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ZFZS-zfzsfpj-fpcx--2018-0060 | 公开日期: | 2018-04-09 10:14 |
来源 | |||
内容概述 |
石泉脱贫攻坚
工作简报
第6期
石泉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 2018年3月21日
【聚焦石泉】
全市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工作现场会在石泉召开
3月16日,全市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工作现场会在石泉县召开。市委副书记鲍永能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常委、石泉县委书记李启全出席会议。
鲍永能指出,精准扶贫档案是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形成的对国家、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加强和规范精准扶贫档案工作,真实记录精准扶贫的工作成果,客观反映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光辉历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鲍永能强调,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过程中,档案工作必须紧密跟进,绝不能缺位。各级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精准扶贫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将其作为一项基础环节与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相结合,同步全面推进。要将“精准”要求贯穿工作全过程,突出基础数据收集、日常工作资料归档、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和档案开发利用等重点,持续提升精准扶贫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水平。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管理机制,夯实工作责任,强化统筹协调,切实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确保精准扶贫档案资料应收尽收、完整规范、标注清晰、保管安全,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的基础。
会前,与会人员现场观摩了石泉县池河镇、合心村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工作。会上,市脱贫办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脱贫攻坚重点工作提出要求,市档案局对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汉滨区、平利县档案史志局和池河镇分别作了交流发言。
【镇村动态】
喜河镇:把贫困户“绑”在产业链上增收脱贫“合作社免费提供技术,还给予每户种植户产业奖补,去年养蜂收益不错!今年还想接着发展十几箱蜜蜂,再养些猪、牛、羊,相信今年我能过的更好!”曾经的贫困户、如今的养蜂大户柯玉明信心满满的说道。
眼下,正值春耕播种、大兴产业的好时节。在双沟村,61岁的柯玉明正在准备给家中养的蜜蜂分桶。他曾是双沟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2017年,在政府产业政策的支持下,柯玉明种植土豆1亩、油菜1亩、玉米4亩、水稻2亩,发展养牛3头、养猪2头、养羊6只、养蜂6箱,年增收13000余元,同时,还拿到了2000多元的产业奖补资金。柯玉明的生活水平在2017年里得到了极大改善,于当年年底顺利脱贫。
一年之计在于春,产业扶贫要先行。喜河镇抢抓先机发展产业,把培育地方优势产业作为实施精准扶贫“着力点”,做强优势产业,做精特色产品,推进规模经营,突出产业脱贫核心,使每个村都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通过精准识别贫困户,针对扶贫对象的实际情况,精准施策,以发展茶叶、蚕桑、辣椒、肉牛等10余种特色产业为着力点,引导贫困户们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摆脱贫困,真正实现增收致富。
据悉,2018年喜河镇预计发展桑园500亩、养蚕1800张、茶园500亩;发展拐枣园710亩、李子园680亩、猕猴桃园250亩、香椿园410亩、其他林果园200亩;发展订单蔬菜辣椒300亩、豇豆100亩、阳荷姜110亩;发展油茶园350亩、种植药材娄阔350亩、元胡50亩;发展养殖巩固常年养鸡10万只、养牛1000头。同时,喜河镇将继续强化专业合作社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拓宽脱贫增收渠道,提高专业合作社参与脱贫攻坚的积极性,变输血式脱贫为造血式脱贫,助推全镇1000户贫困户2165名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喜河镇 费腾)
【脱贫故事】
种植羊肚菌的美好“钱景”
春暖花开,万物竞生。这几日随着气温升高,在石泉县城关镇丝银坝产业园区大棚内,放眼望去,平整湿润的菌田中,一个个小伞般的蘑菇从泥土中钻出来,象牙白色的菌柄配上棕褐色的菌盖特别显眼……丝银坝村李萍夫妇正忙着采收羊肚菌,一部分新鲜的直接送往餐饮火锅店,一部分晾晒烘干公司定时来回收。
“一斤鲜菇,当前的市场能买到80到100元,大约8到10斤鲜菇能晾晒烘干成一斤干货,公司回收的价格也是六、七百元一斤。”李萍一边采收,一边向笔者介绍。羊肚菌是高端食用菌,因其表面呈网状,形似羊胃而得名。该菌不仅细嫩鲜美,还富含蛋白质、维生素、氨基酸等20多种营养元素,很受消费者喜爱。
李萍夫妇在外出学习、试种成功的基础上,去年冬季将羊肚菌种植扩大到10亩。“大一点的羊肚菌刚采完,小一点的又长了出来,一茬接一茬,一直可以采收到4月份。”李萍说,今年羊肚菌长势喜人,预计亩产鲜菇能达到300斤,除去菌种、人工等成本,每亩可增收2万左右。李萍打算将学来的技术和种植的经验传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群众走上脱贫致富之路。(宣传部 许兵)