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石泉要闻> 部门动态>正文详情

人社局:蔡又林——扎根农村 心系百姓 真情扶贫

时间:2020-01-16 15:15作者:袁素娟源自:人社局

皮肤黝黑,经常面带笑容,精神抖擞,坚定的目光,这是蔡又林的真实写照。四年多来,他深入扶贫一线扶真贫、真扶贫,瘦了腰、细了腿。上千个黑夜白天,他的身影闪耀在扶贫前沿,挥斥方遒,肩挑责任、伴随艰辛,却始终勠力前行。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社人的意义就是“责任”,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肺腑的奉献之歌;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驻村干部的平凡人生;他用一双脚板丈量着山村脱贫致富的路子……

蔡又林,今年55岁,已到知命之年。近年来,他主动承担驻村脱贫攻坚工作重任,先后在云雾山镇水田坪村和城关镇双桥村任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队长。2016年2月被选派到石泉县城关镇双桥村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到村任职以来,他始终按照县委、县政府对驻村干部的要求,严格执行驻村工作制度,牢记单位领导殷切嘱托,牢固树立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理念,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勤调研、理思路、谋发展,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深入走访,切实掌握村情民意

“这小伙子把大小和顺沟的路都踩平了”这是村干部与村民对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在驻村的时间里,他用脚步丈量过双桥村大大小小的各种山头,四年多来,他走遍了双桥村所有农户,通过走访调研,整理了双桥村基本情况,驻村日志上如此描述:双桥村辖8个村民小组,全村共350户1011人,全村面积约18平方千米,有耕地面积967.74亩(水田202.6亩),退耕还林2391.3亩,公益林12869.54亩。村民主要以种植养殖、劳务经济林果蔬菜等为主要收入来源。

该村致贫原因主要是因病、缺技术、缺产业、缺土地等。村里年轻人大都上学、务工,留守人员多为中老年人。据统计,全村60岁以上老年人190余人。近几年来,劳动力靠打零工、种植香李、蔬菜、桃子等果树带动经济。短期产业主要发展的有养鸡、养猪和传统粮食作物。为支持鼓励贫困户发展产业,驻村工作队累计自筹资金13.46万元为产业发展户购买果苗、鸡仔、猪仔及子种化肥等物资。

产业扶贫是解决贫困户长久脱贫、不再返贫的一剂“良方”,如何让群众持续增收?这个“老大难”问题根植在驻村工作队长的心中。

“还是蔡队长有眼光啊,动员我种植香李,短短一个周收入几千元”,双桥村的产业大户杨兴刚高兴说道,“刚开始我对这项产业还很疑惑,生怕不能赚钱”。产业能人杨兴刚带动贫困户47户发展香李、猕猴桃等果树70余亩。

倾心竭力,舍小家为“大家”

“蔡队长,我们房子背后有个马蜂窝,很危险!”“麻烦去看看我们家没水了”“蔡队长啊,我老毛病又患了,把我送医院吧……”

小到一个马蜂窝,大到扶贫政策的落实,哪一件事情不是亲力亲为,群众眼中无小事,他们“有事了”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蔡队长。扶贫工作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当前必须打赢的一场硬仗,带领村民们脱贫致富,实现全民小康之路,也是所有干部的重要目标。为了工作,他舍小家而为“大家”。

他走村入户,宣传扶贫政策;他帮扶贫困村发展产业,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他帮助协调各级资金,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他用热忱与奉献,筑成了脱贫攻坚战最坚实的防线,筑成了百姓最温暖的港湾!同样,也是他,“五加二”“白加黑”的驻守村里已成为常态,母亲住院只能丢给妻子照顾、假期里眼巴巴看着朋友圈各种美食美景、无法答应父母回家吃一餐饭的要求……为了扶贫,长期吃住在村;为了扶贫,他与贫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回家的时间屈指可数;为了扶贫偶尔抽周末回家,他也是陪家人吃顿饭又匆匆返回到自己脱贫攻坚的工作岗位上。

有多少个日夜,多少个周末,他都一直坚守着,这是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当他高血压累倒在病床上的时候,心里装的还是老百姓,陈明根家的“猪仔生了吗?”张孝斌家的“竹荪长势咋样?”,电话里面不停地询问着。在双桥村经常看到他忙碌的身影,每一户贫困户家里都留有他坚实而温暖的足迹,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中,他奋力演奏着有力的人生乐章。

精准施策,改善人居生产生活条件

为了确保各项扶贫政策全面落实到位,蔡又林同志认真研读各项扶贫政策,一项一项地学习,不懂就问相关部门专业人员。掌握了各项政策后,他结合全村情况和贫困户实际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住房保障、安全饮水等方面,一件一件进行落实兑现。

