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关镇太平村贫困户罗秀明的家掩映在一片竹林深处。这几天,他家常有客人上门。有收购生猪的贩子,有来预订“过年猪”的城里人,有回收魔芋的厂家业务员,也有通过熟人介绍前来买天麻的......不管是陌生人还是熟人,老罗两口子也热情接待,言语间满满的自豪和感恩。
半个月前,老罗将两头大肥猪以一万元的价格卖给了城里的商贩。因为考虑到自己年纪大,怕闪了腰,没有过秤。老罗很爽快,认了双方都认可的毛猪预估重量。村里人都说毛猪价飞涨,老罗重量估轻了,亏了自己。老罗不以为然,爽朗一笑:没事!圈里还有六头呢!
老罗今年74岁,老伴左天营70岁。早年都是依靠传统种植业——苞谷水稻,勉强维持温饱,用老罗自己的话说“一年到头混个肚儿圆”,没有余钱。近三年来,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老罗调整了自家的产业结构,改传统农业到经济效益高的天麻、魔芋种植,同时,根据市场对绿色食品的需求,老罗和老伴发挥他们原生态古法养猪的优势,用苞谷、红薯加野草为原料加工成熟食精细喂养,提高生猪的肉质品质,逐渐加大饲养量。老罗的天麻这两年每年翻新,卖出一批,新植一批;他家养的生猪也是一入冬就被熟人提前预订,根本不愁销路。
产业效益高,销路不用愁,这让两位古稀老人感慨不已,都说赶上了好时候,不奋斗一把对不起党的好政策。
去年底,老罗和老伴不甘落入人后,早早买回4头七八十斤重的猪崽。过完年,又陆续买回4头小猪崽。天麻由原先的一百平方米,今年翻新扩大到300平方米。2017年开始种的山坡地魔芋逐年扩充,现在已经达到十几亩,今年也到了丰产期。
“老罗两口子今年保守估计人均纯收入超过1.2万元,还有魔芋、养猪、天麻三项奖补就拿了8000多元!”包联老罗的太平村支部书记杨荣军介绍。
老罗家的产业收入让全村人既羡慕又嫉妒。殊不知,老罗这种不服老的勤劳劲头饱含着多少艰辛!老罗介绍,他和老伴每天五六点起床,到天黑收工,除了下雨天,几乎从未间断。
老罗自称身体还好,干起农活丝毫不输青壮劳力。他准备2020年继续今年种养结合的思路,将林地清理出来,再增加两亩魔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