大主席团主席) 联系电话:139****5188
成 员:缪胜军、刘健、涂应辉、谭晨晖
责任区域:联盟村
负责领导:吕烨(镇组织委员) 联系电话:136****4687
成 员:刘杨、颜家贵
责任区域:高坎村
负责领导:王腾飞(镇政府副镇长) 联系电话:187****0998
成 员:叶通、张军、李昌国
责任区域:立新村
负责领导:符巧玲(镇社治办主任) 联系电话:159****9380)
成 员:邓义全、李万新
附件3
曾溪镇防汛防滑应急分队成员名单
应急分队队长:唐伟(镇人武部部长)联系电话:159****0323
成员:吴桂英 曹世海 夏 辉 湛海峰 杨 浩
钟 诚 王腾飞 陈海涛 阮班华 田明明
魏 兴 谢先彪 晏新安 涂应辉 张 军
刘 扬 邓义全 司额明 李昌国 刘 健
贺培荣 禹龙煊 刘国贵 王发德 徐友章
邓小东 李松华 李国金 罗大明 王全进
程 静 叶 通 冯明亮 屈国兴 彭易军
李万新 赵发军 周光明 陈正远 杜孝义
童兴航 江 涛 张秀兰 刘 佳 颜家贵
附件4
监测、信息、转移、调度、保障、抢险队人员一览表
组别 |
组长 |
成 员 |
工 作 职 责 |
信息监测组 |
王腾飞 |
各村党支部书记、村副书记、村信息员(文书)
|
主要对辖区内雨量、水位、工程险情等监测,收集整理相关信息,及时上传下达。村监测预警员应及时获取监测、预警信息,按照规定发布预警信号。 |
人员转移组 |
陈海涛 |
李世超、 禹龙煊 柯曼、颜家贵、缪胜军、
|
按照指挥部的命令及预警通知负责做好受威胁群众按预定的线路和地点转移的组织工作,确保转移途中和安置后的人员安全。 |
调度指挥组 |
夏辉 |
吕烨、冯明亮、晏兴安、叶通、 阮班华、李万新 |
主要对水利工程的调度运输,抢险人员、救灾物资与抢险机械、车辆以及应急救援救护的调配与管理工作。 |
后勤保障组 |
杨浩 |
贺培荣、杨思婧、宋阳、涂应辉、 田明明、蔡世伟、 张军
|
负责临时转移群众的基本生活和医疗保障的组织工作;负责被安置户原房屋搬迁建设及新的房基地用地审批手续的联系等工作;负责受灾抢险区域的社会治安维护管理工作。 |
抢险队 |
唐伟 |
邓义全、司额明、李昌国、 刘健、 徐友章、李松华、 王全进、李国金、邓小东、 刘佳、 童兴航、谢先彪、 刘杨
|
在紧急情况下听从命令进行有序的抢险救灾。 |
信号发送员 |
湛海峰 |
刘玉佳、司颖、陈瑞、 喻自力
|
在获得险情监测信息或接到紧急避灾转移命令后,立即按预定信号向各村发布报警信号,各村向重点区域及危房户发布转移命令,同时组织人员有序转移。
|
附件5
曾溪镇机关干部(驻镇单位负责人)通讯录
吴桂英 镇党委书记 135****4909
曹世海 镇政府镇长 139****7789
夏 辉 镇人大主席团主席 139****5188
孔 君 镇纪委书记 187****1808
湛海峰 镇党委副书记 135****0571
吕 烨 镇组织委员 136****4687
钟 诚 镇政府副镇长 159****9511
王腾飞 镇政府副镇长 187****0998
杨 浩 镇政府副镇长 158****4697
唐 伟 镇人武部长 159****0323
陈海涛 138****2977 李万新 159****4227
阮班华 137****9117 陈 瑞 138****1793
柯 曼 199****3029 缪胜军 138****9286
徐友章 139****8849 贺培荣 139****8960
刘玉佳 159****7606 李昌国 133****4361
喻自力 159****0614 邓义全 137****1583
田明明 181****0960 李世超 183****1000
涂应辉 135****4875 刘 健 139****5994
刘 杨 138****4456 谭晨晖 182****1785
晏新安 150****4701 赵 兴 184****7431
颜家贵 153****8028 胡 帆 159****1358
童兴航 158****0033 刘 佳 152****3229
杨思婧 185****7376 司额明 139****4609
冯明亮 159****0768 符巧玲 159****9380
王发德 159****1597 叶 通 158****5460
谢先彪 159****3723 司 颖 150****2927
禹龙煊 152****1561 蔡世伟 177****6182
魏 鑫 159****9290 叶 丹 134****2989
张 军 159****5090 宋 强 151****2255
宋 阳 158****3071 魏 兴 153****5775
附件6
曾溪镇各村防汛主要干部通讯录
联盟村 司额明 村支部书记(兼村主任)139****4609
王全进 村委会副主任 182****3851
罗大早 村文书 177****9501
罗大明 村监委会主任 153****5305
油坊湾村 李国金 村支部书记(兼村主任)159****5979
李松华 村支部副书记 138****8734
任芳芳 村文书 187****0820
江中华 村监委会主任 133****6832
瓦窑村 刘国贵 村支部书记 138****2525
江 涛 村支部副书记 159****0619
张水忠 村文书 138****2714
刘忠奎 村监委会主任 187****9496
兴隆村 彭易军 村支部书记(兼村主任)153****7886
白小娟 村文书 189****3189
司额和 村监委会主任 177****4359
大沟村 屈国兴 村支部书记(兼村主任)139****7773
张秀兰 村支部副书记 138****3355
王昌雷 村文书 189****8377
黎兴友 村监委会主任 137****3968
高坎村 赵发军 村支部书记(兼村主任)150****7407
周光明 村支部副书记 134****0470
王家云 村文书 152****2034
毕显武 村监委会主任 139****9089
立新村 陈正远 村支部书记(兼村主任)138****0817
邓小东 村委会副主任 139****5118
王远学 村文书 183****8173
杜孝义 村监委会主任 183****2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