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贫搬迁让山区群众离幸福更进一步,搬迁群众的后续生活该如何保障呢?2020年新春伊始,熨斗镇迅速行动,召开班子会认真学习县委一号文件,讨论全镇易地搬迁群众后续发展工作,同时召开工作队长会议落实部署相关工作,将工作重心从解决好“如何搬、怎么搬”向“搬后怎么办”转变,从“以搬迁为主”向“后续扶持和公共管理”转变,从偏重“输血”向注重“造血”转变,从而实现“稳得住、融得好、快致富”。
近日,镇党委书记谭可新深入村安置点了解公共基础设施需求情况和群众“三业”计划,宣传产业奖补政策、乡村振兴“十百千”计划、镇产业发展规划,鼓励引导群众积极发展产业,实现多渠道增收,从人居环境提升、公共环境改善、群众增产增收等多维度提升搬迁群众生活质量。
专人到点服务,让群众“最多跑一次”。镇集中安置点成立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各村明确一名支部委员到村集中安置点开展便民代办、警务综治等服务,进行以群众为中心的服务体系建设,实现“群众跑”到“代办员跑”过渡,达到镇村资源共享,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对搬迁群众采取“跟踪式”服务,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配套设施完备,安置点建成幸福家园。各村深入摸排群众“三业”计划和安置点增设配套设施需求,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人居环境,各村提高对搬迁对象后续发展工作的重视,以积极的贷款补贴政策和创业奖补政策,鼓励村民在集中安置点用自家房屋开办购物点,既解决群众生活物资的购买,也解决物流、快递、金融服务、电商服务等便民措施的落实,将安置点建成和谐有序、绿色文明、创新包容、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园。
技能培训上门,激发搬迁群众内生动力。根据“三业”计划摸底,摸底各安置点党员人数,结合农民夜校、流动党校、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分类施策、精准指导,加强搬迁群众技能培训,用劳动技能提升让搬迁群众的生活换挡提速,通过“易地扶贫搬迁+现代产业园区+就业指导”、社区工厂、苏陕协作劳务输出等模式,开发就业岗位、提供就业服务、免费上门指导等途径,拓宽增收渠道,引导和帮扶搬迁群众实现就近就业,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