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县2019年教育脱贫攻坚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巩固提升我县教育脱贫成果,坚决打赢全县脱贫攻坚总体战,确保2019年我县脱贫攻坚顺利实现整县摘帽目标任务,按照中、省、市各级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相关文件精神,特别是有关教育脱贫的新要求,结合我县教育脱贫攻坚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将2019年作为我县教育脱贫工作的冲刺期、决战期,紧紧围绕“政策落实、工作落实、责任落实”的“三落实”工作要求,按照“精准+落实+可持续”的思路,全面聚焦“斩断穷根”,进一步夯实组织保障、全段资助、志智双扶等基础,持续深化“335”教师结对帮扶、高校帮扶与苏陕帮扶三大帮扶体系,稳步推进我县“353”教育发展战略,不断提升我县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的政策知晓率、资助精准率、群众满意率,确保贫困家庭受教育人口精准资助全覆盖、义务教育“0”辍学,努力实现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目标。
二、重点工作
一是继续全面落实好控辍保学“双线”“七长”责任制,严格执行辍学学生劝返、登记、书面报告等十项制度,确保我县义务教育段适龄学生不因贫失学辍学。二是持续健全完善县域内学前至大学新生阶段全段助学体系,全面落实上级各项教育惠民政策,足额精准兑现各类资助补贴。三是以有效激发贫困及特殊群体学生内生动力为着力点,按照“一生一策”要求,抓实师生结对智志双扶工作;以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为重点,进一步细化高校帮扶年度各项任务台账,做实“技志双扶”,全面拓宽贫困家庭增收渠道;继续将人才交流作为推进苏陕教育协作的重要内容和强劲引擎,持续加大金石两地骨干教育人才交流互派,全力助推我县教师专业素养全面提升。四是以城乡师资均衡配置和教师素养提升为重点,深入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不断满足山区贫困学生优质教育资源需求,提高群众满意率;五是扎实抓好深度贫困村教育脱贫攻坚,进一步加大社会资助倾斜力度,斩断贫困人口“穷根”;六是扎实抓好公共服务建设,实现脱贫后持续健康向上发展的良好趋势。
三、推进措施
1.牢牢抓实“控辍保学”底线工作。一是继续强化法规宣传。多形式、多途径,广泛深入宣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及保学控辍相关政策规定,让广大群众了解义务教育的强性规定,全面形成适龄儿童、少年必须依法接受义务教育的共识。二是持续夯实工作责任。继续按照“依法控辍、管理控辍、德育控辍、课改控辍、环境控辍、关爱控辍、扶贫控辍”总体思路,健全完善适龄少年儿童入学登记台账,全面落实“双线”、“七长”及辍学学生劝返、登记、书面报告、动态监测等系列机制,做实做细做好适龄残疾学生随班就读、送教上门工作,确保全县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目标明确,责任落实。三是适时开展督查督办。县教体局、县政府教育督导室继续将义务教育段各学校控辍保学落实情况作为春秋季开学及日常工作检查的重要内容,一经发现辍学现象,立即对相关学校、辖区政府下发《控辍保学专项督办函》,全力督促整改落实。与此同时,紧密配合县公安、人社、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严厉查处和打击非法使用童工行为,全面实现义务教育段“0”辍学目标。
2.精准落实各项教育惠民政策。按照“学段全覆盖,对象全精准、标准最高档、项目可叠加,一个不能少,结果全告知”的工作要求,在不折不扣执行好我县“十五年”免费教育政策,科学规范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的基础上,精准信息、精准资助,全面兑现党和政府“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庄严承诺。一是精准落实学前教育资助。全面落实我县学前教育全免费政策,全部免除学前三年(3-5周岁适龄幼儿)在园幼儿保教费、课本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在园幼儿全部享受贫困幼儿生活补助,每人每天补助3元,全年补助750元。二是精准落实义务教育资助。在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的基础上,对“建档立卡”贫困在校寄宿学生全覆盖兑现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补助,小学每生每天补助4元、全年补助1000元,初中生每生每天补助5元、全年补助1250元。三是精准落实高中教育资助。继续实施普高和中职三年学费全免政策的同时,将“十三五”贫困家庭普高学生全部纳入国家助学金特困档次,每人每年资助2500元;严格执行中职一至二年级学生国家助学金补助政策,每生每年补助2000元,对每年新入学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职学生,依据省教育厅下发名单每人一次性再给予3000元资助。四是精准落实高等教育资助。对在全日制高等院校(含大专)就读的石泉籍贫困家庭大学生,特别是“十三五”贫困家庭大学生优先办理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每人每年最高可贷款8000元,做到“应贷尽贷”;对参加当年高考列入国家计划内招生被录取到高等院校并入学就读的全日制本科、专科(高职)“十三五”贫困家庭学生,依据当年县政府确定的资助政策及省市下达的高职一次性3000元资助名单、大学新生路费资助名额予以不同标准的资助。
