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石泉要闻> 各镇快讯>正文详情

喜河镇:何先安——大步向前,走进群众心间

时间:2020-03-13 14:25作者:胡红莉源自:喜河镇

三年前,行路难、吃水难、群众发展产业难......

三年后,路路通、饮水通、产业发展变轻松......

这是喜河镇田心村三年的变化历程,从一路泥泞到四通八达离不开田心村工作队的辛勤付出,更离不开田心村工作队队长何先安的精心谋划,他用三年时间,为田心村谋划出一条条致富路,为村民送去增收致富良方,成为村民口中的“何书记”、村里的“领头人”。

到最远的村为民解忧

“老何,你去田心村吧,你跟贫困户打交道有经验,把村交给你,我放心”,党委书记王全波对何先安说道。去田心村之前,书记专门找何先安谈了一次。

“书记放心把村交给我,我就不能辜负他对我期望,村里发展好了,我才好回去给他交一个满意的答卷。”何先安说道。

就这样,何先安从原来的镇农综站站长变成了田心村的支部书记,身份变了,初心不变。怀揣着激情与责任,2017年6月,何先安从“农综战地”奔赴到“扶贫战场”,一场没有硝烟的脱贫攻坚战就此开启。

到村上后,何先安发现,基层党组织处于半瘫痪状态,他觉得,要改变贫困面貌,必须有一支战斗力强的村级班子和过硬的党员队伍。于是,他先从抓党建做起。紧紧围绕基层党组织“六化”建设目标,以规范组织生活为切入点,在村党支部会议上,提出开展“六个一”系列活动,即组织开展一次党员大会、一次支委会、一次党小组会、讲一次党课、主动交纳一次党费、至少提出一条对全村发展有用的建议,大家反响十分热烈,党员们纷纷踊跃发言,提出许多建议。

此后,他还带领村里多次召开党员大会,商议全村发展思路,出台村规民约,成立村民自治小组,并积极发展入党积极分子,村里党员的荣誉感和主人翁意识明显提升。

建好基础才能更好发展产业

要想富先修路,经过认真调研后,何先安发现,村里致贫主要原因是基础设施水平差,产业发展配套不够。为了弥补产业发展短板,他在充分分析村情的基础上,决定将产业发展与基层设施同步走。

“何书记,请你到我们组上看看,大家吃水真的不方便,能不能先给我们把吃水的问题解决喽。”村民温秀奎第一个向何先安反映吃水难的问题。何先安接到这个反映后,立即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召开会议讨论,在四组为他们修建了一处水窖,自2016年以来,何先安带领工作队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为全村共建设村组道路和产业路4条8.902公里、便民桥2座、饮水工程7处、建设移民搬迁安置点一处、修建334㎡标准化活动室,700㎡健身广场,实施电网改造4公里,村级道路油返砂项目0.536公里,累计投入项目建设资金达1132.6万元。

基础设施好了就要抓好产业发展,何先安从农业合作社、产业大户、技术能手和培育职业农民入手,按照“支部+X+贫困户”的工作思路,引导村内能人成立石泉县天禾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贫困户走上致富路。

“我们成立合作社,贫困户可以在这里签订订单蔬菜,我们这里免费培育种苗,还有一些贫困户可以就近在家务工。”合作社的能人付宗顺介绍道。

去年,田心村合作社签订辣椒种植合同83亩,带动贫困户30户93人;签订180亩香椿种植合同,带动贫困21户60人。按照长、中、短期产业配套发展思路,田心村建立茶园350亩、核桃园400亩、香椿180亩。2019年兑付三有奖补资金36.5万元,人均纯收入达9411元,群众收入水平大幅提升。

不仅如此,何先安还带领村党支部制定了村级集体经济破题方案,结合全村产业发展,自主探索增收渠道。随着产业的逐步落地,村民们发展的信心越来越足。

称职的书记不合格的家人

村里总能见到何先安忙碌的身影,而在家中却鲜少有他的身影,每当深夜悄然而至的时候,何先安就会拿出手机,翻翻自己女儿的照片,忍不住感叹时间的飞逝,自己没有好好陪伴他,尤其今年,女儿要参加高考,但是田心村更需要他来领导发展。

还记得在2018年的9月的一天,何先安的母亲因为患有老年痴呆,在街上不小心走失了,这边的何先安正在安排村上工作,接到消息后,他直到把手头工作交代完毕,晚上九点多,才急忙赶回县城又投入到寻找母亲的路途中,报警、调取监控、赶回老家中坝,寻遍整个县城,还是没有老母亲的身影,他急的满头大汗,努力克制住自己掉下来的眼泪,最后,终于在老街找到了母亲,当看到母亲的那一刻,这个50多岁的汉子没忍住哭了起来,整整一晚,何先安几乎没有合过眼,第二天又匆匆赶回自己的战场。

“找到她了,我也放心了,村里还有好多事没有完成,我不放心。”何先安说道。

自春节以来,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何先安24小时驻扎在田心村,带领村干部全面摸排外地返乡人员,及时上报,在村路口设置劝返点,对进出车辆、人员进行排查登记,对外地返乡人员实行居家隔离,隔离期间,他每天带领村医对他们进行体温测量,随时了解被隔离对象情况,安抚情绪,并为他们送去口罩、消毒液等医疗物资和面条、大米等生活物资,他还千叮万嘱村干部一定要注意自身防护,确保自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