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石泉要闻> 各镇快讯>正文详情

后柳镇:打好“特色牌” 文明实践更出彩

时间:2020-01-08 11:30作者:张红蕊源自:后柳镇

紧扣群众需求,整合资源创新,提升服务温度,后柳镇立足本地特色,念好“五字诀”,打好五张“特色牌”扎实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确保实现教育、宣传、培育、实践、服务的目标,进一步夯实群众思想基础。

有的放矢地“讲”,打好“教育”牌

各村(社区)组建以各类先进典型、红白理事会成员、“五老”人员、文艺骨干、专业技能人才等为主体的志愿宣讲队伍,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阐释党中央大政方针、为民利民惠民政策。根据群众需求,持续开展“农民夜校”常态化服务,设置“理论学习+N”多样化、优质化课程,整合教育资源、师资力量,开展日常、大众化教育服务,定期分众化学习培训,专业订单式技术培训,组织群众学习理论、政策、法律、科普等知识,提高群众的思想境界、道德水平、文化素养。

丰富多彩地“乐”,打好“宣传”牌。

依托文化服务平台,吸纳辖区各类文艺志愿者,不断壮大文艺志愿服务队,有计划地开展“水乡之秋旅游文化节”“汉水庖汤会”等形式多样、接地气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让群众在多姿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中获得精神滋养、增强精神力量。

公开公正地“评”,打好“培育”牌。

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深入学习时代楷模、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在广大农民中开展“学新思想、养新风尚、做新农民”竞赛活动,引导和组织农民群众积极主动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常态创建文明村(社区)、文明家庭,评选“好媳妇”“好婆婆”“石泉十佳”等先进典型,引导农民群众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

真心实意地“帮”,打好“服务”牌。

一是服务基层群众。以书记民情“三本账”制度为统揽,把服务群众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开展理论宣讲、政策解读、文艺演出、便民服务、科学普及等组合式活动,宣传群众最想听的内容,开展群众最喜爱的活动,讲解群众最想学的知识,提供群众最需要的服务,解决群众最闹心的难题,在服务群众中教育引导群众,在解决问题中温润心灵、温暖人心。

二是壮大志愿队伍。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后柳镇规避党委政府唱“独角戏”的单向传播路径,广泛凝聚社会各界力量,镇级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大队,各村、社区分别按照常住人口的8%、13%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分队,在职党员干部中做到全覆盖。建立完善长效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建好用好群众身边的志愿服务队伍,把实践阵地建到群众家门口,实现人人都是“文明实践者”,推动文明实践活动常态化,持续化。

一心协力地“引”,打好“实践”牌。

坚持从镇主要领导、联村领导、村(社区)主要负责人抓起,以身作则,做好带头宣讲。党员干部、乡贤能人等先进典型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参与到文明实践活动中,做文明的宣讲人、代言人,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志愿服务,形成模范带头、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此外,后柳镇还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与基层党建工作、乡村振兴战略、文化惠民工程、精神文明创建等工作一体实施,做到资源统筹、设施整合、共建共享,坚决防止形式主义,不搞一阵风、一刀切,不搞弄虚作假,确保文明实践活动扎实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