3.持续深化各类结对帮扶工作。一是持续深化师生结对帮扶工作。继续把教师结对帮扶建档立卡贫困和非建档立卡留守、孤残、学困等特殊群体学生作为教育脱贫攻坚的助推器和重要抓手,以“一生一策”“智志”双扶为核心,以巩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示范县创建工作成果为结合点,进一步健全完善“335”结对帮扶管理和考核机制,扎实深入开展好师生结对帮扶工作,并适时组织开展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全面激发贫困及弱势群体学生内生动力,努力实现“帮扶一个圆梦一家,帮扶一批致富一方”的工作目标。二是持续深化高校结对帮扶工作。以高校结对“八大帮扶项目”及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和实体项目全面落地并稳步推进为重点,以市场用工需求为导向,以“技志双扶”技能型人才培养为关键,以促进带贫减贫成效为核心,持续强化校地对接,进一步细化高校帮扶年度各项任务台账,抓早抓实抓好院校职教联办、贫困人口技能培训、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免费技能培训、卫计和教育人才输送、绿茶种植加工及冲泡技能提升等系列帮扶工作,并积极协调安职院充分发挥其智囊团作用,精心指导县职教中心扎实抓好学校管理、师资队伍建设、职教招生、精品专业打造、校企合作等各项工作,全面巩固国家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创建成果,持续提升县职教中心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助力脱贫攻坚的能力和水平,全面拓宽贫困家庭技能增收渠道。与此同时,充分发挥安职院消费大市场的优势,持续深入做好石泉县优质农产品进校园销售“以购代捐”活动,为我县农产品“山货出山”畅通渠道,助力产业脱贫。三是持续深化苏陕教育协作。依据金石两地教育主管部门年度教育协作方案,在持续深化金石两地学校共建合作、人才交流合作、学生关爱合作、中职教育合作、教研教改合作五大主体协作内容基础上,继续将两地教育优秀骨干人才互派开展跟岗学习和支教帮扶作为重中之重,按照互派交流专业技术人才最少不低于20人次、时间最短不低于1个月的标准,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全方位学习借鉴金坛区教育优质发展的先进经验,给石泉县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不断引入“活水”,全力助推教师专业素养全面提升,为全面实现我县教育质量“市前茅省一流”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四是持续深化驻村包抓帮扶。县局派驻两河迎河村、县体管中心派驻喜河福星村驻村工作队要严格按照上级党委、政府及脱指部门相关要求,进一步细化分工,严格履职尽责,严守工作纪律,以夯实产业发展为重点,以“扶志扶技”为抓手,扎实开展驻村帮扶工作,确保包抓村脱贫攻坚年度各项工作任务稳步推进并取得实效。
4.深入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一是强化教师补充配备。在认真开展好春季学期中小学学科专任教师全面摸底核实的基础上,以解决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相对薄弱问题为重点,结合上级教师补充配备计划及下达指标,认真组织实施好暑期教师校长轮岗交流、工作调配、补充配备等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力争新增补充配备特岗、公开招考、免费师范生等各类型教师120余名。与此同时,及时足额兑付落实好乡村教师生活补贴,切实增强偏远乡村教师扎根基层决心,有效稳定偏远乡村教师队伍,促使县域内师资配备均衡。二是强化教师素养提升。在扎实做好每学期“国培计划”、“省培”平台及市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骨干教师、校园长域外培训项目的同时,持续做好与东北师范大学、深圳小学的帮扶对接,按计划分学期选派骨干教师和管理者进行为期一个月至两个月不等的跟岗培训,并创新办好“乡村教师访县域内名校”项目,认真做好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岗位培训项目,扎实做好国家关于中小学教师的远程培训项目和教师校本研修工作,助推我县广大乡村青年教师能力水平的持续提升。三是强化骨干体系建设。不断加强教师队伍骨干体系建设,力争到2019年底全县培养并巩固省市级教学能手及以上骨干教师队伍累计达120人,持续打造并扩充我县教育教学工作领军人才,带动全县特别是基层学校师资队伍整体素养提升,助推全县教育教学质量城乡均衡。四是强化信息化建设。持续深化“县政府抓统筹保障、教体局抓宏观指导、教研部门抓资源应用、电教部门抓保障服务、各校抓具体落实、教育督导室抓督导评估”的教育信息化整县推进机制,以“互联网+教育”在县域教育教学领域深入应用为核心,扎实深入推进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持续巩固提升我县作为国家教育信息化区域综合试点示范县成果,依托教育信息化助力县域教育发展水平的全面提升。五是强化办学条件改善。进一步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精心组织实施好上级下达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项目,并强化项目管理,力争在2019年底以前完成城关四小食堂综合楼1400平方米、中池小学教学及辅助用房1500平方米及配套附属设施建设,持续优化城乡教育资源,全面缩小城乡办学条件差距,全面缓解城区学校学位不足、学生入学难的压力,确保贫困家庭身体正常、应该上学的适龄儿童都能上学,能就近享受公平、均衡、优质的教育资源,不失学、辍学。