为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驻村工作队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驻村帮扶工作首要任务来抓,积极申报争取项目资金,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修建通组路2条,解决了60户162人的生产发展及通行问题;修建产业路2条,解决了93户264人产业发展及销售运输等问题。为解决村民出行问题,累计修建联户路1.7公里;修建便民桥3处,解决了2个组村民隔河渡水问题;建集水井3处,蓄水池3处,并布设管网到户,彻底解决了双桥村一组9户20人的人畜饮水问题,同时,对本村其他9处饮水工程加强日常管护,确保了全村村民饮水达标;争取电力部门对3、4组3.8公里的电网进行提升改造,解决了这2个组村民生产、生活用电压不达标问题;争取国开行基础设施项目,对原双桥村八组水库进行加固,保障水库及下游群众安全,总投资25万元;争取国开行基础设施项目,新修河堤93米,投资20.1万元,保障了32户113人住房安全;争取移民局投资10万元在双桥二组布设路灯20盏,为二组村民出行提供了便利;自筹资金12万对党群服务中心扩建,为全村群众办事提供了较好的办公环境;自筹资金4万余元,硬化院坝300平面米,改善了安置点的居住环境。另外,争取相关部门,在村党群服务中心及其它公共活动场所布设健身器材3套,为村民日常锻炼提供了便利。

苦吗?苦。累不?累。可在蔡又林看来,一切都是那么令人怀念,甚至憧憬。因为大家并肩战斗在脱贫攻坚的最前线,实打实在为老百姓做事,每一个贫困户脸上的笑容是他心目中最大的安慰。虽写断了笔、跑破了鞋、讲干了嘴仍继续前行……那一个个灯火通明的夜晚、一个个昼夜不分入户的背影、工作队成员一起熬夜准备资料的样子……一幕幕都映现在他的眼中。

沉下身子, 书写驻村干部风采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蔡又林把驻村的日子每天都过得精彩而有意义。他扑下身子解决实际问题,沉到一线破解难题,倾听群众诉求,回应关切,他用实际行动赢得村民的信赖和支持。

每天奔波于扶贫的路上,农闲时帮助农户整理院场杂物、拉家常,农忙时为老弱贫困户掰玉米、刨土豆、晒粮食,危房改造中为危房户搬砖、运土,节日走访中带去牛奶、水果等生活必需品,遇到困难贫困户经常自掏腰包,与村民亲如一家。

蔡又林同志所做的扶贫事没有惊心动魄,也没有丰功伟绩,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平凡的事。在驻村帮扶的四年多时间里,他始终立足服务群众,在群众的需求中丈量脱贫致富的步子、寻求精准扶贫的办法,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苦干实干,有效解决了双桥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民增收渠道单一等制约发展的问题,展现了一名驻村干部敢于担当、服务群众的时代风采。

热心公益,带头服务群众

蔡又林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他乐于助人,热心于公益。2014年,他加入石泉县义工联。义工联活动都是在周末进行,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余,他经常放弃周末休息时间,带领家人积极参与各类公益活动200多场次,累计从事志愿服务2600余小时,2018年,他被县委表彰为优秀驻村工作队长、优秀共产党员。

送福迎春是石泉义工联的一项品牌项目,内容是在每年岁末年首,组织爱心企业、爱心商家为偏远山村群众送去蔬菜、粮油、衣物等生活物资。活动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蔡又林不但自己出人出车,还主动联系车辆、组织人员投身活动中。活动现场,他主动找到一些孤寡老人和他们谈心拉家常,倾听他们的心声,为他们讲解有关党的政策,使他们感受到在爱心人士的关怀下,自己并不孤独,也感受到党和政府给他们的温暖,每次看着老人笑脸,使他更加坚定了帮助别人的信心与决心。

蔡又林为留守儿童的家长们讲解石泉的发展现状和相关政策,鼓励引导务工人员回家就地就近创业就业,在投身家乡建设同时方便照顾老人孩子。高考期间,他还组织策划并积极参与了“高考考生义务免费接送车”活动,赢得社会各界的好评。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是蔡又林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作为一名党员,他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人民群众的深情厚谊;作为一名公益人士,他和他的家人也用实际行动让这个世界充满了爱!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蔡又林心怀人民、鞠躬尽瘁。也许,他的事业算不上轰轰烈烈,但正是因为有他们这样的干部,老百姓的日子才过得踏踏实实、红红火火;也许,他们的名字未必家喻户晓,但他们的贡献足以居功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