5.扎实抓好深度贫困地区教育脱贫。进一步修订完善《石泉县深度贫困村教育脱贫攻坚工作方案》,根据深度贫困村、贫困户致贫原因,进一步加大职业教育和实用技术、技能培训力度,确保贫困人口学有一技之长,并学以致用,拓宽增收渠道;进一步加大深度贫困地区贫困学生资助力度,按政策要求优先落实深度贫困村贫困家庭学生各项教育惠民资助补贴,并积极争取社会各类型资助、援助予以倾斜,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辍学;进一步严格要求深度贫困地区学校、幼儿园扎实开展好师生结对帮扶工作,将“爱生如子”真正体现到结对帮扶具体行动中,确保“智志双扶”在深度贫困地区学生身上得以全面体现,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学生不因厌学而辍学;进一步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学校、幼儿园办学条件改善、设施设备配置的倾斜支持力度,努力为深度贫困地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生活环境,确保他们能上好学;优先保障落实好深度贫困地区教师各项福利待遇,并在师资配备、教师培训、评优树模、职称晋升等方面向深度贫困地区学校、幼儿园予以重点倾斜,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学校、幼儿园师资稳定优质,让深度贫困地区学生能够就近享受到的优质的教育资源。
6.大力开展各项全民健身运动。一是不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到镇到村实地查看体育健身项目实施情况及器材安装现状,并结合上级下达任务和镇村实际,据实制定增补配备方案,及时全面安装到位并投入使用。二是以我县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为契机,持续加大项目争取力度,进一步完善我县城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努力打造15分钟健身圈,并充分利用全民健身日、五一劳动节、国庆节等有利时机,积极组织举办10次以上形式多样、群众参与面广的体育赛事活动,全面提升广大干部群众自觉健身、主动健身的意识。三是进一步做好社会体育尤其镇、村一级指导员队伍建设,丰富基层群众文化体育生活。
四、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强化领导。脱贫攻坚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是“十三五规划”的重中之重,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举措,是县委、县政府的首要重点工作,今年又是全县整县脱贫摘帽关键之年,各学校务必高度重视,提高政治站位,并结合各校实际,理清思路、找准方向,统筹谋划好2019年本校教育脱贫各项目标任务,以扎实有效的工作作风全面推进,确保年度教育脱贫攻坚工作各项任务高质高效全面完成。
2.明确任务,夯实责任。要按照县局工作方案及上级相关要求,认真研究部署,列出年度教育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明确工作措施,夯实工作责任,工作过程规范,档案资料健全,以“零问题”、“零纰漏”接受2019年各级各类检查验收,确保各项工作全面落实并取得实效。
3.强化宣传,营造氛围。要充分利用开学报名、学生家长会、入户家访等有利时机,通过滚动显示屏、板报宣传栏、情况告知书、政策明白卡、手机信息、现场祥讲解等多种途径,广泛深入宣传好各项教育惠民政策,让学生、家长、教师搞清楚、弄明白、记心头、说准确。要及时将工作推进中的安排部署、政策宣传、任务落实、先进典型、特色亮点等各类动态宣传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并定量、定责,及时搜集整理工作中的好做法、好成效、好典型、好图片,精心组稿、深入挖掘、提高质量、及时报道、全面展示,特别是在典型宣传上,要善于发现各方面工作领域中涌现出来的典型案例和先进个人,大力进行宣传弘扬,让各学校、让广大干部教职工追有目标、赶有方向,进而在全县范围内大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吸引更多社会力量支持、参与到教育脱贫攻坚工作中来。
4.严格督查,严肃追责。县教育脱贫攻坚办公室要切实发挥统筹协调、督促指导的牵头作用,严格按照县局已制定印发的考核评估办法,紧密结合阶段性重点工作安排,进一步加大对各学校的督促检查力度,并及时向局党委提交专项督导建议申请,确保问题早发现,整改早到位;充分发挥县政府教育督导室要职能作用,严格依照局党委确定的有关教育脱贫专项督导安排意见,及时组织精干力量扎实开展专项督导巡查工作,对发现的重大问题、重大失误、重大责任要及时提交局党委,局党委将严格执行责任倒查机制,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有效推动促进全县教育脱贫整体工作质量的全面提升;各学校要严格按照县局总体安排部署及相关要求,在推进教育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时要切实做到不抱怨、不松劲、不拖沓,整合力量、齐心协力,高质量圆满完成好教育脱贫攻坚各项目标任务,确保上级到校入户检查不出任何问题,并顺利通过各级评估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